第846章 永無寧日

第846章 永無寧日

大概在秦德威心目中,從來沒有將張太后當成什麼難關。

歸根結底,宮廷朝堂這種地方非常看重實力,張太后只有名分沒有實力,就算想搞事又能製造多大麻煩?

即便在張太后這裡遇到點阻礙,以秦德威的機智和能力,隨便想個辦法就能應付過去。

如果與此同時,能打着幫張太后辦事的旗號,搞點於己有利的小動作,那就更好不過了。

畢竟張太后名義上還是目前至高的攝政,雖然張太后本人沒有能力把這個旗號打起來,但並不意味着別人比如秦中堂也沒有這個能力。

所以秦中堂雖然可能有很多辦法來完成任務,但仍然選擇了大張旗鼓、光明正大的與秦太監進行利益交換,通過這個驅動秦太監去“搶地盤”。

傳開後在別人眼裡,約等於花錢買通秦太監去辦事,並不影響秦中堂的清譽。

都是可以理解的,只爲了拿到尚方劍施展變通之道而已,又沒讓秦太監去陷害正人朝臣。而且是花了錢的,怎麼能算勾結權閹?

議定之後,秦太監心裡忍不住連連感慨。

難怪秦德威都混成無論敵友人人喊打名頭了,還能活蹦亂跳至今,不是沒有原因的。

總能在關鍵節點給自己人送一場“及時雨”,秦德威這份本事也是獨一無二的,又有哪個人能拒絕“魔鬼的誘惑”?

比如這次給自己解決了動機問題,讓自己有足夠的邏輯可以插手宮中事務。

在東廠隨着天子一起沉淪,自己事業陷入停滯的時候,這樣的機會不是及時雨又是什麼?

而且如果自己和方皇后趁機建立起信任感,那對重新立足宮中的目標也是大有裨益的。

一場心照不宣的“公開交易”談完了後,秦太監忍不住又問道:“你爲什麼一定要去東南?”

秦德威嘆道:“怎麼最近見到我的,人人都要問這句?我就是想做點事情,而東南能做的事情太多了。”

秦太監再次忍不住的勸了一句:“太想做事不一定是好事,你很少犯傻,爲什麼在這件事上卻有點糊塗?”

因爲別人看不到一百年後,甚至幾百年後的情景,而秦德威就能,而且他也很難做到無動於衷。

面對秦太監這個可能與自己有特殊關係的人,秦德威答道:“苟利國家生死以,豈因禍福避趨之。”

趁着嘉靖皇帝昏迷,纔好大展拳腳,搞出點既成事實出來,讓所有人都看到好處。

不然以嘉靖皇帝的偏執,想改變點什麼就太難了。

而秦太監聽到這兩句詩後,唯一感想就是,眼前這位真不像是自己親生的兒子!

作爲父親,到底應該鼓勵兒子正直無私不計得失,還是蠅營狗苟明哲保身?

想到這裡,秦太監忽然感覺找到了新的前進方向,渾身上下又充滿了幹勁。

因天子昏迷而產生的迷茫,頓時一掃而空。

秦太監猜測,這可能是秦德威離京前的一次考驗,看自己能不能幫他撐住京城宮廷大後方。

如果撐不起來,這個爹不認也罷。

送走了秦中堂,看看日頭偏西,秦太監就離開了已經失去靈魂、宛如雞肋的東廠,直奔西苑而去。

到了仁壽宮裡的寢宮之一萬春宮,秦太監先去探望了一下嘉靖皇帝,詢問過值班太醫,得知皇帝依然沒有甦醒跡象,然後就求見方皇后。

正常情況下,秦太監是不怎麼去見方皇后的,在業務上沒有直接聯繫。見得太多又沒有實際利益的話,只會平白引發別人的猜忌,對自己沒有好處。

這種平常不怎麼往來,卻又突然求見的情況,一般稱之爲“不速之客”。

作爲“不速之客”,秦中堂估摸着,自己可能要多等一會兒。皇后也有皇后的架子,不可能聽到求見就馬上接見。

所以秦太監就站在殿前,腦子開始抓緊時間琢磨起來。

方皇后這個人與秦德威都是江寧人,還有一點故舊關係,這大概就是建立信任的基礎。

但很可惜,自己現在明面上的老家是廣東,隱藏了出自江寧縣的身份。不然自己與方皇后之間,同樣天然就具有拉近關係的基礎。

秦太監想事情纔想了一半,意想不到的事情就發生了。

他剛剛請女官傳話求見,結果馬上就有人出來,引着他往萬春宮後殿而去。

到了殿外,秦太監又發現,原來殿裡早有人先來了。等進了殿後,就看清了先到的這人正是司禮監掌印太監張佐。

對於張佐出現在這裡,秦太監並不意外。

如果以普通人家的名分來打比方,方皇后現如今角色就是當家主母,而張佐的角色就類似於家奴裡的大管家。

當家主母和大管家肯定會爲了家務工作經常碰面,這再正常不過了。

但對於秦福秦太監出現在萬春宮方皇后這裡,張太監就十分警惕了。

或者說,對秦太監這個人,張太監一直都是非常警惕的。

在非興藩從龍太監裡,秦太監是上升勢頭最猛,權位最高的大太監,目前名義上是太監繫統的第二號,連東廠都交給了他。

張佐這個跟着嘉靖皇帝從興王府一直到紫禁城的老資格太監,面對秦太監都有點吃不住勁了。

一直到突然發生了宮變,皇帝被勒到昏迷不醒,讓極度依賴於皇帝個人傾向的東廠陷入了停滯。

然後這才讓張佐鬆了口氣,不至於被繼續步步緊逼。

可以說,世間任何事物都是有利有弊的,東廠與皇帝個人深度綁定這個情況也不例外。

東廠因爲皇帝的個人授權,具有了特殊職能和地位,成爲權力最大的內廷衙門,所有太監都想去任職的地方。

但與此同時,又會因爲皇帝個人出現問題,導致東廠威勢滑落,這就是之前秦太監非常焦慮的原因。

甚至讓許多人以爲秦太監因爲皇帝出了問題,傷心過度而降智了。

等秦太監對皇后行過禮後,張佐就諷刺道:“秦爺莫不是走錯了門吧?你們東廠應當去慈慶宮,向老孃娘彙報。”

東廠主要事務在宮外的,主要針對的是外朝、京師,業務範圍一般不包括宮裡。

從東廠衙署位置設在東安門外,而不是在宮城或者皇城裡面就能看出來。

從彙報關係上來說,東廠只對皇帝彙報,或者說只對掌握了皇權的人彙報。

而目前名義上的攝政是張太后,方皇后只是分擔了宮務,所以理論上東廠應該向張太后彙報,與方皇后沒什麼關係。

這就是張佐諷刺秦太監出現在方皇后寢宮的緣故,但秦太監卻迴應說:

“如今情況特殊,皇后、太后兩宮共同攝理內外事務,我東廠向皇后彙報,又有何不妥?”

張佐聞言忽然醒悟,自己看到秦太監後,可能一時情緒波動導致失言了!方皇后絕對不愛聽自己剛纔那句話!

方皇后可是個曾經與太后爭奪攝政的人,還是個製造出了“移宮”事件的人。

她怎麼可能願意聽別人說“伱又不管朝政,東廠向你彙報毫無意義”這樣的話?

不給張佐任何彌補的機會,秦太監迴應完張佐的諷刺後,又迅速對方皇后說:

“我確實有事要向娘娘奏報,不過既然張太監先來,我還是先退下,等張太監奏報完畢再上殿。”

這就是以退爲進的手法了,雖然很簡單但確實也很好用。

方皇后面無表情的瞥了張佐一眼後,便對秦太監開口道:“你先說你的事情。”

秦太監趕緊奏道:“秦德威爲了從張太后手裡獲賜尚方劍,花了大價錢請我出手,要幫張太后殺幾個奴婢出口氣。

我想來想去,還是要從追查當日慈慶宮梃擊案入手,故而來面見娘娘,請娘娘放心授權給我去追查!”

梃擊案就是當日一羣太監聽說張太后復起後要搞報復,在慈慶宮鬧事,還有人持棍棒打砸的事情。

張佐責問道:“宮裡的事情,與你們東廠何干?”

秦太監反駁說:“當日有好幾個人趁亂逃出宮去,難道不該由東廠追查緝捕?”

其實秦太監的話裡有好幾個關鍵詞,每個關鍵詞都透露着一些信息,方皇后聽完反覆琢磨了好幾遍。

一,秦太監不追查,也會有別人去追查,只要張太后還有這些心病;

二,秦太監說了,請娘娘你放心,那意思就是怎麼查也查不到娘娘你頭上;

三,娘娘你如果信不過秦太監,也該相信秦德威。秦德威要的並不是真相,而是一起糊弄過張太后。

方皇后一時拿不定主意,主要是不知該不該相信秦太監,就先對張佐吩咐道:“你也說你的事情!”

然後又道:“秦福不必退下,一起聽着。”

秦太監退到一旁,洗耳恭聽。

張佐雖然看秦太監很礙眼,不認爲秦太監應該在這裡旁聽,但此時說錯話的他也很無奈,只能開始說起事情。

秦太監聽了聽,原來說的還是宮變之事。

當夜十數名宮女集體行動刺殺嘉靖皇帝,沒有成功,當場都被捕獲。

宮裡發生了這麼大的事情,自然是由司禮監掌印太監牽頭負責調查。

今天張佐過來,就是向方皇后彙報調查結果的。

前面都是審問出來的具體過程。最後只聽得張太監總結說:

“逐一審訊後確定,宮女楊翠英、蘇川藥、楊玉香、邢翠蓮等十五人,悖逆惡極,可依律凌遲處死,銼屍梟首,示衆盡法。”

此事看起來也就這樣了,事情很清晰,沒什麼可再審的。

方皇后聽完了後,沉默不語,不知道在想什麼。

當初皇帝和一些后妃搬到西苑長住後,秦太監爲了貼近皇帝,也很積極的奏請將直房搬到了西苑。

因爲距離近,來往多,所以秦太監對一些後宮內幕有所瞭解。

仁壽宮裡有八座寢宮,大部分寢宮之間的關係都很不咋地,某些寵妃也沒少給方皇后添堵。

見方皇后不說話,秦太監就奏道:“我有兩個疑點,欲請娘娘三思。”

張佐很想對秦太監說一句“關你屁事”,但方皇后卻准許了秦太監發言。

秦太監就對張佐質疑道:“第一,如此多的宮女能夠串聯起來,集體行事,我看必有首謀或者主謀。

敢問張爺,查出的首謀是誰?剛纔並未聽到你明確誰是首謀或者主謀。”

方皇后聽到這裡,深深的看了秦太監一眼。

張太監回答說:“首謀就是我剛纔點到了名字的那幾個人,他們都是此次宮變的帶頭人物。”

秦太監就評論說:“草率,太草率了。刺殺皇上這樣的驚天大事,豈是幾個宮女就能隨意串聯糾集起十幾人的?”

張佐頓時大怒,你秦福連人都沒接觸過,哪來的資格評論?

秦太監卻又問道:“還有第二個疑問,當晚皇上宿在哪座寢宮?據我所知應該是在曹端妃宮裡。

而這些行刺皇上的宮女來源不一,又是如何一起進入曹端妃寢宮的?”

張太監想了想答道:“我料必是同夥裡應外合,把刺殺皇上的宮女放了進來。”

秦太監嘆道:“這都是你的猜測,而且還是現在的猜測,在審問的時候,怎麼沒有審問出來?

而且皇上所宿的寢宮,豈會隨便打開宮門讓別人進來?必定是有個夠分量的人,能叫開宮門。而且寢宮裡的人知情與否,也不好說。”

張佐聞言,對秦太監呵斥道:“你瘋了?”

聽你秦太監這意思,是想要把案情搞得擴大化,挖出更多的人物出來?只有宮女還不夠,還要牽連一些妃子?

你不知道皇宮現在需要穩定嗎?如果被你秦太監這樣搞下去,只怕要人心惶惶!

秦太監答話說:“其實我也只是猜測,是否屬實並不確定,一切以真相爲準繩。

但作爲負責審案之人,就應該大膽猜測,窮盡疑點,然後小心求證!”

方皇后忽然問道:“聽說東廠管着詔獄?”

秦太監連忙放開張佐,很謙遜的答道:“詔獄其實是屬於錦衣衛,東廠只是幫着皇上,看着錦衣衛而已。”

方皇后不置可否,又發問道:“那無論如何,東廠在審訊方面,一定也是術業有專攻了?”

秦太監稍加衡量,然後才又答道:“如論如何,也比張太監專業。”

方皇后聽到這裡,毫不猶豫的說:“那就請秦太監重新審問悖逆宮女。”

又對張佐吩咐說:“張太監還是將案件移交給秦太監吧。”

秦太監趕緊又問道:“那梃擊案,是否一併交由東廠?”

“可!”方皇后也同意了。

張佐憤怒的說:“這是要讓宮裡永無寧日!我不同意!”

秦太監看着暴怒失態的張佐,忽然感覺秦德威說的沒錯,去別人地盤上搞事奪權,其樂無窮也。

月中了,求月票啊啊啊啊啊啊!!!

(本章完)

第13章 貴圈水真渾第852章 唯女子與小人難養也第853章 聽我一句勸第586章 誰是奸臣(上)第795章 春聯那些事兒第510章 他想搞事(求保底月票)第633章 善後(下)第667章 各種消息(求月票!)第541章 改過自新第318章 又出了點意外第271章 去或者不去(下)第130章 淡淡的失落第415章 舌燦蓮花第903章 最黑暗的一天第828章 皇上還是皇上(下)第804章 最大的保障第296章 探監第299章 解開迷局的鑰匙第946章 一個政客的自我修養第598章 不見不散(下)第853章 聽我一句勸第197章 莫須有第362章 內外紛紛說張家(下)第224章 一片混戰第52章 狀師和御史第867章 陳年老瓜第125章 徐老三智對文徵明第132章 不服打個官司第691章 不在一個層面第312章 幾家歡樂幾家懵第417章 只熱愛學習!第885章 沒有難做的生意第457章 知人善任第907章 魔法打敗魔法第547章 都說你跋扈第3章 我要讀書(下)第122章 別廢話第665章 我已經決定了第492章 安排得明明白白第924章 這就是政治第81章 寫在即將20萬字時的話第507章 又能有什麼壞心思呢?第522章 狀元怎麼就是你?(上)第210章 似乎又有未來了第404章 官官相護第756章 三岔口抉擇(下)第324章 最擅長的事情第362章 內外紛紛說張家(下)第426章 找工作難啊!第118章 新老爭輝(下)第353章 主角和配角第769章 武臣的傳承第637章 忠與奸(下)第856章 沒有秦德威的時候(上)第362章 內外紛紛說張家(下)今天明天請假和本書情況說明第631章 南巡之前(下)第913章 瞞天過海第720章 遍地都是功勞第585章 一代新人換舊人第827章 皇上還是皇上(上)第526章 私事很多第809章 好像有什麼不對!第78章 瞎操心第618章 燒冷竈第88章 那又如何?第767章 捨我其誰第372章 失誤!第834章 三缺一(求月票!)第704章 生命 死亡和長生第842章 最熟悉的陌生人第400章 少說多做第858章 沒有秦德威的時候(下)第769章 武臣的傳承第347章 你不如辭官算了!第868章 截胡第38章 該死的愛情第807章 誰來負責第767章 捨我其誰第642章 形式主義救火第425章 細說會試第676章 只能有一個學士第401章 誰慫誰是狗!第812章 共享精神第520章 這波門生不行第26章 公審之前第915章 投胎是個技術活第331章 京城不好玩第581章 功名十字路口第44章 神仙?妖怪?第306章 “不問蒼生問鬼神”第104章 前浪後浪三十年第587章 誰是奸臣(中)第559章 敲打(上)第148章 府試風雲第640章 行宮裡外第386章 何爲宗師(下)第165章 學官話第510章 他想搞事(求保底月票)第360章 甩鍋大法
第13章 貴圈水真渾第852章 唯女子與小人難養也第853章 聽我一句勸第586章 誰是奸臣(上)第795章 春聯那些事兒第510章 他想搞事(求保底月票)第633章 善後(下)第667章 各種消息(求月票!)第541章 改過自新第318章 又出了點意外第271章 去或者不去(下)第130章 淡淡的失落第415章 舌燦蓮花第903章 最黑暗的一天第828章 皇上還是皇上(下)第804章 最大的保障第296章 探監第299章 解開迷局的鑰匙第946章 一個政客的自我修養第598章 不見不散(下)第853章 聽我一句勸第197章 莫須有第362章 內外紛紛說張家(下)第224章 一片混戰第52章 狀師和御史第867章 陳年老瓜第125章 徐老三智對文徵明第132章 不服打個官司第691章 不在一個層面第312章 幾家歡樂幾家懵第417章 只熱愛學習!第885章 沒有難做的生意第457章 知人善任第907章 魔法打敗魔法第547章 都說你跋扈第3章 我要讀書(下)第122章 別廢話第665章 我已經決定了第492章 安排得明明白白第924章 這就是政治第81章 寫在即將20萬字時的話第507章 又能有什麼壞心思呢?第522章 狀元怎麼就是你?(上)第210章 似乎又有未來了第404章 官官相護第756章 三岔口抉擇(下)第324章 最擅長的事情第362章 內外紛紛說張家(下)第426章 找工作難啊!第118章 新老爭輝(下)第353章 主角和配角第769章 武臣的傳承第637章 忠與奸(下)第856章 沒有秦德威的時候(上)第362章 內外紛紛說張家(下)今天明天請假和本書情況說明第631章 南巡之前(下)第913章 瞞天過海第720章 遍地都是功勞第585章 一代新人換舊人第827章 皇上還是皇上(上)第526章 私事很多第809章 好像有什麼不對!第78章 瞎操心第618章 燒冷竈第88章 那又如何?第767章 捨我其誰第372章 失誤!第834章 三缺一(求月票!)第704章 生命 死亡和長生第842章 最熟悉的陌生人第400章 少說多做第858章 沒有秦德威的時候(下)第769章 武臣的傳承第347章 你不如辭官算了!第868章 截胡第38章 該死的愛情第807章 誰來負責第767章 捨我其誰第642章 形式主義救火第425章 細說會試第676章 只能有一個學士第401章 誰慫誰是狗!第812章 共享精神第520章 這波門生不行第26章 公審之前第915章 投胎是個技術活第331章 京城不好玩第581章 功名十字路口第44章 神仙?妖怪?第306章 “不問蒼生問鬼神”第104章 前浪後浪三十年第587章 誰是奸臣(中)第559章 敲打(上)第148章 府試風雲第640章 行宮裡外第386章 何爲宗師(下)第165章 學官話第510章 他想搞事(求保底月票)第360章 甩鍋大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