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13章 遇強則強

第813章 遇強則強

浮丘伯的逝世,對整個儒家來說,都算得上是一大噩耗了。

浮丘伯作爲荀子的門徒,在叔孫通之後接過儒家大旗,在近些年裡更是成爲了儒家整體都公認的領袖,在派系諸多的儒家,這是非常不容易的事情。

而他也是劉長少數能看着順眼的大儒,這些年裡,他的言論和行爲都頗受爭議,喜歡的人稱爲高賢,不喜歡的則是拿他與叔孫通比較,認爲此人還是有阿諛奉承的嫌疑,對陛下吹捧太過,少了些骨氣。

可無論喜不喜歡,此人終究是儒家名望最高的大佬,弟子無數,著作諸多,名揚海內。

當得知他逝世的時候,儒家衆人,泣不成聲。

不只是儒家,包括儒家的老對手,如黃老,法家,墨家的衆人,此刻也是說不出的悲傷。浮丘伯當初在太學的時候,對諸多學派一視同仁,甚至更多的偏袒其他學派,扶持弱小,對諸多學派是有恩德的,儘管主張不同,卻從未憑藉着自己的身份而對他們進行打壓。在得知他逝世之後,諸多學派的大賢都紛紛前來爲他送喪。

難得的,諸多學派聚集在一起,卻不曾開口爭吵,衆人的臉上都只是有悲色。

申培呆滯的跪在老師的靈位旁,沉默不語。

作爲浮丘伯最爲傑出的弟子,申培與老師走上了截然不通的道路,浮丘伯是個純粹的搞學術的大賢,他畢生的追求也只是在學問上,一生都是在傳授弟子,從不參與廟堂的爭論,也不願意與諸多學派相爭,算得上是一個與世無爭的人,而申培的追求,就比浮丘伯要更多了,他的心思全然都是在儒家的崛起之上,一切都爲了使儒家振興爲目的的。

浮丘伯的弟子們大多都成爲了同樣教人育才的大儒,而申培的弟子卻名列廟堂高層,光是三公級就有好幾個,地方官更是不計其數。

可道路上的不同,也沒有影響申培對老師的敬意。

尤其是在接任老師,開始負責太學的事情之後,申培愈發的能理解到老師當初的不容易,申培這些時日裡,大量的爲儒家輸出各類的人才,名聲越來越大,也成爲了海內公認的大儒。

可是在忽然失去老師之後,這位海內鴻儒,卻陷入了茫然之中。

靠山轟然倒塌,一時間失了依靠,就連大儒,都變得頗有些無助。

偌大的府邸內,時不時傳來年輕弟子們悲痛的哭泣聲。

張蒼在幾個弟子的扶持下,站在此處,神色卻沒有其餘人那般的悲痛,他只是有些茫然的詢問道:“我師兄享年多少啊?”

“九十有一。”

聽到弟子的回答,張蒼忍不住點起了頭,浮丘伯入門早,但是年紀卻比張蒼要小,張蒼很小的時候就被送到了荀子的身邊,可是因爲其灑脫的性格,遲遲不能拜入門下,幾次被送回家去,待在老師的身邊,也只能是讀些老師的書之類的,積累學識,在學生們一個個都走上“歧途”之後,荀子方纔收這個灑脫的傢伙爲自己的小弟子,將晚年的心血都耗費在了他的身上。

“善終,喜喪啊。”

張蒼嘀咕了起來。

張蒼沒有再理會那些前來拜見自己的年輕人,只是在兩人的扶持下,走進了內屋,走到了一臉嚴肅的劉長的身邊。

劉長滿臉嚴肅的站在此處,似乎是在審視着那些進進出出的衆人。

張蒼來到他的身邊,站在了一旁,以同樣的角度看向了前方。

“長啊.浮丘公沒了。”

劉長抿了抿嘴,“老師,若是不懂得勸慰,可以不開口的。”

張蒼搖起了頭,“我不是來勸慰你的,生老病死,這是不可更改的規律.我也不必對你多說什麼,待在這裡緬懷他並沒有什麼作用,不若與我一同回去,我們修一修書”

“老師啊,您不知道,浮丘公是唯一懂我的人,他走了,往後只怕就再也沒有人可以理解我了。”

“古往今來,聖賢輩出,浮丘伯這樣的人,過去有,往後也會有可這並不是最重要的,有些時候,我們去做事,別人能不能理解並不重要,自己能理解就足矣,你與我,都是一類的人,我們從不在意他人的目光,只安心做自己所喜歡的事情.有浮丘伯當然很好,可就是沒有浮丘伯,我們也當要做好纔是。”

“當初,能理解我想法的人,只有我的老師一個人,老師就覺得我這個人不隱瞞自己的想法,直爽赤忱,定然能有大作爲,除卻老師,其餘人都說我這個人私德有虧,難成大器。”

“我的老師很早就不在了,也沒有人再明白我了,可我並不在乎,活了百餘歲,依舊自由自我。”

“而像你這樣有大志向的人,比起我來說,往往是更加孤獨的,可越是如此,你就越是該去做做事並非是爲了得到他人的認可,也不是爲了自己的名望,我知道,很多時候,你做事都是爲了你阿父,你阿父是你的驕傲,是你的底氣,也是你的壓力,你總是擔心自己愧對高皇帝之子的身份,哈哈哈,我與你一般啊,荀子之徒,我這一生都很害怕丟了自己的老師的顏面,辜負了他的傳授.”

“不過,到了現在的年紀,我卻想開了,我做事,不是爲了某個人,只是爲了自己,求一個心安,問心無愧便是了。”

劉長有些驚訝的看向了一旁的老師。

老師很少會與自己交心,也從不曾說過他對自己的看法。

張蒼眯起了雙眼,忍不住感慨道:“不只是浮丘伯相信你的盛世,我也相信啊,他只是在言語上鼓勵你而已,可你看看我,我可是爲你的盛世忙碌到牙齒都掉光了爲止廟堂的大臣們,地方的官吏們,哪個不是在爲了你的盛世而奮鬥呢?總不能因爲我口才不如師兄,你就無視了我,將浮丘伯當作是唯一的知己吧?”

“自然不是.”

“那就行了,走吧,不要在這裡打擾浮丘伯了,這廝走上了歧路,專治詩,此刻說不準正在挨師父的罵呢,不要打擾他們了。”

張蒼說着,轉身就離開了這裡,劉長愣了一下,急忙跟上。

“祖師會罵他嗎?”

“肯定罵啊,不過他還是好的,等我去了,怕是要被打的更慘啊.他老人家知道我收了這麼個玩意進師門,知道你在學術上的成就,豈不是要將我給打活了?”

劉長險些忍不住發笑,那悲傷的心情頓時也好了不少。

“老師可不能這麼說,我對儒家的振興做出了巨大的貢獻,看看他老人家現在的地位,各地的儒廟裡,他老人家可都是放在第二的.”

“那可不,你把人家孟子給丟出去,把自己的畫像掛上去.他當然就在第二了,好在你沒將孔子的給丟出去,將我也掛起來。”

劉長眼前一亮,張蒼卻急忙瞪了他一眼,“可莫要害我,你身爲天子,縱然掛了名,倒也不好說什麼,你阿父也掛自己爲五帝,可你若是將我掛上去,那我可受不起了”

兩人一路說着話,上了車,隨即就朝着張蒼的府邸離去。

這裡的喪禮還在進行着,來往的衆人越來越多,很快連道路都被這些人給堵住了。

而劉長卻已經坐在了張蒼的書房內,師徒兩人正在研究着諸多的數學知識,兩人面前放着很多的紙張,上頭密密麻麻的都是些數學方式和運算過程,兩人低着頭,苦思冥想,劉長時不時就要朝着自己的腦門拍上幾下,讓自己想起夢裡的那些知識,張蒼都給看懵了,看着弟子陷入疆域,無法下一步運算,然後朝着自己腦袋拍了拍,就迅速開始繼續運算。

張蒼遲疑了片刻,也朝着自己的腦門拍了拍。

劉長卻忍不住笑了起來,“老師啊,這辦法可不通用啊。”

“方纔看到申培一臉落寞的樣子,他們這一派,怕是要從此沒落了。”

張蒼聽到劉長的話,放下了筆墨,一邊休息一邊說道:“申培失去了老師,反而會失去枷鎖,能更進一步,申培的學問本來就達到了一個全新的高度,只是因爲他老師的影響,在自己的道路上沒有走的太遠,他的學問是偏治世的,偏偏浮丘伯是個純粹的學術家,申培教出了很多能治政的弟子,自己卻受限在學術範圍內,沒有什麼作爲。”

“接下來,太學肯定不會再像從前那般平靜了。”

張蒼做出了對申培的預言。

“算了,不理會那些了,還是安心整理這些吧”

隨着浮丘伯的逝世,儒家內部過去那種若隱若無的聯繫感也蕩然無存,儒家內部諸多派系,其實彼此也是有着很大的不合,就說公羊儒,跟其餘儒家吵得可比跟黃老還兇,過去因爲浮丘伯的名望很高,長期待在太學,故而能建立儒家整體的聯繫,讓他們壓下內部的不合,共同的應對黃老,法,墨,可是到了如今,浮丘伯不在,申培顯然還沒有這樣的威望,儒家內部就發生了激變。

天下顯學以黃老爲最,而儒家內部的執掌者是以荀派爲尊的。

儒家內的荀派過去有浮丘伯,張蒼,往後還有申培,賈誼,按理來說,其他派系都沒有爭鋒的資格。

可問題在與,張蒼和賈誼都不算是那種專心學術的,他們更多的偏實政,乃至申培本人,也偏向這方面,其餘學派卻涌現出了不少的學術大家,尤其是崛起愈發明顯的公羊和韓詩,他們分別以胡毋生和韓嬰爲首領,想要改變荀派獨尊的現狀。

長老爺當然是不在乎這些事情的,雖說長老爺是公認的荀派,可是長老爺是什麼好用就用什麼,不會太在意其他的東西。

而目前來說,荀派已經很久沒有長進了,還是原先那套東西,反而是公羊和韓詩的發展卻極爲迅速,公羊結合如今的實際,號稱大一統開元,積極投身到教化的事業裡,在各地奔波,努力的鞏固大漢王朝的大一統,這當然是能得到皇帝的喜愛,獲得各地的支持。而韓詩則是高舉忠君愛國,也是想要改變郡國分裂的思想狀況,樹立大一統的核心思想,這也是皇帝很喜歡的。

跟他們比起來,荀派還是需要發展出些新的東西來。

浮丘伯在晚年就思考了這個問題,結合劉長所說,整理出了一套全新的認知觀,只是能繼承這一套學說的人並不多,申培已經走出了自己的道路,不可能再去鑽研師父的這套東西,而其餘弟子裡,尚且還沒有能領悟這些東西的。

果然,正如張蒼所說的那樣,太學裡頓時就不再平靜,儒家內部開始出現了一些微妙的變化,甚至某些派系正在逐步緩和與黃老等學派的矛盾,不再是親密無間,一致對外了。

此刻,劉安正在府內,召見堪輿家的諸多人才。

щшш .ттκan .℃ O

胡毋生當然也是在這裡,胡毋生是被劉安所提拔的,也被外人算作是太子系的官員。

可羅鏃等人卻並不在這裡,他們領着一批人跟着張不疑一同去了代國,胡毋生並非是技術性人才,自然不需要跟着一同前往。

劉安拉着胡毋生的手,看着周圍的那些堪輿家弟子們。

“往後,諸位就是這大漢的顯學了。”

“若是遇到什麼難處,儘管與我開口,我定然全力而爲。”

“多謝殿下!!”

衆人紛紛拜謝,劉安卻搖着頭,“不必如此,諸位對國有功,理當如此!”

胡毋生有些無奈的坐在劉安的身邊,在衆人開始閒聊之後,他方纔對劉安說道:“殿下.近期內儒家內有些不對,我今日整日往您這裡跑,使得他們誤以爲公羊已經投了黃老,引起了更大的矛盾”

劉安瞪大了雙眼,“您來我府上做客,這與學派有什麼關係呢?”

胡毋生無奈的說道:“殿下啊,若是您是想分化儒家,臣請您不要採用這樣的辦法,浮丘公逝世之後,儒家都備受打擊,實在經不起任何折騰了。”

這一刻,整個宴會頓時就安靜了下來。

衆人啞口無言,隨即連忙再次熱烈的閒聊了起來,似乎是想要蓋住方纔的聲音。

胡毋生這番話實在是太直白,幾乎就是指着劉安的鼻子說他在離間儒家內部。

可面對這般的指責,劉安的臉色很是平靜,不爲所動,反而是誇讚的說道:“不愧是胡毋公啊,若是他人,只怕是如此想,也不敢明說.不過,您卻是太看輕我了,我知道儒家將我當作大敵,可我本人,卻從未將你們放在眼裡。”

劉安很是自信,“至於什麼離間,更是無稽之談,我在意的是您這個人,與學派倒是沒有關係。”

“不過,您說的也對,儒家分崩離析,是遲早的事情,我也不可能看着儒家走向沒落故而,我決定還是幫襯一把儒家,我聽聞浮丘公有本不曾完成的著作,我知道您與申培公的關係不錯,若是有機會,請您幫我聯繫他,就說我願意來完善他的著作,幫荀派完善主張。”

“當然,他若是信不過我,也沒有關係,我不強求,我也可以從其他方面幫助他們,我從來都不想讓百家沒落,百家發展的越好,發展出的東西越是新,我就越是開心,我的主張是建立在百家爭鳴的基礎上的,你們越是強,我的學問就越是強.因此,你不必擔心我會趁機來對付儒家.就說在座的這些堪輿家,我請他們前來,也是爲了真心的幫助他們,他們讓我知道了地質學的重要性,也讓我知道了自己的主張還缺少什麼.”

面對侃侃而談的太子,胡毋生沉默了片刻,“我會跟申培說說這件事的。”

“你也不要太擔心,儒家過去總是束手束腳的,現在的情況對儒家來說,保不準就是一個機會呢,能積極的進行變化,發展出更多的主張和理論.你們公羊不就是這方面的好手嗎?”

胡毋生無言以對。

在衆人吃飽喝足之後,劉安親自送了他們出門。

轉身回了院,就看到劉賜正抱着劉遷,眼巴巴的看着自己。

“不許去。”

都不用劉賜開口,劉安就已經給出了回答。

“大哥,我絕不帶着他亂跑,我是要帶他去太學,讓他感受一下那裡的學問”

劉遷大笑着,在劉賜的懷裡也不老實,張牙舞爪的叫道:“去太學!搞學問!”

劉安眯起了雙眼,“別以爲我不知道你想做什麼,你是準備領着人去跟申培辯論,若是贏不了,就將這豎子丟上去,讓他去禍害申培,是不是?”

“當然不是,這豎子又不是暗器,還能拿他來丟人嗎?我可是他親仲父啊,怎麼會做出這樣的事情呢?”

劉安想了想,對着遠處叫道:“文君!!”

很快,一人迅速出現在了劉安的面前,正是衛文君,如今的他也有些長開了,不再是過去那個骨瘦如柴的模樣,身子骨也頗爲硬朗。

“你陪着他們,若是發現夏王有什麼不好的企圖,可以當即拿下.送回府內!”

ps:前天淋了雨,這兩天感冒,吃藥也不管用,離譜,感覺自己瘦下來後抵抗力弱了很多很多啊,當初兩百斤的時候從來不得什麼小病,現在一百四反而天天感冒咳嗽.不是說越瘦越健康嗎??

(本章完)

第458章 大漢長公主第738章 使其千年不絕第521章 陛下,無恙?第2章 隔壁家的太子第386章 大漢皇帝不是人第407章 我只是天生神力而已第375章 不好!是宣義!!第300章 不能起身的趙國周相第769章 童言無忌第606章 什麼叫董子啊?第241章 這莽夫還挺好用的第473章 一時之利耳第689章 雖是陋室昨天出了點事第906章 厄運之城與新的征途(完結)第672章 定製第777章 兩大傑出弟子第702章 家法第814章 好言難勸該死鬼番外二:扶南第601章 溫暖的寒冬第675章 掛壁第375章 不好!是宣義!!第755章 納賢第434章 兄弟們,想封侯嗎?第708章 反向細柳營第683章 威名在外第786章 此慣例也!!第197章 無人可代替的唐王第100章 不許笑!第349章 請大王登基!!!第638章 諸侯的職責第606章 什麼叫董子啊?第621章 長老爺是講道理的第658章 削藩!削藩!第789章 三面都不是什麼好東西第336章 你別怕,寡人不是趙王第447章 真國相也第204章 記得下次自己寫第227章 衆正盈朝第412章 四世三公張不疑第327章 桀紂自愧不如第846章 陳買的真正用法第568章 人老了記性差第439章 望之不似雄主第674章 無以類父,類父則亡第515章 大概是真的不在了吧第687章 這就是大治之世嗎?第505章 闔家團圓第830章 學問只在強弩之下第360章 大漢四孝圖第544章 趙王謀反!第461章 那甲士能做郎中令嘛?第38章 總要有人負責第146章 力拔山兮第709章 自食惡果?第339章 撈人布第726章 天資愚鈍第778章 還不快開口求我?!第252章 不類父!第516章 封淮南王第820章 同類第503章 前來背鍋第711章 求學之道第625章 總是跟城門過不去第204章 記得下次自己寫第363章 長安羣賢欺我老無力第375章 不好!是宣義!!第592章 猛藥第192章 著書立派的長大聖人第235章 您的兵法是楚霸王教的吧?第85章 回孃胎裡去!第750章 當刮目相看第696章 難得做點正事第873章 請家長第6章 家宴第492章 案聖第436章 一個神仙算多少軍功啊?第876章 封賞的原因第252章 不類父!第168章 我師傅的師傅不是我的師傅第604章 人才濟濟!第725章 高深莫測的長安人第654章 喜怒不形於色,形於拳腳第208章 我是你祖宗!!第451章 刁民太子第394章 長安能出什麼大事呢?第789章 三面都不是什麼好東西第454章 不過如此通知第538章 厲王竟是我自己??第507章 這可不興學啊第789章 三面都不是什麼好東西第40章 公子長的一生之敵第765章 自有人選第429章 不流放個太子還能叫秦王嗎?請假第319章 一腳踢上鋼板第551章 得看是誰寫的第790章 還需自身硬
第458章 大漢長公主第738章 使其千年不絕第521章 陛下,無恙?第2章 隔壁家的太子第386章 大漢皇帝不是人第407章 我只是天生神力而已第375章 不好!是宣義!!第300章 不能起身的趙國周相第769章 童言無忌第606章 什麼叫董子啊?第241章 這莽夫還挺好用的第473章 一時之利耳第689章 雖是陋室昨天出了點事第906章 厄運之城與新的征途(完結)第672章 定製第777章 兩大傑出弟子第702章 家法第814章 好言難勸該死鬼番外二:扶南第601章 溫暖的寒冬第675章 掛壁第375章 不好!是宣義!!第755章 納賢第434章 兄弟們,想封侯嗎?第708章 反向細柳營第683章 威名在外第786章 此慣例也!!第197章 無人可代替的唐王第100章 不許笑!第349章 請大王登基!!!第638章 諸侯的職責第606章 什麼叫董子啊?第621章 長老爺是講道理的第658章 削藩!削藩!第789章 三面都不是什麼好東西第336章 你別怕,寡人不是趙王第447章 真國相也第204章 記得下次自己寫第227章 衆正盈朝第412章 四世三公張不疑第327章 桀紂自愧不如第846章 陳買的真正用法第568章 人老了記性差第439章 望之不似雄主第674章 無以類父,類父則亡第515章 大概是真的不在了吧第687章 這就是大治之世嗎?第505章 闔家團圓第830章 學問只在強弩之下第360章 大漢四孝圖第544章 趙王謀反!第461章 那甲士能做郎中令嘛?第38章 總要有人負責第146章 力拔山兮第709章 自食惡果?第339章 撈人布第726章 天資愚鈍第778章 還不快開口求我?!第252章 不類父!第516章 封淮南王第820章 同類第503章 前來背鍋第711章 求學之道第625章 總是跟城門過不去第204章 記得下次自己寫第363章 長安羣賢欺我老無力第375章 不好!是宣義!!第592章 猛藥第192章 著書立派的長大聖人第235章 您的兵法是楚霸王教的吧?第85章 回孃胎裡去!第750章 當刮目相看第696章 難得做點正事第873章 請家長第6章 家宴第492章 案聖第436章 一個神仙算多少軍功啊?第876章 封賞的原因第252章 不類父!第168章 我師傅的師傅不是我的師傅第604章 人才濟濟!第725章 高深莫測的長安人第654章 喜怒不形於色,形於拳腳第208章 我是你祖宗!!第451章 刁民太子第394章 長安能出什麼大事呢?第789章 三面都不是什麼好東西第454章 不過如此通知第538章 厲王竟是我自己??第507章 這可不興學啊第789章 三面都不是什麼好東西第40章 公子長的一生之敵第765章 自有人選第429章 不流放個太子還能叫秦王嗎?請假第319章 一腳踢上鋼板第551章 得看是誰寫的第790章 還需自身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