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00章 回馬槍

入了夜,一場戰事暫時停歇。

安營下寨的雙方離得很近,兩片大營之間只隔了二十餘里。

風吹來都帶着血腥味。

楊奔抱着帶血的頭盔走進大營,眼神與平時完全不同,似乎灰敗了許多。

他看到了站在傷兵營前的李瑕,腳上頓了頓,上前道:“陛下,大概統計出來了……”

“說吧。”

“包括潰散的、重傷的,延安軍損失了兩千餘人,寧夏軍損失了兩千七百餘戰力,更具體的傷亡還需待明日。”

李瑕默然片刻,問道:“昨夜呢?愛不花麾下,算上潰逃的、重傷的,損失了多少戰力?”

“沒算過,想必上萬也不止。”

“嗯。”

李瑕沒再更多地安慰楊奔,道:“打起精神,隨朕來。”

他大步走進軍議大帳,首先便看到了掛在那的大地圖。

站着看了好一會,李瑕纔開口道:“忽必烈來了。”

楊奔有些發愣,似乎還沒從今日的戰事裡回過神來。

李瑕卻是自語道:“可見忽必烈兵力不多了。”

“陛下,恕末將直言,忽必烈親征,算上河套原有的兵力,包括塔察兒、愛不花等部,十萬人還是能湊出來……”

“多嗎?朕若願意,朕亦可湊出十萬人。”

李瑕走到地圖前,隨手在治下六路點了點,道:“朕只需抽調重慶、漢中等地守軍,再抽調各地維持治安的兵力,十萬官兵還是徵調得出來。”

楊奔訝然。

軍事上,他太瞭解李瑕的作戰風格了,一直以來都是能精簡就精簡,因爲治下人口稀少、糧食貴乏,就算能調動這麼多兵馬,卻供應不了大軍遠征在外的輜重線。何況,各地還能不守了不成?

但今日卻突然說這些,莫不會是想徵調大軍在河套與忽必烈決戰?

卻見李瑕繼續指點着地圖,道:“忽必烈就算在河套聚集了十萬人,多嗎?不多。你把這十萬人分到開平、燕京,分到這陰山、太行山、燕山山脈上各個隘口,夠嗎?”

“不夠的。”

楊奔終於從挫敗感中回過神來,上前,在地圖上的中原地區劃了一個圈,道:“至少在與我們不接壤的這些地方,元軍的兵力必然空虛。故而,忽必烈只能在河套守住我們,一旦讓我們在河套立足,他的兵力已不足以分守各地,這便是他親征的理由?”

“這一戰他不能敗,但不管任命誰爲統帥,都不能保證必勝……除了他自己。”

“但中原雖然空虛,忽必烈卻還是在與我們接壤之處安排了防線,山西、河南一直防備森嚴,因此陛下才選擇從河套繞道。現在連河套都被堵了,又如何殺進中原?”

李瑕沒有直接回答,而是面露沉思,道:“其實蒙元與我們一樣,都是地廣人稀,兵力不算多。這種情況,進攻就是最好的防守。”

他也還在消化忽必烈親征的消息。

楊奔不再去想今日敗於張弘範一事,開始看着地圖思考戰局。

“進攻就是最好的防守……陛下與忽必烈皆是以攻代守……”

忽然,楊奔眼神一動,道:“這裡!”

他手指一點,點在了山東。

“今日我與張弘範交戰,發現他麾下兵馬許多都操山東口音。陛下亦言忽必烈兵力不足以佈防各地,可見他必是將山東兵力抽調。如今宋廷若能出一支奇兵北上,則如入無人之境,直趨燕京絕非難事!”

李瑕擡手,指了指桌桉,道:“那有份草稿。”

“這是……”

“朕已遣快馬回長安,讓朝中遣使往宋廷,邀宋軍北上。但此事不過姑且一試,莫抱期望。相反,朕顧慮的是……若朕與忽必烈對峙下去,時長日久之後,宋廷是否會給我們下絆子。”

楊奔已不太跟得上李瑕的思路。

他不認爲對峙到時長日久是什麼好主意,道:“陛下,是否還是暫時退兵爲好?”

“不。”

李瑕已皺起了眉頭,遂背過身,道:“觀蒙古滅西夏、金國的經驗,蒙古擅於斡腹、掠殺,不停削弱敵人的國力,趁着忽必烈盛怒而來,決一死戰比拖下去要好。”

他今夜一直在考慮的正是這件事,是退、還是戰?

這次攻河套,李瑕認爲自己是“偷取”河套。

他並不希望因爲偷取河套而引起與忽必烈的決戰,沒有這樣的國力,也沒有做好準備。

面對忽必烈的親征,他確實感到了巨大的壓力。

但他心裡不想退,想要扛住。

他認爲,忽必烈同樣沒有做好決戰的準備。

那麼,若是戰,勝機在何處?

李瑕思來想去,摸着地圖上的某一處,低語道:“中原兵力空虛,可惜連河套的路都被堵了,我們殺不進中原。但也許未必要殺入中原,朕若與忽必烈打下去,也許時長日久,中原人心同樣會變?”

眼前所考慮的問題,就像是要在突然之間把十年的心血以及肩上擔負的一切摁在賭桌上,一局定勝負。

而他其實可以退一步,退回長安,慢慢經營。

賭還是不賭?

~~

元軍大營。

張弘範迎接了忽必烈派來的近臣,述說了今日的戰功。

“九拔都果然英勇。”

和禮霍孫聽了戰況,連連點頭。

他是蒙古人,還是忽必烈的怯薛軍出身,但卻精通學問、擅長繪畫,此時開口說的也是流利的漢語。

“不過……九撥都今日爲何不趁勝追擊李瑕?”

張弘範道:“陛下已御駕親征,要擊敗李瑕,不急在這一日。”

和禮霍孫又問道:“可李瑕若是逃了,怎麼辦?”

張弘範略略沉吟,道:“他若退回興慶府,也好。至少陛下一親征,馬上便保了河套不失。其餘的,徐徐圖之即可。”

“這?”

和禮霍孫笑了笑,道:“恕我沒有聽懂。”

“李瑕不過七八千兵力,他若不退,等大軍包圍,必死無疑;他若退了,那便是陛下一至,李瑕即聞風而逃。”

和禮霍孫依舊沒有明白,直接問道:“可是,這兩者之間差別好像很大?一個是畢全功於一役,一個只能彰顯陛下的威風……當然,陛下之君威不需靠嚇退李瑕來顯現。”

張弘範不由笑了,坦誠道:“好吧,那再考慮到我今日直接攻打李瑕的風險,這差別就不大了。”

和禮霍孫倒沒想到他如此坦誠,愣了一下。

張弘範又道:“我就是怕我輸了,與陛下我也敢如此直言。怕輸不丟臉,輸了纔是真正的丟臉。”

和禮霍孫起身,再鞠了一躬,道:“明白了,我這就去回報給陛下。”

“有勞了。”

張弘範送了和禮霍孫離開,之後便登上了陰山的小山峰,凝望着遠處的唐軍大營,分析了形勢,信心愈足。

等到後半夜,和禮霍孫已把戰況回報給了忽必烈,再次來到了張弘範的大營,一見面就大笑不已。

“恭喜九拔都,陛下對九拔都今日的戰果很滿意。”

張弘範並不驚訝,他知道自己在戰場上的慎重選擇陛下是能明白的。

“我沒有繼續攻打李瑕,陛下可有發怒?”

和禮霍孫搖了搖頭,快步走進大帳,一邊低聲道:“陛下有一張地圖交給九拔都,快來一觀。”

張弘範眉頭一挑,已有所感,連忙喝令親衛守好大帳,跟了進去。

他挑亮燭火,只見和禮霍孫已將一張小地圖在桉上鋪開。

只看那幾個箭頭,張弘範便不由讚歎一聲。

“吾皇聖明!”

這一句讚歎他是出於真心,認爲他的陛下親征,果然完全不同於史天澤、塔察兒、合丹。

包括阿里不哥。

如今想來,這些年李瑕之所以無往不勝,不過是因爲陛下從來沒有把目光移到李瑕身上而已。

他湊近了,仔細分析着那幾道箭頭,點頭不已。

“如此一來,此戰十拿九穩……對了,這支兵力又是?”

“九拔都還不知道吧?”提到此事,和禮霍孫眼神顯得有些複雜,道:“安西王已經在率兵回來的路上了。”

張弘範一訝,之後迅速想明白了箇中原委,竟不就此多問,而是道:“陛下原本想先平西域……看來李瑕這次偷取河套是引火燒身了。”

第981章 李元昊第1339章 新王朝第577章 魏紫姚黃第775章 秦腔第310章 冷靜第724章 約定第957章 宣戰第739章 誘敵第332章 逆流第698章 三峽第584章 期待第869章 不符第872章 連襟第556章 尾巴(爲盟主“青龍山王老漢”加更)第782章 歸家子第230章 自負第1039章 主戰派第324章 入城者第206章 整編第1328章 迫害第185章 埋伏第1091章 軍令狀第1327章 板蕩識誠臣第549章 起行第1230章 預設戰場第1129章 老將行第338章 壞事者第288章 淹水第1053章 武將之殤第109章 信任第870章 動工第1115章 年少英武之王第643章 斡腹(爲盟主“色如多”加更)第783章 張騫第421章 讓權第1306章 人定勝天第225章 糊弄第456章 思路第1272章 燕雲第1200章 矛盾第119章 資格第216章 俘虜第517章 家眷第1100章 叛將第265章 苗巫第941章 籌辦第980章 說客第1197章 孝子第484章 節度使第382章 禍害第796章 同姓第455章 戰機第662章 賺他上山第1136章 帶偏第1330章 盡忠職守第639章 根脈第940章 逼殺第1119章 牽制第524章 安家第64章 孤膽第431章 緩緩推進第170章 協定第742章 抗壓第790章 履冰而戰第490章 賽跑第88章 亡國奴第329章 差遣第90章 朱仙鎮第878章 歲在甲子第1271章 怯懦第1299章 囚徒第1268章 武遂城第470章 怯薛軍番外篇·易俗(爲盟主“深刻不等於接近事實”加更)第694章 暖意融融第1341章 興亡第67章 過河卒第1014章 老來糊塗第588章 拿捏(爲白銀盟主“niema”加更18/21)第1028章 條件第848章 三五知交第827章 開弓沒有回頭箭第302章 升遷第106章 歸客第245章 活捉第852章 家族利益第1135章 憑恃第1223章 不滿第790章 履冰而戰第949章 寡嫂第309章 大理總管第1248章 後方第1176章 法與治第1298章 平北第1042章 兩強相爭第120章 丁青皮第771章 審訊第402章 爭吵第76章 幕後第476章 手段
第981章 李元昊第1339章 新王朝第577章 魏紫姚黃第775章 秦腔第310章 冷靜第724章 約定第957章 宣戰第739章 誘敵第332章 逆流第698章 三峽第584章 期待第869章 不符第872章 連襟第556章 尾巴(爲盟主“青龍山王老漢”加更)第782章 歸家子第230章 自負第1039章 主戰派第324章 入城者第206章 整編第1328章 迫害第185章 埋伏第1091章 軍令狀第1327章 板蕩識誠臣第549章 起行第1230章 預設戰場第1129章 老將行第338章 壞事者第288章 淹水第1053章 武將之殤第109章 信任第870章 動工第1115章 年少英武之王第643章 斡腹(爲盟主“色如多”加更)第783章 張騫第421章 讓權第1306章 人定勝天第225章 糊弄第456章 思路第1272章 燕雲第1200章 矛盾第119章 資格第216章 俘虜第517章 家眷第1100章 叛將第265章 苗巫第941章 籌辦第980章 說客第1197章 孝子第484章 節度使第382章 禍害第796章 同姓第455章 戰機第662章 賺他上山第1136章 帶偏第1330章 盡忠職守第639章 根脈第940章 逼殺第1119章 牽制第524章 安家第64章 孤膽第431章 緩緩推進第170章 協定第742章 抗壓第790章 履冰而戰第490章 賽跑第88章 亡國奴第329章 差遣第90章 朱仙鎮第878章 歲在甲子第1271章 怯懦第1299章 囚徒第1268章 武遂城第470章 怯薛軍番外篇·易俗(爲盟主“深刻不等於接近事實”加更)第694章 暖意融融第1341章 興亡第67章 過河卒第1014章 老來糊塗第588章 拿捏(爲白銀盟主“niema”加更18/21)第1028章 條件第848章 三五知交第827章 開弓沒有回頭箭第302章 升遷第106章 歸客第245章 活捉第852章 家族利益第1135章 憑恃第1223章 不滿第790章 履冰而戰第949章 寡嫂第309章 大理總管第1248章 後方第1176章 法與治第1298章 平北第1042章 兩強相爭第120章 丁青皮第771章 審訊第402章 爭吵第76章 幕後第476章 手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