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62章 諸侯王的反應

「朕本以爲這趙王是隨了其生母,不曾想,原來是這生母隨了他如意!」劉長憤憤不平的做出了自己的評價。

在廟堂羣臣高盛呼喊着要削藩的時候,趙王的神奇操作讓劉長驚愕不已。況且,你哪裡來的這麼多的甲冑啊???

自己不過離開兩年多啊,你就搞了這麼多的甲冑?

隨行官吏拿出了趙王的書信,通過書信,劉長初步瞭解了情況,原來自己這位好哥哥是想爲自己打造些甲冑,方便自己出徵所用,因爲趙國目前礦產較多,匠人也不少,他認爲這麼做能極大的減少劉長的壓力。

說實話,也確實如此,甲冑是非常重要的戰略物資,優先級甚至可能高與戰馬,甲士跟尋常士卒是截然不同的,五百全副武裝的甲士就能衝殺數萬不披夾的卒,披上幾層甲,只有長矛和強弩才能破防,而大漢材官的標準也大多是以披甲衝殺來制定的,就是你得能披着甲衝鋒,能做到這一點才能成爲精銳的那一批常備軍,還有就是騎射了,擅長騎射那就不得了,可以直接得到提拔。

爲什麼項羽樊噲劉長這類人在此時能當萬人敵,可以當面衝殺數百軍士?就是因爲他們的體型配合好幾層的甲,那就相當於一輛重型坦克,再拿個長重武器,一路碾過去,無傷通關。而隨着弓弩製作技術愈發的精湛,敢先登衝殺的猛將越來越少,大概就是那時的甲冑有點扛不住弓弩的傷害了,換版本了,射手加強了,但是如果這類的坦克發育起來了,那還是很猛,依舊能手撕脆皮。

藏一副甲胃都可以直接定罪謀反,可以拉出去斬首了,這七千副甲冑,誅五族都不過分啊。

但是趙王嘛..別說誅五族,就是誅父一族,皇室都得沒,連帶着劉老爺和各地諸侯王,有一個算一個,全部都得沒,若是誅母一族,趙王的嫡母是呂后....族誅就能將大漢權貴們殺的乾乾淨淨,一個不留。

劉長瞥了一眼驚慌的呂祿,開口說道:「你別害怕,若是誅他族,我會保下你的。」「陛下,現在不是說笑的時候,趙王這簡直就是....」.

呂祿也不知該如何形容,想了片刻,咬着牙說道:「尋死啊。」

「晁錯正在全力對付外王,趙王這是給他們遞刀子啊,天下外王若是知道了,都得去討伐趙國了...我實在不明白,趙王爲什麼要這麼做呢?」 一秒記住http://m.xbiquke.net

劉長搖着頭,「如意這個人啊,是中了我阿父的毒...我阿父這個人啊,說的跟做的不一致,做的事都不像是人乾的,說的話卻是道貌岸然,很是偉岸,如意自幼就很崇拜阿父,處處效仿他,不過,他效仿的不是阿父,而是阿父言語裡的阿父,因此阿父才覺得他最像自己..當然,他長得也確實很像阿父..這使得他很多時候都非常幼稚,不明事理,不知險惡,對他人沒有防備之心...自以爲是,卻沒有什麼壞心思,基本沒有城府,是個被阿父寵壞了的孩子...」

www¸ ttka n¸ co

「這件事,你就全力壓着吧,不要讓他人知道了...這些甲冑,暫且存放在武庫,弄個詔令,他人若是問起,就說是我讓趙國爲戰事所打造的甲冑。」

「但願能壓下來吧。」

「不是但願,讓你壓下來就要壓下來...他們能如何?!有意見的當面給我說!」劉長的聲音忽然變大,呂祿卻不再驚慌了。

這兩年裡跟着劉安,他整日跟這些人勾心鬥角的,險些忘了,陛下是從來不守規矩的,說什麼就是什麼....

可隨即他又苦笑了起來,「太子殿下可是嚇壞了,怕是要全力支持晁錯削藩了。」「哈哈哈~~」

想起方纔劉安的臉,劉長卻忍不住笑了起來。這能不怕嘛?

一下子送上七千副甲冑,還是在廟堂要削藩的時候,這讓劉安怎麼想,他肯定覺得

這是趙王的示威啊,能拿出七千副甲冑送人,那他國內還有多少?能抽出多少甲士?

這不是嚇唬人嘛。

而劉長心知肚明,這應該就是趙國的全部家當,他搖着頭,「讓劉章稍微看着些,別讓這豎子嚇得昏了頭。」

「我知道了。」

「那要如何回覆趙王呢?」

「他這千辛萬苦的送來了禮物,豈能不回禮?回送些東西吧,另外,我還得給袁盎送封信,他得硬朗起來啊..我就是覺得他這個人勇毅,才讓他去趙國,他怎麼連個如意都看不住?」

劉長沒有對如意說什麼,反而是對袁盎有些不滿。「陛下,袁君畢竟年輕,趙王怕是不會聽他的話...」

「所以要給如意回禮,賞賜他,然後懲罰袁盎,削他的爵位,有必要得讓甲士揍他一頓...這麼一來,如意就不會胡鬧了。」

呂祿一愣,雖然不太清楚其中的道理,卻還是應了下來。

晁錯的動向,引起了各路諸侯們的警覺,除卻如意這個缺乏政治智商的,其餘諸侯王們都已經開始想辦法制定對策了。

樑國,睢陽。

樑王劉恢樂呵呵的坐在上位,大臣們分別坐在他的下方,案上滿是各種美食,極爲奢華。「那晁錯要削藩,就讓他削,這與寡人有什麼關係呢?」

「寡人不曾犯下什麼罪過,晁錯又能如何?」

樑王是天生的樂觀派,心寬體大,壓根就不在乎削藩的事情,事情傳到樑國,大臣們憂心忡忡,第一受害者劉恢反而是樂呵呵的,此時羣臣也明顯的分出了兩派,一派是支持晁錯的,他們以漢臣來自居,他們認爲廟堂削藩是附和當下潮流的,其實不少人還是因爲自己能獲利才支持的,因爲限制諸王的權力,那諸侯王的權力是要重新分配的,而他們這些諸侯國大臣,當然就能得到更大的權力。

而另外一派則是旗幟鮮明的反對削藩,這些人反對的名義是自己忠於大王,不忍大王被羞辱,而真正的原因大概還是利益分配,這些官員認爲廟堂限制王權,權力會被收回廟堂,而他們得不到什麼好處,可能地位會變得跟郡縣官吏一般無二,對自己來說不是什麼好事。

同樣的事情,在不同人的眼裡,意義卻截然不同。

在樑國,削藩派明顯佔據着上風,因爲本該作爲反對者領袖的劉恢選擇了無視,壓根就不在意這些。

但是吧,樑國畢竟有國情在此,身爲肥沃之國,良田無數,積累了整個中原的精華,人才輩出,處於商貿中心,樑國簡直就是天胡開局,事實證明,就這塊地方,只要四周沒有什麼來犯的敵人,那就是鐵打的寶庫,加上尚方各類發明,廟堂對門戶的資源傾斜,這裡不發展都沒天理..建國以來,樑國長期都佔據着糧產的榜首位置,人口暴增,從當初的二十一萬戶,到如今的五十八萬戶,近四百萬人.整個大漢才兩千多萬人,近五分之一都在這裡了,簡直可怕。

樑國上下基本都不需要多做什麼,樑王更是一個寬厚的人,沒有所謂的雄心壯志,黃老的無爲而治在這裡發揮到了頂峰,並且大獲成功,事實證明,只要不瞎折騰老百姓,民間的自我恢復能力還是很強的。

當然,這也有弊端,樑國的官員極爲怠慢...很多時候,一件小事都能推遲上數個月,每個人都是懶洋洋的,一個個深得張蒼的精髓,卻沒有他的能力,皇帝對這裡的官員們就很有意見,只是因爲樑國的情況還不錯,沒有整頓而已。

可就是這幫酒囊飯袋,政績居然是最好的。

晁錯四處整頓那些女幹臣的時候,樑國都沒有受到半點的衝擊,這些官員除了懶惰些,基本上沒有什麼黑點。

可這也造成了一個很不妙的問題,樑國國內

的豪強越來越多,土地兼併非常的嚴重,民間矛盾很是尖銳,成爲了豪強大族們的溫牀,而歷史上,這裡在未來也確實成爲了世家大族的大本營。

樑國太尉看着自家大王這什麼都不管的態度,頓時就有些坐不住了。

平日裡什麼都不做也就算了,現在人家都開始磨刀了,怎麼還能坐的住呢?他忍不住看向了國相。

當今樑國的國相是田叔,這個人名聲很大,資歷也很老,這位曾是劉長姐夫張敖的大臣,因爲張敖謀反的事件被問罪,後來高皇帝接見了他,跟他聊天之後,非常的開心,就安排他做了郡守在當了很多年的郡守後,他因爲政績不錯,升到了樑國來擔任國相。

田叔看起來就是一個很嚴肅刻薄的人,面相不太好,很多人都害怕他,實際上,這位就是長得兇了點,他還是個挺良善的人,沒有什麼惡名,朋友也不少,他剛剛來到樑國,羣臣們都很害怕他問罪,不敢太怠慢,後來發現這位沒有干預他們的想法,這纔回到了從前的狀態,田叔雖然不干預他們,但是對自己的要求很高,來到樑國後辦成了很多積累下來的事情,收穫了很大的名望。

而在這次削藩的事情中,他的態度有些不明確,沒有靠向任何一方。反對削藩的太尉認爲,田叔肯定是會站在自己這一邊的。

至於他爲什麼如此肯定,那是因爲田叔在廟堂裡得不到什麼重用,並非是皇帝的心腹,張蒼曾向皇帝舉薦過他,並且讓他跟隨自己辦事,可皇帝似乎對他並不在意,將他繼續放在了地方上,沒有要提拔的意思。

若是樑王失去了權力,樑國的權力肯定不會落在這位不受重視的國相手裡,樑國距離長安很近,很可能會被廟堂直接掌控,廟堂可以直接完成實控,那個時候,大小事務都要廟堂點頭,他們完全就成爲了郡縣之吏!

「田相...目前有晁錯這樣的女幹賊在廟堂詆譭諸王,離間兄弟,您是否曾想陛下上書呢?」這已經是在試探他的立場了。

田叔撫摸着長長的鬍鬚,不動聲色的說道:「這般大事,我怎麼好直接上書呢?還是要羣臣商談拿出一個大家都認可的想法,然後再上書...」

劉恢直接起身,「好了,那今天的朝議就到這裡吧.我們先商議。」太尉只覺得眼前一黑。

以我們樑國的辦事效率,等我們拿出了想法,對廟堂上書的時候,晁錯都不知是否還擔任御史大夫呢!!

他看着格外平靜的田叔,也只好壓下了心裡的想法,大王和國相都不在意,那自己還勸什麼呢,算了,還是回家去喝茶吧。

而事情也正如這位太尉所想的那般,直到整個削藩的事情落下帷幕,樑國都沒有完成自己的上書....當然,這是後話了。

除卻樑國,齊地的反應也令人意想不到。

齊王劉襄是明確反對晁錯的,奈何國相董赤卻贊同削藩,兩人不和,引發了諸多矛盾。

劉襄召集自己的心腹們商談這件事的時候,董赤則是將戰車直接開到了王宮門口,推開了郎中,直接闖進殿內,大聲的質問齊王爲什麼繞過自己來召集羣臣,是有什麼意圖?!

齊王極爲憤怒,隨即上書廟堂,向仲父告狀,彈劾國相董赤羞辱自己。他們算是徹底撕破了臉。

而在膠東國,膠東王劉建和國相徐厲都是明確反對削藩的,兩人一同上書彈劾晁錯。

趙國沒有動靜,楚王跟自己的文士們商談之後,決定保持中立,不上書反對,也沒有明確支持,其餘幾國因爲地方太遠,尚且還沒有插手。

羣臣的眼神不只是盯着外頭的這些外王,也是逐步看向了裡頭的那幾位外王。

某種程度上,長安裡頭的外王比外頭更有話語權,甚至能起到更大的作用

,他們的一番話,或許就能改變皇帝的態度。

劉濞當然很早就意識到了這一點。

當劉勃從太學門口走出來的時候,當面就遇到了這位滿臉笑容的仲父,正撫摸着鬍鬚,笑吟吟的等着自己。

劉勃大驚,急忙上前拜見。

「你我都是至親,何以如此多禮?說起來,你代國就在我燕國之旁,將來我們還要協力共治呢!」

劉濞熱情的拍了拍劉勃的肩膀,劉勃已經不是當初那個小童,跟着諸多老師學習了這麼久,他哪裡聽不出劉濞的言外之意,劉濞出現在這裡,就已經說明了很多。

劉勃苦笑了起來「仲父啊,我這個人沒有什麼才能.治理國家這樣的事情,還是得交予賢臣來操辦啊。」

「這是什麼話啊!」

劉濞看起來有些生氣,他抿了抿嘴,一把拉着劉勃就往車上走,猛地一拉,居然沒有拽動,劉濞一驚,再次看向了劉勃,打量着他這體格,再次拉扯,這次劉勃就乖乖跟着他上了車,上了馬車,整個馬車忽然一沉,劉濞感慨道:「當真可惜啊,這身板居然還在這裡學什麼儒,合該在我燕國學騎射啊...披個甲,你都可以去先登了!你可知武事?」

「仲父騎,射,馭,劍,自幼勤學不輟,不曾荒廢。」劉勃解釋道:「我儒家門生也是知武事的...」

劉濞卻沒有聽他的解釋,認真的說道:「削藩的事情,你應該是知道了,晁錯這是準備讓我們交出全部權力,去給他們當傀儡。」

劉勃沒有說話。

「我知道.安是支持晁錯的。」劉勃還是沒有說話。

劉濞笑着說道:「你別看這些朝臣們說的有頭有尾的,扯什麼外王勢大,危害廟堂之類的,他們自己,也沒幾個是好東西..他們爲什麼想讓我們交出權力?因爲他們可以得到這些權力...你說地方該由賢明的大臣來治理,這是正確的,我麾下也有不少大臣,可是吧,總得有人來看着他們,爲他們之首吧?我們好歹是治理自家之地,做不出竭澤而漁的事情,可他們呢?各個都想着自己的利益,爲自己謀取好處,真讓這些人代替我們在地方上做主,那纔是最要命的...」

「他們爲了政績可以不顧地方百姓的死活,也可以不在乎地方的利益,反正這裡只是他們一個跳板,不是他們的家...你真的覺得讓他們來接手是最合適的嗎?你在太學學習了這麼久,他們是一羣什麼樣的人,你應該是看出來了吧。」

「口口聲聲的仁義道德,忠君爲國,可實際上呢?這些年我在燕國,都不知殺了多少這種口頭上的賢臣..他們的宗族在地方上,做的事情可是天怒人怨的!他們的一個家僕,都敢搶佔千畝土地,戲殺民婦,就這類的東西還配代替我們來治理地方嗎?!」

「我知道你素來敬重你的兄長,但是如今是關係天下的大事,你不只是太子之胞弟,你還是大漢的代王,你要想好了,到底該怎麼去選!」

「還有,你不只是有哥哥,你還有兩個弟弟,你的弟弟都還年幼,需要你來爲他們選擇,你現在的選擇,不屬於你自己一個人的.所以,不要那麼急,我還等得起!」

劉濞咬着牙,右手持着劍柄,「朝中這些狗東西,我們真正辦事的時候在後方享福,不幹正事,如今有成果了卻想着來摘果實,要我去給這些狗入的當泥偶?天下哪有這樣的道理?!」

「真逼急了我,非要與晁錯見血不可!!!」

第80章 我樂意第870章 試刀第461章 那甲士能做郎中令嘛?第95章 長啊,別給你祖師丟人啊第367章 望之不似人君第576章 師者第328章 此趙王之意也第830章 學問只在強弩之下第475章 河水第178章 一記響亮的耳光第67章 劉家的傻小子們第1章 這娃一點也不像朕第513章 來了個更狠的第69章 長姐如母第759章 新相第269章 好一個壯士!第710章 驕兵悍將第463章 誓不爲人!!第531章 辯論鬼才長老爺第325章 他們是怎麼敢的呀??第580章 深信不疑父親節第448章 劉長體第779章 外柔內剛第497章 千牛侯第865章 英武非凡第157章 來人啊,給齊王備酒!第363章 長安羣賢欺我老無力第35章 一對朋友第444章 太像了第745章 熊羆第590章 多拿幾個第183章 滿門反骨第847章 喪家之犬第583章 差點就圓不上第339章 撈人布第16章 舞陽侯第280章 挑釁也不是這麼個挑法第549章 天下在朕心中第90章 是蓋公要殺我嗎?(感謝靈犀的白銀盟第744章 妙計第11章 最偉大的人請假第24章 改錯歸正第350章 蒯徹是因爲養狗而被殺的!第450章 太子何故謀反?第290章 我家大王蠻夷也第209章 綁回來一大爺!第489章 英雄所見略同第905章 做人第785章 知心人第705章 養虎爲患?第333章 從今日起,戒酒!第294章 壞了,我成舅父了!第520章 凱旋第819章 吃喝不愁第514章 給你一個當大漢諸侯的機會!第188章 賀唐王喜提新舍人第147章 相敬如賓第46章 有其父必有其子第205章 逐漸被同化的賈生第266章 稍微誇張了一點點第241章 這莽夫還挺好用的第625章 總是跟城門過不去第762章 辦法第133章 我不是不懂第854章 搬進來,擡出去第755章 納賢第413章 新相上任第446章 不該壯今天實在來不及了第864章 心腹獻祭幾本幼苗第354章 舅父和仲父都各有各的難處第283章 失我祁連山,使我六畜不蕃息第388章 原來是你小子!第508章 來自高學問的迫害第226章 人傑地靈的大唐第302章 從未聽聞第175章 大漢第一相第703章 這是軍功!!第638章 諸侯的職責第892章 家風第56章 老瓦工蕭何上一章發錯了第869章 夏侯式外交第150章 季布第484章 有朋自遠方來,鞭二十,驅之別院第889章 廟堂的禮法第185章 長安之變第168章 我師傅的師傅不是我的師傅第896章 不管是誰說的第19章 各論各的第476章 宗室老六第138章 我真的沒別的意思第786章 此慣例也!!第242章 困擾史官的第一大難題第539章 無人可取代第133章 我不是不懂第698章 誰能繼之?
第80章 我樂意第870章 試刀第461章 那甲士能做郎中令嘛?第95章 長啊,別給你祖師丟人啊第367章 望之不似人君第576章 師者第328章 此趙王之意也第830章 學問只在強弩之下第475章 河水第178章 一記響亮的耳光第67章 劉家的傻小子們第1章 這娃一點也不像朕第513章 來了個更狠的第69章 長姐如母第759章 新相第269章 好一個壯士!第710章 驕兵悍將第463章 誓不爲人!!第531章 辯論鬼才長老爺第325章 他們是怎麼敢的呀??第580章 深信不疑父親節第448章 劉長體第779章 外柔內剛第497章 千牛侯第865章 英武非凡第157章 來人啊,給齊王備酒!第363章 長安羣賢欺我老無力第35章 一對朋友第444章 太像了第745章 熊羆第590章 多拿幾個第183章 滿門反骨第847章 喪家之犬第583章 差點就圓不上第339章 撈人布第16章 舞陽侯第280章 挑釁也不是這麼個挑法第549章 天下在朕心中第90章 是蓋公要殺我嗎?(感謝靈犀的白銀盟第744章 妙計第11章 最偉大的人請假第24章 改錯歸正第350章 蒯徹是因爲養狗而被殺的!第450章 太子何故謀反?第290章 我家大王蠻夷也第209章 綁回來一大爺!第489章 英雄所見略同第905章 做人第785章 知心人第705章 養虎爲患?第333章 從今日起,戒酒!第294章 壞了,我成舅父了!第520章 凱旋第819章 吃喝不愁第514章 給你一個當大漢諸侯的機會!第188章 賀唐王喜提新舍人第147章 相敬如賓第46章 有其父必有其子第205章 逐漸被同化的賈生第266章 稍微誇張了一點點第241章 這莽夫還挺好用的第625章 總是跟城門過不去第762章 辦法第133章 我不是不懂第854章 搬進來,擡出去第755章 納賢第413章 新相上任第446章 不該壯今天實在來不及了第864章 心腹獻祭幾本幼苗第354章 舅父和仲父都各有各的難處第283章 失我祁連山,使我六畜不蕃息第388章 原來是你小子!第508章 來自高學問的迫害第226章 人傑地靈的大唐第302章 從未聽聞第175章 大漢第一相第703章 這是軍功!!第638章 諸侯的職責第892章 家風第56章 老瓦工蕭何上一章發錯了第869章 夏侯式外交第150章 季布第484章 有朋自遠方來,鞭二十,驅之別院第889章 廟堂的禮法第185章 長安之變第168章 我師傅的師傅不是我的師傅第896章 不管是誰說的第19章 各論各的第476章 宗室老六第138章 我真的沒別的意思第786章 此慣例也!!第242章 困擾史官的第一大難題第539章 無人可取代第133章 我不是不懂第698章 誰能繼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