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千一百八十三章 陳曦最大的敵人

甭管這個比例有多水,也別管這個脫產率之中有多少中低種姓的自我犧牲,可婆羅門和剎帝利兩個不幹活的階層,實打實的在南貴的人口階層之中佔據了這樣的比例。

實際上哪怕後世,印度的自然死亡率之中,也包含了每年一百多萬因爲營養不良和飢餓導致了死亡。

當然這並不能說印度的糧食產量不足,實際上2021年印度在疫情的影響下,依舊出口了2140w噸糧食,按照國際公認的糧食安全線是400公斤來計算,只說大米,印度一年的出口量足夠供養五千萬人。

所以從邏輯上來講,印度的糧食產出大致是足夠自給自足的,只是受限於本土組織力和對於中下種姓漠視,導致每年出現大量的營養不良和餓死的人員。

真要說,哪怕是在後世印度也是糧食和牛肉的出口大國,至於中國其實是糧食和牛肉的進口消費大國,沒記錯的話,這兩樣數據目前應該已經登頂世界第一了。

不過區別在於,中國牛肉進口的原因是真的不夠中國人吃,所以到處進口,目前進口的其實是巴西、阿根廷、澳大利亞、美國、俄羅斯和加拿大的牛肉,至於日本牛肉和印度牛肉,中國壓根不進口。

至於糧食,中國其實是世界第三大的糧食出口國,以及第一大的進口國,不過中國進口糧食與其說是爲了糧食安全,還不如說是爲了質量,畢竟某些產量高的糧食,真的不好吃,雖說保命沒問題,但這年頭還沒活到那種程度,所以中國常年進口糧食。

實際上真要說糧食產量,中國世界第一,美國第二,印度第三,俄羅斯、巴西、印尼基本差不多,再之後的就掉了一位數,和這些大佬比起來差距就非常大了。

不過相對而言,印度的玩法使得中下層百姓活的慘不忍睹,每年百萬級的餓死數量着實離譜,但由於龐大的人口基數導致的自然增長率,使得這種零星的營養不良導致的死亡,根本不爲人所注意。

反過來講,也足可見這種大型國家到底有多離譜,以及恆河這地方有多扯淡。

雖說這年頭的恆河還不算是印度,但南貴基本已經算是成型的印度教了,依託着恆河和種姓制度帶來的社會分工,確實是供養出來了對於封建社會而言非常離譜的脫產人口。

這叫什麼,這叫地緣優勢,一年三熟就這麼任性。

不是陳曦不強,而是中原那片地方的產糧地在沒有雷亟臺之前基本就是一年一茬,兩年一次休耕。

最起碼漢朝到魏晉南北朝時期確實是如此,從《氾勝之書》的“二歲不起稼,則一歲休之”到《齊民要術》的原話“稻無所緣,唯歲易爲良”,“麻欲得良田,不用故墟”,說的就是休耕,易地。

可印度這邊不同,印度是不需要休耕的,更讓陳曦肝疼的地方在於,如果不算他開掛,中國直到宋朝前後纔有旱稻,真等到推廣開來基本需要到宋真宗年間。

實際上宋真宗敢於去泰山封禪的底氣就是鹹平之治,在這一期間,宋真宗廣泛推廣占城稻,開墾荒地,推進各種手工業和商業的發展,對外貿易開始瘋狂增加,這也是檀淵之盟的時候,宋真宗能說出百萬以下歲幣隨意的基礎。

因爲這傢伙搞外戰不行,慫的拿不出手,但搞發展非常強,國內稅收入庫拉高到了鼎盛的水平,然而這些的基礎實際上就是有占城稻更高的畝產,帶來的更多的脫產人口進入手工業和商業貿易之中。

不提武功和版圖這些東西,只提國內發展繁榮程度,宋真宗其實是合格的,可泰山封禪在此之前皇帝之間的默認其實是盛世一統,開疆擴土,自身有重要到無可匹敵的功績,足以纂刻銘文流傳千古。

正是因爲這種默認,始皇帝,漢武帝,光武帝,唐高宗,唐玄宗在鼎盛的時候纔會去泰山封禪,倒黴的李二準備了好久,結果彗星衝日,直接躺平任朝堂隨便錘,也就沒去了。

可只說巔峰期的功績,秦皇漢武去泰山封禪沒任何的毛病,光武就算有缺憾,那天命在那裡擺着,沒啥說的,李治巔峰期的最大版圖絕對是能拿得出手的,玄宗天寶十年左右要是駕崩,那玄宗敢去搶千古一帝,可最起碼巔峰期這些人確實是有資格的。

宋真宗上去之後,相當於將這個搞臭了,所以也就沒人再去了,實在是太垃圾,去了和這種連天下一統都沒做到的垃圾比,實在丟人,故而從那之後泰山封禪就臭了,之後的泰山祭,也就派個大臣去了。

不過憑良心說,只提第二條,也就是國內繁華鼎盛的話,宋真宗時期算是合格的,只不過皇帝們比的都是第一條,史冊上的版圖,可比幾句國內發展穩定要有效的太多。

畢竟前者代表着武力、尊嚴和脊樑,後者只不過是沙灘上的堡壘,沒有前者,一個浪頭過來就沒了。

更何況宋真宗時代從東南亞搞到占城稻,這種偶發性事件確實是有些不好描述,總體來講,給人的感覺大概是運氣因素太強。

可甭管怎麼說,旱稻的出現,實打實的讓中原的糧食產業進入了新的境界,第一產業起來了,纔有第二產業的餘地,再往前不是那些王朝不想搞商業,不想搞手工作坊,而是現實點講沒辦法搞。

或者說是搞了,但天花板太低,沒辦法發展起來。

只有到宋朝,引進了旱稻,外加南方真正開拓起來,靠着雨水和氣候不再需要休耕,哪怕受季風影響,在乾旱期也可以種旱稻進行補充,得以讓糧食產量大幅上升,進而纔有了之後的發展。

可以說旱稻進入中原,才得以具備更多人脫產的基礎,也是宋朝能在那瘋狂的土地兼併之中,苟那麼長時間的基礎,否則,不用等遼金蒙打過來,宋朝就因爲糧食產出問題自爆了。

陳曦很清楚這裡面的邏輯,所以早早的推進了旱稻這種作物,只不過目前南方因爲還沒徹底開墾,中原其他地方還需要休耕等等,旱稻在豫州、徐州更多是一種補充,並非是主要作物。

可不管怎麼說,這玩意兒的意義非比尋常,是亞熱帶季風氣候,以及熱帶季風氣候下主要非常重要的一種糧食作物,也是古代雙季種植的基礎,結果中國發現的三種野生稻種,都不是旱稻。

當然不是旱稻也能靠着後天的優化和培育,一代代的改良成旱稻,可這需要的時間和精力,以及古代無定向培育下的偶發性意外實在是太多,所以中原在很長時間沒有這玩意兒。

反過來恆河這邊直接就有野生的旱稻,甚至在公元前兩千年,印度這邊就因爲旱季和雨季的關係種植有旱稻和水稻。

這點陳曦是一點辦法都沒有了,任你開掛再多,先天因素在那裡擺着,印度那個氣候環境在那裡,上萬年的演化,必然使得某些野生稻分化出旱稻種羣,而這些其實都是所謂的先天優勢。

正是這些亂七八糟的優勢積累起來,導致婆羅門和剎帝利才能屁事不幹,只收稅就能活下去。

封建時代,畢竟是糧食的時代,只要有飯吃,那很多的問題就能解決,而印度河-恆河平原最大的優勢說白了就是糧食產出,哪怕因爲過於優渥的環境,沒有點出精耕細作,可靠天吃飯,依舊有一年八石左右的畝產量。

這纔是陳曦最爲不爽的地方——我這麼努力的奮鬥,最後居然在這一方面才達到你們的先天優勢,太不爽了!

不過反過來想想,既然我其他的方面全部超過了你,只剩這一點沒辦法,那麼我奪了這個先天優勢不就可以了。

沒錯,奪了這個先天優勢,陳曦可能能在封建社會,創造出登峰造極的十個點以上的脫產人口,也就是六個人種田,養三個製造其他生活物資的人,以及一個不生產只消耗的人員。

這是一個非常扯淡的比例,但這個比例基於這邊的三季種植環境,在配合上雷亟臺增肥的情況下,基本是真的能達到,這纔是陳曦覬覦着恆河流域的原因。

自家的耕田技術,積肥技術,精耕細作,大農場,各種配套人力機械等等,足夠保證畝產超過十二石,而這樣的耕作方式,一畝地需要的人力其實是和曾經近似的,哪怕略有增長,面對1.5倍以上的糧食產出,也足以釋放出非常多的種田人。

可以說在目前這種社會大環境下,一塊更少人耕作,更多產出的地方對於漢室來說非常重要,畢竟靠人口自然增長短時間自然是沒救了,所以還是深入挖掘可釋放的人口比較現實。

相比於才生下的小孩子,還需要十幾年的時間培育,這些被釋放出來能種田的青壯,纔是最佳的人口。

故而這片地方對於陳曦而言是勢在必得的。

這已經不是簡單的關乎未來,還關乎着接下來的發展,畢竟第二個五年計劃已經出現了一些漏洞,那麼後續的五年計劃要繼續推動,不提前做一些安排陳曦實在是有些心不踏實,哪怕之前也有預案。

可相比於預案,這邊重塑恆河,加大糧食產出,拉高脫產人口,使得更多人進入作坊,產業等等更適合接下來的發展。

這也是陳曦一定要親自來這邊的原因,不來這邊一趟,不實地查證,其實很多東西就算陳曦有數,也難免在施展的時候有所欠缺,而親自來一趟,很多事情,對於陳曦而言基本算是心裡有數了。

實際上,陳曦很清楚,目前真要走這條路,最正確的方式其實是騰籠換鳥,移民實邊,將恆河中下游近千萬的人口轉移拆分,然後從中原遷移百姓進行移民實邊,這樣是最快利用這片土地,完成脫產的方式,只可惜,這種想法在陳曦的腦子之中只轉了一圈,就丟掉了。

且不說南貴這邊近千萬未經兵役訓練的人口轉移拆分需要什麼樣的組織力,光說是遷移到什麼地方,怎麼安置都是一個大問題。

之後移民實邊更是大問題,哪怕這片地方在未來已經確定是要由長安進行直隸,可移民實邊也不是那麼好執行的,都不提怎麼遷移的問題,光問一句從哪裡找那麼多願意遷移的百姓就是一個大問題。

隨着前年的那一場大雪,陳曦給的安置條件已經徹底的深入了人心,百姓已經清楚的認識住在這邊安置的宅院纔是最正確的選擇,在這種情況下,想要遷徙是非常困難的。

這個時候這麼幹的話,陳曦的對手其實是自己,他是盡善盡美的設計集村並寨之後的宅院,以及各種配套設施,人民幸福度和安居水平大幅上升,早已不是幾年前住茅屋時,陳曦帝制鐵拳強遷之後,百姓住兩年自己認識到政府其實是真的爲自己好的情況了。

現在陳曦要是強遷,那必然會有民怨。

實際上之前強遷的時候也有民怨,前年大雪的時候,爲什麼會出現那麼多沒有戶籍的山裡人,實際上有很多就是因爲陳曦強遷,然後不信任政府逃到山區不出來的百姓。

只不過因爲對比的實在是太過明顯,而且政府也確實是兌現了所有的承諾,不是自說自話,所以民怨很快就平息下來,畢竟一層半的磚房無論如何都勝過茅草屋。

再加上分田修路,修通水網,鋪設管道等等,百姓就算是短視,也能分出好壞,就跟當初在交州,劉備被那些前來告刁狀的愚昧族老氣的人都快炸了,可這些族老表現出來的擁護又是發自內心。

很明顯,人心這種東西,其實都是有桿秤的。

所以陳曦很清楚,這個時候他要發動遷徙,肯定有人自願參加,但絕對沒有五百萬,可強遷,對手就是過去的自己了。

------題外話------

寫錯了,南貴天然脫產人口其實是6%,算了,之前多出來的1%算是給北貴的歲幣吧,說個題外話,點娘昨天開始給本書正式防盜之後,二十四小時追訂9000+了,太離譜了,按照這個節奏,我這快1700w字的,最新章二十四小時追訂居然能上萬,我也是服氣了,可能很多讀者不理解追訂上萬啥概念,我只能說我這麼長的書,24小時上萬是真的離譜,各位能看正版的還請看正版吧,讓我也樂呵幾天

第一千三百六十章 賈詡的遺留問題第兩千八百一十九章 分割第兩千九百零九章 大佬的款子,那就不是款子第一千三百五十九章 我們還是太弱了……第三千零六十八章 敵方的應對第一千六百二十三章 貴霜和大漢之間的恩怨第三千七百八十二章 毫無底線第四千兩百零二章 分割戰線第三千五百三十三章 歸來第七十五章 招賢令番外XX 跨越時間和世界的戰爭第一千零三十二章 錯不在你我第一千八百四十二章 全部失敗的實驗第六百五十章 陽謀不及人心第6491章 到此爲止第6320章 由虛化實第兩千四百二十二章 接戰第兩千一百四十章 第二次兩河之戰第四千零二十六章 罪責第二百六十三章 原來我一直是想拯救這個時代的!第一千八百四十章 依靠第四千兩百六十八章 龐然大物番外 ·後輩第四千零九十八章 袍澤第三千八百五十一章 接受我最後的力量吧第三千三百三十九章 大型商業詐騙第三千八百八十二章 野路子第四千一百四十八章 真的嗎第三千八百七十八章 變更的情報番外·劉協的天下第兩千一百六十二章 都在努力變強第三千三百零三章 搞事啊第四千零八十章 雖說不明白爲什麼第一千七百三十章 混入其中第四千兩百六十章 基於現實第三千一百九十八章 內外第一百零六章 回禮與出征第一千三百九十九章 神話破滅的前兆第兩千四百三十一章 力有不逮第一千八百六十八章 水軍打不過,陸軍教做人第兩千八百二十六章 表情包第三千一百七十六章 惡龍第6203章 掏老底第三千九百五十九章 要用魔法對抗魔法第一千九百九十八章 鯤兄,我請你吃飯第兩千一百九十五章 業餘的援軍第三千九百七十二章 最後的機會第四千零七十六章 切磋與實戰第一千零四十一章 天生我材必有用第兩千八百八十三章 怎麼沒掉下去第一千六百九十一章 燃燒的糧倉第6068章 終究只是最低要求第三千三百六十一章 挖牆腳第六百零八章 伏軍第一千六百七十三章 逐一針對第四千兩百一十六章 未可知第6380章 做好心理預案第一千四百二十八章 不敢計算的損失第三千一百三十六章 我想做個好人第6594章 後話第一千四百二十五章 生前身後名第一千一百四十一章 又一個倒黴的孩子第四千一百二十七章 被迫變更第6391章 果實第兩千三百八十二章 一飛沖天第兩千六百五十七章 終歸只是蠻夷第四千零五十九章 時代不同第兩千八百二十章 大佬帶隊第三千三百四十八章 從善如流第八百零二章 合兵第兩千六百九十二章 不破防第一千一百七十四章 年節第三千三百五十四章 這能贏?投了投了第三千兩百九十七章 風骨啊,面子啊第四千零五十九章 泥陽第兩千八百一十五章 天命所歸第一千三百五十五章 善解人意的劉玄德第八百零五章 董昭第兩千八百八十六章 消息第三千六百四十九章 三神合一第三千七百七十八章 天命無雙6803.第6522章 釘子第四千零三十九章 我最懂張任了第三千六百二十五章 利益一致第一千七百零一章 漠北之戰開啓第三千五百二十五章 補缺第三千四百三十七章 帝業根基第一百五十一章 世家子的教育果然是必須的第三千七百三十二章 人類理論上是不能的……第兩千零五十九章 圖窮匕見第三千一百一十三章 走丟了第兩千兩百六十章 就此打住第一千四百七十七章 地方風俗文化不同……第一百一十三章 從上到下全壞了……第兩千四百六十一章 洪流第四千一百六十七章 構想第三千六百一十八章 出場就暴露第三千三百九十四章 吃瓜第一千零三十五章 錢莊鋪設第三千六百一十章 瞎搞
第一千三百六十章 賈詡的遺留問題第兩千八百一十九章 分割第兩千九百零九章 大佬的款子,那就不是款子第一千三百五十九章 我們還是太弱了……第三千零六十八章 敵方的應對第一千六百二十三章 貴霜和大漢之間的恩怨第三千七百八十二章 毫無底線第四千兩百零二章 分割戰線第三千五百三十三章 歸來第七十五章 招賢令番外XX 跨越時間和世界的戰爭第一千零三十二章 錯不在你我第一千八百四十二章 全部失敗的實驗第六百五十章 陽謀不及人心第6491章 到此爲止第6320章 由虛化實第兩千四百二十二章 接戰第兩千一百四十章 第二次兩河之戰第四千零二十六章 罪責第二百六十三章 原來我一直是想拯救這個時代的!第一千八百四十章 依靠第四千兩百六十八章 龐然大物番外 ·後輩第四千零九十八章 袍澤第三千八百五十一章 接受我最後的力量吧第三千三百三十九章 大型商業詐騙第三千八百八十二章 野路子第四千一百四十八章 真的嗎第三千八百七十八章 變更的情報番外·劉協的天下第兩千一百六十二章 都在努力變強第三千三百零三章 搞事啊第四千零八十章 雖說不明白爲什麼第一千七百三十章 混入其中第四千兩百六十章 基於現實第三千一百九十八章 內外第一百零六章 回禮與出征第一千三百九十九章 神話破滅的前兆第兩千四百三十一章 力有不逮第一千八百六十八章 水軍打不過,陸軍教做人第兩千八百二十六章 表情包第三千一百七十六章 惡龍第6203章 掏老底第三千九百五十九章 要用魔法對抗魔法第一千九百九十八章 鯤兄,我請你吃飯第兩千一百九十五章 業餘的援軍第三千九百七十二章 最後的機會第四千零七十六章 切磋與實戰第一千零四十一章 天生我材必有用第兩千八百八十三章 怎麼沒掉下去第一千六百九十一章 燃燒的糧倉第6068章 終究只是最低要求第三千三百六十一章 挖牆腳第六百零八章 伏軍第一千六百七十三章 逐一針對第四千兩百一十六章 未可知第6380章 做好心理預案第一千四百二十八章 不敢計算的損失第三千一百三十六章 我想做個好人第6594章 後話第一千四百二十五章 生前身後名第一千一百四十一章 又一個倒黴的孩子第四千一百二十七章 被迫變更第6391章 果實第兩千三百八十二章 一飛沖天第兩千六百五十七章 終歸只是蠻夷第四千零五十九章 時代不同第兩千八百二十章 大佬帶隊第三千三百四十八章 從善如流第八百零二章 合兵第兩千六百九十二章 不破防第一千一百七十四章 年節第三千三百五十四章 這能贏?投了投了第三千兩百九十七章 風骨啊,面子啊第四千零五十九章 泥陽第兩千八百一十五章 天命所歸第一千三百五十五章 善解人意的劉玄德第八百零五章 董昭第兩千八百八十六章 消息第三千六百四十九章 三神合一第三千七百七十八章 天命無雙6803.第6522章 釘子第四千零三十九章 我最懂張任了第三千六百二十五章 利益一致第一千七百零一章 漠北之戰開啓第三千五百二十五章 補缺第三千四百三十七章 帝業根基第一百五十一章 世家子的教育果然是必須的第三千七百三十二章 人類理論上是不能的……第兩千零五十九章 圖窮匕見第三千一百一十三章 走丟了第兩千兩百六十章 就此打住第一千四百七十七章 地方風俗文化不同……第一百一十三章 從上到下全壞了……第兩千四百六十一章 洪流第四千一百六十七章 構想第三千六百一十八章 出場就暴露第三千三百九十四章 吃瓜第一千零三十五章 錢莊鋪設第三千六百一十章 瞎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