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13章 三國憲章

四月二十八日,華盛頓。

安毅的專機剛剛抵達波托馬克河右岸的海軍機場,就被前來迎接的車隊,送進了白宮的會議室。

坐在輪椅上的羅斯福依舊是笑容滿面,看起來似乎對一切都充滿了信心,而安毅首次見到的丘吉爾,卻是個大腹便便滿臉橫肉的胖子。

看到安毅走進房間,丘吉爾叼着雪茄,傲慢地坐在沙發上一動也不動,用極度蔑視的目光看向安毅。當看到安毅和羅斯福相互問候,丘吉爾忍不住用刻薄嘲諷的語氣說道:“嘻,這就是靠吸取大英帝國鮮血蓬勃壯大的那個軍閥國家的首腦嗎?乳臭未乾,真是見面不如聞名!”

安毅立即針鋒相對:“呀,某些人不說話,我還以爲是動物園裡的一頭大肥豬跑了出來!唉,由一個腦滿腸肥的傢伙來領導一個日薄西山的衰弱國家,難怪曾經的日不落帝國會輸得一敗塗斌,

看到丘吉爾漲紅的胖臉,安毅心中滿是快意,繼續諷刺道:“某些長着豬腦袋的人,尸位素餐,被德國、蘇聯和〖日〗本的軍隊先後輪姦,不敢去找事主,卻只能把長期積蓄的怒氣,對不相干的人發泄,並對把淪陷區從施暴者手下解救出來的英雄好漢大加嘲諷,我今天總算是見到什麼叫做紳士風度了!”

“你”丘吉爾怒目而視:“什麼英雄好漢,我只看到一個徑盜,一個竊據別人領地後沾沾自喜的竊賊!”

“簡直是歪曲事實,指鹿爲馬!”

安毅在羅斯福複雜的目光注視下,徑直走到丘吉爾的對面,大馬金刀地坐下,用輕蔑的口氣說道:“我希望某位先生能夠了解,我們南華現在所擁有的領土,沒有一分一毫是從英國手裡奪取的我們現在所佔據的波斯灣,是從蘇軍和日軍手裡奪來的,阿富汗和西印度則是從蘇聯扶持的地方軍閥盛世才手中獲得。哪怕今後佔領了東印度、緬甸和馬來亞地區,也與大英帝國沒有絲毫關係。”

“哼!荒謬絕倫!你說的那些地方,全部都是大英帝國的殖民地和自治領,我們是絕對不會放任不理的!我們擁有對那些地區當之無愧的主權!”丘吉爾態度強硬地說道。

“主權!?還當之無愧?”

安毅冷冷一笑:“若真要說主權,東南亞諸國都曾經是〖中〗國的藩屬國,從道義上講,或許華人才是這些地區真正的主人!一百年前,某些流氓國家憑藉着船堅炮利,敲開了〖中〗國的國門,並篡奪了〖中〗國隊以上國家和地區的所有權!

“我不知道,這種行爲與今日今時的德國和〖日〗本有何差異,我只知道,這些地方現在全都控制在〖日〗本人手裡,〖日〗本人多擁有一天,世界反發法西斯勢力就多承受一天的壓力!我們南華軍隊,在亞洲抵禦了三百多萬日軍,並且把日軍壓制在遠東及東印度無法動彈!

“正是由於我們軍隊的勇敢表現,纔沒有讓日軍和德軍在印度、西亞會師的陰謀得逞,從這一點上來講,承擔主要對日作戰任務的南華,對佔領的收復自〖日〗本的土地擁有完全的處置權,是絕無爭議的!”

“歷史與現實是截然不同的兩回事!若說歷史的歸屬,美利堅這片土地全部都是印第安人所擁有,但羅斯福總統會去請那些人回來當家做主嗎?同一個道理,既然清政府把東南亞的權力拱手讓出,我們憑什麼放棄?”

丘吉爾說到這裡,冷冷地看了安毅一眼:“最後,我拜託某些人不要危言聳聽,與德國打交道那麼久,我怎麼不知道〖日〗本和德國有在印度、西亞會華的計劃?”

“有些事情不知道,並不意味着它就不存在!”

安毅不屑一顧地回瞪丘吉爾一眼,轉頭向着羅斯福道:“總統先生,我不解釋我得到的情報的具體來源,只分析一個簡單的事實一如果不是我們南華在東西伯利亞及西印度堵住日軍西進的道路,讓〖日〗本人順順利利地佔據了中亞、印度和伊朗,那麼,〖日〗本就可以源源不斷地抽調部隊,配合德國作戰,整個中東和非洲局勢,將比現在還要險惡一百倍!

“就以此時此刻的中東戰局爲例,僅僅只是少部分日軍和德軍會師,就已經把盟軍趕出了地中海沿岸地區。

根據我獲得的最新的情報,在德國國防軍山地部隊的迅猛攻擊下,盟軍固守的奈格卜艾什泰爾山口已經失守,軸心國軍隊順着穆海米山的谷地,一路向南攻擊前進,於昨日傍晚攻陷亞喀巴港及埃拉特港,位於西奈半島東岸的紅海亞喀巴灣門戶,已經向德國敝開大門。

“現在,軸心國軍隊正一路驅趕着盟軍向南,阿拉伯半島漢志地區的邁格納、謝赫候邁德、舍爾邁等地行將失守。首相先生,你知道這意味着什麼嗎?德國人一旦在紅海東岸構築軍用機場,整個蘇伊士灣及紅海中部、南部地區,即處於德國陸基轟炸機的控制之下,德國的戰機可對中東、北非及阿拉伯半島地區,進行全天候的監控,甚至紅海與亞丁灣交匯地區的蘇丹、埃塞俄比亞、索馬里等地也處於德國戰機的威脅下,整個中東及北非局勢已經不可不免地惡化、糜爛!

“請注意!這還是少部分日軍與德軍匯合的情況。我實在很難想象,若是數百萬日軍在歐洲和亞洲,與德國軍隊協同作戰,會有何等讓人驚訝的表現因此,從某種意義上來說,我們對波斯及印度的佔領,實際上是站在整個盟國的利益上。就算未來佔據緬甸和馬來亞,也是充實盟國的力量,而非我們的對手!”

“滿口胡言亂語,我們已經緊急由中部非洲,向北非和中東增派兵力,一定能夠收復失地,把德國人趕出紅海周邊地區!”

丘吉爾氣急敗壞地說道:“我們大英帝國不要你們出兵收復東印度、緬甸和馬來亞。就算不依靠你們,我們也有信心收復以上領土。”

安毅看向羅斯福:“總統先生,你認爲丘吉爾首相這番話是一個理智的人說出的嗎?在對日作戰問題上,是不是真的要我的軍隊袖手旁觀?”

羅斯福有些埋怨地看了丘吉爾一眼,臉上失去了一貫的笑容,神色凝重地說道:“由貴國在陸地上向日軍發起進攻,這是全體美利堅人民衷心擁護的正確決策,我個人表示絕對支持!首相我有個提議,我們之間的分歧,可以留待日後消滅法西斯國家後慢慢解決,而不是現在。

“從前年開始,我們國家的人民拿出了我們所有的力量、資源和組織能力,使得世界能夠免於專制統治的威脅,使得世界恢復和保持〖自〗由即〖言〗論〖自〗由、信仰〖自〗由、免於匱乏的〖自〗由,以及免於恐怖的〖自〗由。

戰後的世界,我們更傾向於由各個國家、地區的民衆,來自行決定他們的命運和前途,即各個民族都擁有充分的民族自決權而不是由大國把自己的意志強加於他人……”丘吉爾見羅斯福爲安毅出頭,不由一陣氣悶,隨即想到現在南華的領土,大部分皆是新近納入版圖,如果真的是民族自決的話,那麼也不是自己一家吃虧於是便打定主意,先不忙表態,等日後安毅違反參與制定的規則時再趁機發難。

當天晚上,美、英、華三國首腦第一次正式會議在白宮舉行。在這次會議中,羅斯福向丘吉爾和安毅建議,三國聯合發表一項針對軸心國的聯合宣言。次日,丘吉爾提出一份草稿,這是他和霍普金斯在前來美國的途中,在乘坐的戰艦上討論過的。

霍普金斯是羅斯福主要文稿的撰寫人,去年五月應羅斯福之邀,住進白宮,此後他便充任軍火分配委員會〖主〗席、戰時生產委員會成員等雖不顯赫但卻極其重要的職務,他所擔任的實際上是類似於後世“總統事務特別助理”之類的角色。

丘吉爾提出的這份原稿,說三國首腦“認爲應該闌明某些原則,同意以此爲指導,來制定政策,並以此爲基礎,希望世界能有一個較好的前途”接着將這些原則列爲五條,幾乎都是向美國索取援助、以及要求南華即刻對德國宣戰的。

安毅當即予以反駁,認爲這些原則毫無意義,只是簡單地重複目前業已存在的某種事實,與羅斯福總統的建議背道而馳。

隨後,深感失望的羅斯福,與安毅單獨進行協商,另擬了一個草稿,於第三日提交會議討論。

不過,該稿的“三國力求使各國人民在不受歧視和平等的條件下,在全世界範圍內獲得它們的經濟繁榮所需要的市場和原料”這一項,遭到英國方面的強烈反對,丘吉爾說這一項影響到關於英聯邦內部優惠關稅的《渥太華協定》,無法統一各自治領、殖民地的意見,理應廢除。

安毅不動聲色,靜觀其變。美國副國務卿薩姆納韋爾斯激烈反對做任何讓步以遷就英國的觀點,但親英的霍普金斯則主張羅斯福接受英國人的意見,他的理由是三國聯合宣言應該是取得三國首腦的一致,而不能只顧美國的利益。羅斯福左思右想,又單獨與丘吉爾進行溝通,最後決定刪除“不受歧視”這幾個字,加上“適當地照顧它們現有的義務”這一保留意見。

五月三日,三國首腦終於就宣言全文取得一致意見。次日上午九點,羅斯福、丘吉爾和安毅一起亮相,對出席媒體見面會的記者宣佈除了討論戰時物資供應問題以及爲了對付軸心國的侵略而準備採取的戰略外,三國同意發表下列聯合宣言:美利堅合衆國總統羅斯福、南華共和國〖主〗席安毅和代表聯合王國國王陛下政府的首相丘吉爾先生舉行會談,認爲應該公佈某些爲三方接受的原則,作爲三國今後制定國策的共同原則,並據此希望世界能有一個更好的前途。

第一,美、華、英三國充分尊重各個國家、各個地區、各個民族的意願,不謀求非正義的領土擴張:第二,三國反對不符合有關民族〖自〗由表達願望的領土變更:第三,三國尊重各國人民選擇他們在其管轄下生活的政府形式的權利:第四,三國在適當照顧自身現有義務的條件下,力求使一切國家,無論大國小國,戰勝國或戰敗國,在平等的條件下,爲其經濟繁榮所必須,在全世界進行貿易和獲得原料:第五,三國願意在經濟領域內,促成一切國家之間自充分的合作,目的在於使所有國家改善勞動標準,發展經濟,享有社會安全:第六,在最終摧毀法西斯暴政後,三國希望見到建立這樣一種和平,以使一切國家的人民得以在自己的國境內安居樂業,保證一切地方的所有居民都可以終身過無所畏懼、不虞匱乏的生鼻:第七,這樣的一種和率,應當使所有的人能夠不受阻礙地航行在公共海洋上:第八,三國認爲,世界上一切國家,基於精神上的以及實際的原因,必須放棄使用武力,如果有的國家繼續使用陸、海、空軍武器,在自己的國境以外繼續進行侵略威脅或者可能進行侵略威脅,那就不能保持未來的和平。

有鑑於此,三國首腦一致認爲,在尚未建立更爲廣泛而持久的普遍安全體系以前,必須解除這類國家的武裝,三國也將贊助和提倡其他一切切實可行的措施,爲愛好和平的各國人民減輕沉重的軍備負擔。

在隨後進行的討論三國進行戰爭合作方面,內容涉及到了美國海軍在大西洋的支援、派遣遠征軍進入大洋彼岸的非洲作戰以及南華、美國在太平洋協作,共同打擊〖日〗本侵略等內容。

由於安毅堅持南華暫時不對德國宣戰,因此美國和英國單獨進行商談,商議兩國的軍事協調問題。

隨着這一宣言迅速被各國媒體渲染爲同盟國的指導性綱領,並將其簡稱爲《三國憲章》,宣言提出的對法西斯國家作戰的目的和進步〖民〗主的重建戰後和平的目標,體現了當前及戰爭結束後〖民〗主政治的一般性原則,對於國際反法西斯統一戰線的形成和打敗德、日侵略者起到了積極的推進作用。

第753章 心有千千結第715章 靈魂也詩畫一樣美嗎第1439章 惡狼的潰滅第201章 借勢而發(上)第2059章 湖中議事第2199章 大捷第1114章 多事之秋(三)第597章 人才難得第201章 借勢而發(上)第474章 問世間情爲何物(下)第675章 碧血丹心保家國(二十五)第621章 交心第786章 生死搏殺(一)第55章 那麼多誤會(下)第1293章 平安脫險第687章 衝冠一怒(九)第355章 盛宴中的信使第1707章 大軍雲集第759章 北平的冬季(三)第42章 送上門我就不客氣了(下)第1332章 戰前點滴第1698章 突飛猛進第2034章 千年之基石第1865章 需要的是平衡第963章 左右逢源第1683章 北水南調第2158章 獵手與獵物第1389章 新炮兵師出現第1653章 有因就有果第758章 北平的冬季(二)第1831章 兵戈不休第1558章 猛龍過江第1223章 對人對事第695章 遍地烽煙(一)第402章 借題發揮第1639章 英德的態度第1875章 重新洗牌第1995章 戰地流星第155章 不服不行第1939章 不是默契第482章 魚龍混雜大上海(二)第417章 臨危受命第918章 緩緩開動的列車第2148章 塵埃落定第1328章 血與火(四)第1042章 利益爲上(一)第1171章 推心置腹第1448章 一寸山河一寸血第473章 問世間情爲何物(中)第539章 離任前的安排第1172章 君命有所不受第1852章 情況危急第2211章 冥頑不靈第59章 人心都是肉長的(上)第1365章 戰爭陰雲第1640章 全面攻擊第307章 令人瞠目的出場方式第920章 大義凜然的擴張(二)第397章 到底誰說服了誰(下)第2146章 儋縣光復第1020章 亮出底線第585章 西南大混戰(六)第742章 其心可誅啊(二)第1718章 混沌局勢第1617章 尋釁滋事第919章 大義凜然的擴張(一)第2229章 雷電出擊第1706章 耿光論勢第1513章 強襲奏奇功第177章 複雜的目光第74章 爆笑中的淚水第55章 那麼多誤會(上)第1384章 是非曲直第1861章 穆河之戰第959章 碩果累累第2162章 日軍的戰略第504章 再下長沙第139章 有容乃大第766章 全方位反擊(六)第1358章 戰爭列車第546章 物以類聚(二)第1522章 戰忻口(六)第617章 蔣介石的囑託第248章 情何以堪(四)第1813章 三國憲章第330章 不死的信任第1446章 不敢置信第944章 劍拔弩張(四)第1670章 蔣公的憂慮第709章 還是當軍閥好(六)第132章 環環相扣計中計第1422章 歪打正着第1826章 愛國者第1784章 偷得浮生半日無閒第562章 捉襟見肘第1371章 先斬後奏第830章 冰與火的見證(二十)第1532章 “釘子”再出手第1795章 情報構想第1886章 糟糕局勢
第753章 心有千千結第715章 靈魂也詩畫一樣美嗎第1439章 惡狼的潰滅第201章 借勢而發(上)第2059章 湖中議事第2199章 大捷第1114章 多事之秋(三)第597章 人才難得第201章 借勢而發(上)第474章 問世間情爲何物(下)第675章 碧血丹心保家國(二十五)第621章 交心第786章 生死搏殺(一)第55章 那麼多誤會(下)第1293章 平安脫險第687章 衝冠一怒(九)第355章 盛宴中的信使第1707章 大軍雲集第759章 北平的冬季(三)第42章 送上門我就不客氣了(下)第1332章 戰前點滴第1698章 突飛猛進第2034章 千年之基石第1865章 需要的是平衡第963章 左右逢源第1683章 北水南調第2158章 獵手與獵物第1389章 新炮兵師出現第1653章 有因就有果第758章 北平的冬季(二)第1831章 兵戈不休第1558章 猛龍過江第1223章 對人對事第695章 遍地烽煙(一)第402章 借題發揮第1639章 英德的態度第1875章 重新洗牌第1995章 戰地流星第155章 不服不行第1939章 不是默契第482章 魚龍混雜大上海(二)第417章 臨危受命第918章 緩緩開動的列車第2148章 塵埃落定第1328章 血與火(四)第1042章 利益爲上(一)第1171章 推心置腹第1448章 一寸山河一寸血第473章 問世間情爲何物(中)第539章 離任前的安排第1172章 君命有所不受第1852章 情況危急第2211章 冥頑不靈第59章 人心都是肉長的(上)第1365章 戰爭陰雲第1640章 全面攻擊第307章 令人瞠目的出場方式第920章 大義凜然的擴張(二)第397章 到底誰說服了誰(下)第2146章 儋縣光復第1020章 亮出底線第585章 西南大混戰(六)第742章 其心可誅啊(二)第1718章 混沌局勢第1617章 尋釁滋事第919章 大義凜然的擴張(一)第2229章 雷電出擊第1706章 耿光論勢第1513章 強襲奏奇功第177章 複雜的目光第74章 爆笑中的淚水第55章 那麼多誤會(上)第1384章 是非曲直第1861章 穆河之戰第959章 碩果累累第2162章 日軍的戰略第504章 再下長沙第139章 有容乃大第766章 全方位反擊(六)第1358章 戰爭列車第546章 物以類聚(二)第1522章 戰忻口(六)第617章 蔣介石的囑託第248章 情何以堪(四)第1813章 三國憲章第330章 不死的信任第1446章 不敢置信第944章 劍拔弩張(四)第1670章 蔣公的憂慮第709章 還是當軍閥好(六)第132章 環環相扣計中計第1422章 歪打正着第1826章 愛國者第1784章 偷得浮生半日無閒第562章 捉襟見肘第1371章 先斬後奏第830章 冰與火的見證(二十)第1532章 “釘子”再出手第1795章 情報構想第1886章 糟糕局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