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05章 醜態

九月二十三日。

王恂趕到萬壽興國寺時,正見劉秉忠從古剎中走了出來。

在如今的大元朝,劉秉忠官任光祿大夫、太保、領中書省政事,稱之爲文臣第一人亦不爲過,但他身上穿着的依舊是那一身玄色僧衣。

那道身影站在寺門前,彷彿與身後的寺廟融爲了一體。

王恂看着這一幕,莫名有些傷感。

說不清這傷感的來由,總之近來每每有種功虧一簣的挫敗感、曲終人散的孤獨感。

“先生。”王恂上前,行了弟子之禮,之後勸道:“先生不該來此。”

他確實是劉秉忠的弟子。

王恂出身於金國官宦之家,自幼聰穎好學,三歲過目不忘,他十四歲時,劉秉忠發現了他的絕頂聰明,遂留他在身邊教授算學、曆法。

待到他十八歲,劉秉忠將他舉薦給忽必烈,成爲了真金的伴讀。次年,因他才華太過出衆,升爲真金的老師。

如今王恂不過三十二歲,已官拜大元國子祭酒。

除了郭守敬,他算是劉秉忠最出色的學生之一。

但這日師生談的話,與學術無關。

“張弘範已查明,當日董文直、董文毅便是在這座萬壽興國寺邀見了張弘基,先生該避此處纔是。”

“都沒人了啊。”劉秉忠道。

他望向遠處,只見整個元大都新城中所有在建的工程都已停了下來。

昔日熱火朝天的景象已經不見,工匠、勞力全都被徵召入伍。

“張易已死,張柔被執,陛下來過兩次,將心懷叵測之徒篩了個乾淨,這大都新城中誰還能與我陰謀勾結不成?我來這萬壽興國寺,真是來拜佛的。”

“學生明白,想必陛下亦明白。”王恂道:“只是先生何苦在此時觸怒陛下?”

這是很淺顯的官場道理,董家兄弟在這個地方見了張弘基,結果劉秉忠剛剛從開平城回到燕京又跑過來,忽必烈當然會不高興。

劉秉忠道:“我是佛門居士、是儒家學者,有佛與儒纔有我,若我怕陛下不悅,連寺廟也不來了,我便不是我了。”

“學生受教了。”王恂聽罷,又行了一禮,扶着劉秉忠往城外走去。

他們都是金國官宦之家出身,祖輩投降於大蒙古國,貪生怕死、貪慕榮華的想法必然有,但他們選擇了忽必烈,而不是選擇阿里不哥、海都,則是妥協之中也有堅持。

這份堅持,便是劉秉忠的“我”的成分,他是佛門居士、是儒家學者。

而忽必烈也曾經尊重、包容他這份堅持,因此有了大元。

君臣之間必須有這種尊重與包容,才能魚水相得。

所以,劉秉忠今日還是來了。

回去之時,路過了城門口,擡頭一看,能看到城頭上掛滿了人頭。

那是董家滿門兩百五十餘口,以及張雄飛等人的人頭。

雖然來時已經看過一次了,但走時劉秉忠還是停下了腳步,眯着老眼,辨認着那些面容。

太多人他都認識,甚至都是他的至交好友。

過了一會,王恂說起了樁閒事,道:“前兩日,張弘範與友人飲酒,作了一首詩,題名《寄征衣》,詩云,‘欲寄君衣君不還,不寄君衣君又寒。寄與不寄間,妾身千萬難。’”

劉秉忠已漸漸紅了眼睛,聽罷這詩,搖着頭道:“妾身千萬難?”

這搖頭之意,似在說着他對張弘範這個“難”字的不認同。

張弘範將謀逆案完全推到了董文直等人頭上,卻把張家摘出來,這般行徑在所有人看來唯有“卑劣”二字可以形容。

此事帶來的影響也使得張家的威望大跌,已爲北面所有世侯警惕,爲所有士人唾棄。

對於大元而言,董家被抄斬,顯然威懾住了許多蠢蠢欲動的心思,暫時讓燕京的局面穩定了些。但有些裂痕似乎也更深了……

“那是張雄飛吧?”劉秉忠辨認了一會,忽然問道。

“是,他還牽扯到張易一案。”

“張雄飛是許州人。”劉秉忠道:“彰德、大名等路宣撫使遊顯,也是許州人。”

“先生是說,張雄飛與遊顯認識?”

“許州被屠城之後,活下來的只有那二十餘戶,他們很難不認識。”

“那張雄飛既然叛了,遊顯也有可能會降?”

“沒想到李瑕進兵如此迅速,出乎意料啊,怕是很快要到邢州了。”劉秉忠才從開平城回來,道:“寫封信給我二弟,讓他帶着諸公到燕京避難吧。”

“學生這就去辦。”

提到邢州,王恂眼神中也滿滿都是擔憂之色。

不過他心裡還有一個想法沒有說出來。

他聽說,郭守敬早已投降了李瑕,且很受重用。如此一來有這麼一位來自邢州的重臣在,唐軍該不會造成太大的破壞……

繼續往前走,他們回到了殘破的金中都舊城。

入城之際,卻是看到了城門旁的張榜牆上貼着海捕文書,捉拿的是個劉秉忠認識的人——白華。

劉秉忠淡淡掃了那告示一眼,眼神中閃過憂慮之色。

才抵達住處,卻見另一名弟子正焦急地站在那踱着步,一見劉秉忠便幾步趕了上來。

“先生,出了一樁事。”

劉秉忠一聽這語氣,立即有了某種預感,捻着長鬚問道:“是白文舉被找到了?”

他雖憂慮,事實上根本救不了白華。

畢竟白華犯的是謀逆的重罪,且證據確鑿,誰沾誰死。

“不是,是白華之子,白樸白太素,被押回燕京了。”

“太素?”劉秉忠既驚訝又憂心,道:“還是牽連到太素了?”

王恂一聽,馬上也焦急起來。

“太素兄一直以來不問政事,近來幾樁大案與他毫無關係,拿他做什麼?”

“先生,救救太素吧?我們北方文壇,能繼承遺山先生衣鉢者,唯白太素一人。”

“走吧。”

劉秉忠沒有太多猶豫,又匆匆趕往大寧宮。

~~

ωwш ●тт kǎn ●¢ Ο 大寧宮。

忽必烈正在與吐蕃人桑哥、回回人賽典赤,以及蒙古參知政事阿里、忽都答兒等人討論增收賦稅以擴充兵力之事。

桑哥是個蕃僧,曾經是八思巴的侍從,隨着八思巴入京見到了忽必烈。因他見識廣博,會說各種語言,又懂得如何取悅忽必烈,忽必烈遂將他徵召。

一開始,桑哥只是擔任總制院的官員。如今看大元戰事並起,急缺軍需,他便爲忽必烈出謀劃策,展現出了善於理財的才能,受到了更大的重用。

今日,他一開口,又提出了一個讓忽必烈龍顏大悅的意見。

“大汗,我認爲應該把有妻子家室、不遵守教規的僧人、道士、天主教士,一律入籍爲民戶,這樣一來,大汗可以徵收他們的稅賦,還要彌補他們過去漏繳的稅賦。”

阿里一聽就笑了起來,道:“桑哥,你說的有妻子的僧人,指的是劉秉忠吧?要大汗向他收稅嗎?”

忽都答兒早便看這些漢人不順眼了,見有人嘲諷漢人,馬上就笑道:“劉秉忠爲了不繳稅賦,故意每每穿得破破爛爛呢,哈哈哈……”

這些話,忽必烈聽着並不高興。

因爲當年正是他下詔,讓竇默將女兒嫁給劉秉忠。爲的就是不讓劉秉忠當和尚,而是該當好他的臣子纔對。

但桑哥的提議確實是不錯,忽必烈還是允了。

正在此時,有怯薛過來稟報道:“大汗,劉秉忠、王恂求見。”

忽必烈一聽,還是高興的,畢竟劉秉忠是從潛邸就在爲他出謀劃策的智囊,如今大元危機四伏,正是這些潛邸舊臣再次施展智慧的時候。

“哈哈,本汗的聰書記來了,賜坐。我們正在商議增擴稅賦用以徵兵的事宜,聰書記來出個主意。”

劉秉忠很聰明,沒有馬上提出來意,而是順着這話頭就說起來了。

“陛下不要擔心,自從李賊入境以來,真正在戰場上取得的勝利並不大。他之所以一路攻到河北,在於有不少守將投降於他。要擊敗他,重要的不是兵力有多少,而是人心……”

順着這話題往下講了很久,等忽必烈問該如何穩住人心,劉秉忠再次提出了寬仁治國那一套。

而等到最後,避不開的,他還是提出了對忽必烈的請求。

“臣聽聞,白樸如今已被押回燕京,此人才名遠播,被譽爲大元詞曲第一人。陛下若殺了他,必失天下讀書人之心。不如徵召他爲官,以示陛下之寬仁?”

忽必烈的眼神漸漸冷淡下來,問道:“聰書記今天就只爲了這一件事來?”

劉秉忠已察覺到他的慍怒,正要解釋。

忽然又有怯薛上前,稟道:“大汗,竇默、許衡、張文謙、郝經、趙璧、商挺等人求見。”

“好啊,本汗的幕府老臣們都來求情了。”

劉秉忠背上一涼,感受到忽必烈的怒火愈盛,連忙道:“陛下,臣絕無半點私心,完全是出於爲陛下考慮。”

然而,火上澆油的消息還沒完,一句話都還沒說完,又有信使匆匆忙忙趕進來。

“大汗,兀古帶急報,遊顯已經叛投李瑕,唐軍包圍了邢州。”

一聽“邢州”二字,忽必烈即看向了劉秉忠、王恂的眼睛,又問了一句。

“聰書記這樣絕頂的聰明人,想到了遊顯會投降了嗎?”

“臣……”

劉秉忠本想否認,但又不確定今日與王恂的談話是否會傳出去,一時語塞。

“爲什麼沒有提醒本汗?”忽必烈又問道:“你有時間趕來爲白樸求情,卻不提醒本汗彰德、大名會丟,這就是你說的爲本汗考慮?”

忽都答兒站在一旁,看着一向都是談笑風生的劉秉忠額頭上沁出汗水,難得地感到出了一口惡氣。

他不由俯耳對桑哥道:“看這些漢人的醜態,都是不忠的狗……”

第464章 換帥第26章 淮北第249章 飛虎軍第296章 規劃第671章 接人第1章 牢房第217章 夜襲第548章 帝王氣第165章 打賭第198章 大膽第567章 彩頭(爲白銀盟主“niema”加更11/21)第672章 天涯第485章 縮影第902章 裂縫第987章 實在第453章 分兵第562章 宗室第397章 回家第687章 串聯第1314章 忠臣之心第823章 切身利益第818章 戰已久第465章 莫測第323章 成都第1148章 督戰第1123章 瘋牛第981章 李元昊第470章 怯薛軍第485章 縮影第1030章 夢境第413章 控制第522章 攻守(爲盟主“寸青絲年華”加更)第246章 鹽販第116章 副相(爲盟主“定庸”加更)第414章 雛第770章 法不責衆第757章 老對手第1061章 河湟第438章 各有算盤第314章 殲敵第401章 宋揮玉斧第866章 曖昧第584章 期待第711章 欺軟怕硬第685章 宋臣與名義第53章 有何不可第1075章 胡窺青海灣第958章 人未歸棋已落第1041章 戰利品第207章 馬湖江第654章 易幟第505章 搶攻第1087章 安塞城第510章 破防(爲盟主“王二郎二”加更)第731章 盤活第757章 老對手第645章 家與書第467章 地道第736章 領功勞第598章 宿衛第576章 死仇(爲白銀盟主“niema”加更14/21)第1166章 時代的落幕第63章 警覺第39章 接手第334章 叛將鐫名第220章 支援第1116章 凋零的傳統第1117章 餘暉第595章 清君側第976章 擔保第176章 操練第60章 荒煙蔓草第1062章 巧遇第633章 吞象(爲盟主“如意如儀”加更)第20章 小畜生第1192章 熊耳夫人第241章 道士第495章 快了(爲白銀盟主“niema”加更7/11)第1010章 戴罪立功第828章 歸正第543章 炸藥第1199章 歸鄉第360章 火候第1113章 運氣第863章 轉機第677章 馬車第555章 真亦假第413章 控制第1284章 未殺錯第545章 連夜雨第1126章 先回防第500章 啞謎第137章 遺留問題(爲盟主“欲笑還顰丶”加更)第759章 圍堵第501章 帥才(爲白銀盟主“niema”加更9/11)第104章 新家第497章 誰家第422章 九斿白纛第270章 私仇第719章 全才
第464章 換帥第26章 淮北第249章 飛虎軍第296章 規劃第671章 接人第1章 牢房第217章 夜襲第548章 帝王氣第165章 打賭第198章 大膽第567章 彩頭(爲白銀盟主“niema”加更11/21)第672章 天涯第485章 縮影第902章 裂縫第987章 實在第453章 分兵第562章 宗室第397章 回家第687章 串聯第1314章 忠臣之心第823章 切身利益第818章 戰已久第465章 莫測第323章 成都第1148章 督戰第1123章 瘋牛第981章 李元昊第470章 怯薛軍第485章 縮影第1030章 夢境第413章 控制第522章 攻守(爲盟主“寸青絲年華”加更)第246章 鹽販第116章 副相(爲盟主“定庸”加更)第414章 雛第770章 法不責衆第757章 老對手第1061章 河湟第438章 各有算盤第314章 殲敵第401章 宋揮玉斧第866章 曖昧第584章 期待第711章 欺軟怕硬第685章 宋臣與名義第53章 有何不可第1075章 胡窺青海灣第958章 人未歸棋已落第1041章 戰利品第207章 馬湖江第654章 易幟第505章 搶攻第1087章 安塞城第510章 破防(爲盟主“王二郎二”加更)第731章 盤活第757章 老對手第645章 家與書第467章 地道第736章 領功勞第598章 宿衛第576章 死仇(爲白銀盟主“niema”加更14/21)第1166章 時代的落幕第63章 警覺第39章 接手第334章 叛將鐫名第220章 支援第1116章 凋零的傳統第1117章 餘暉第595章 清君側第976章 擔保第176章 操練第60章 荒煙蔓草第1062章 巧遇第633章 吞象(爲盟主“如意如儀”加更)第20章 小畜生第1192章 熊耳夫人第241章 道士第495章 快了(爲白銀盟主“niema”加更7/11)第1010章 戴罪立功第828章 歸正第543章 炸藥第1199章 歸鄉第360章 火候第1113章 運氣第863章 轉機第677章 馬車第555章 真亦假第413章 控制第1284章 未殺錯第545章 連夜雨第1126章 先回防第500章 啞謎第137章 遺留問題(爲盟主“欲笑還顰丶”加更)第759章 圍堵第501章 帥才(爲白銀盟主“niema”加更9/11)第104章 新家第497章 誰家第422章 九斿白纛第270章 私仇第719章 全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