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82章 平穩

漢中帥府。

幾棵皁角桫欏枝葉蔥鬱。

清晨,初陽從枝葉間灑下,元嚴走在樹下,一邊聽着江荻介紹。

“真人請看,我們帥府中最顯眼的便是這古漢臺了,乃漢高祖皇帝行宮遺址,留下這高臺,臺高兩丈有餘。臺上築‘天漢樓’,建於寧宗朝,是城中最高點,加上漢臺,高有八丈……”

小徑邊種着旱蓮樹,給人古樸清幽之感。

兩人走向古漢臺。

石階處,立着一塊大石,上書“漢基”二字。

“這是大宋承平時將漢臺建爲府署時留下的石刻,取自‘留此一坯土,猶是漢家基’之意。”

江荻說着,引元嚴登上石階,眼前便是天漢樓。

元嚴駐足,擡頭看去。

天漢樓宏偉,圍拱形制,五開間二層,大紅廊柱、墨綠琉璃瓦、飛檐層疊,莊重靈秀。

樓前有一幅楹聯。

“漢水東流幾千裡,秦雲北望第一樓。”

兩女登上高閣,放眼看去,只見整個漢中城盡收眼底。

元嚴眼前一亮,不由感慨道:“真是好氣象,心曠神怡。”

目光最遠處,竟能望到大巴山脈的羣山如在雲中。

漢水上往來帆船點點,如詩如畫。

城內城外,行人車馬井井有條,偶爾有炊煙緩緩升起,一片安泰景象。

環顧衙署,古樹修篁,花木掩映。

“真人也喜歡此處吧?”江荻笑道:“上面還有閣臺,韓老他們最喜歡在閣臺上擺茶議事,所以我們被稱作‘漢臺幕府’‘天漢幕府’。”

元嚴點點頭,正想開口說什麼,隱隱聽到石階上已有對話聲傳來。

“每每登臨,便覺漢中已有王氣啊。”

“是啊,民生安定即爲聲望,近日那些臨安來的眼線……”

“不需管他們,只管治理,平平穩穩……”

元嚴與江荻轉頭看去,只見韓承緒帶着幾名幕僚已登上天漢樓。

“韓老。”

“韓老……”

“好好好,江大姐兒帶浯溪觀景啊?還是那句話,將這裡當作自己家……”

韓承緒見到元嚴便歡喜。

彼此是沾着親的,韓祈安的亡妻元鸞,正是元嚴堂姐。

稍稍寒暄兩句,元嚴與江荻連忙告退,退下天漢樓。

她們有些怕韓承緒,因在幕府做事,見了這位幕主難免有些憷。

下了漢臺,西北方向便是正衙,遠遠能看到一名名吏員抱着文書來來回回,一片繁忙景象。

兩人往南面行去,穿過小池塘,便見前方是一座大堂。

“池邊是洗心亭,前面是議事大堂,桂蔭堂。”江荻擡手指了指,又道:“兩邊是東華廳和西華廳,我們的公房在西華廳。”

西華廳說是廳,其實是一大片公房。

走過一間最大的公房,只見裡面人頭攢動,元嚴轉身看去,只見有三十餘人正坐成三排,聽着嚴云云訓話。

“……還差得遠!記得二十五年之前的川蜀嗎?一年,三至四次收成,供給大宋三成軍糧、五成茶葉。川蜀之商稅佔大宋所有稅收之十一,是放眼整個大宋,包括田稅、糧稅、丁稅、商稅相加,川蜀僅商稅,即佔十一。

錦城成都,商賈輻輳,百貨駢闐,舟車鱗集,獨甲他郡。西南都會之繁華,不僅是靠種糧食。通商旅,方能互通有無,方能修道路,方能使人口隨着商流入川蜀。我們要往外賣什麼?茶、鹽、錦帛、藥材、竹器,讓老弱婦孺也編竹、採茶、撣棉花,織布煮鹽,深山裡採藥的山民才能出來,靠我們興商旅,才能使這些揮不動鋤頭的人也有生計。

今日談兩件事,船隻、會子,我再重申一遍,臨安消息,赤山造會紙局今歲每日增印會子十五萬貫,很快要與廢紙無異,再有敢收……”

元嚴正看着嚴云云,有些出神,忽見對方轉過頭來,停止了說話。

嚴云云目光有些凌厲,須臾即散,禮貌地點了點頭。

元嚴不敢再打擾,連忙與江荻往公房走去。

“嚴先生管那般多人嗎?”

“嗯,不止呢,師父手底下怕得有成百上千人。”江荻道:“她可比看起來還要厲害,在慶符縣時就跟着大帥做事。”

“以往只聽說漢臺幕府有女子,卻未想到是有實權的。”

“一共也只我們三個女子,哦,四個,還有一位阿莎姽姑姑跟着郝道長在關中未回來,她也有實權,但她說不是幕府……”

江荻其實也不太懂這些,領着元嚴進了公房。

公房不小,卻顯得有些空曠,桌桉上擺滿了文書。

“這邊是我們平時處理文書的地方,若有事務,每日辰時一刻以寧先生會主持商議。”江荻又介紹道:“帥府幕僚一般都有掛職,各顧一攤子事,我近日纔到文報局做事。”

她這邊倒沒有什麼機密事,拿起幾封她寫好的文書便給元嚴過目。

這是難江縣的人口戶籍、秋糧稅目等等文書。

江荻已用紅筆勾出幾處疏漏,如“黑潭河水利去歲用錢五百貫”旁便有紅字“四百五十三貫,注,查制置府批文第五百一十二條……”

元嚴有些驚異。

沒想到眼前這十七歲小女子做事竟頗有條理。

她不由讚了江荻兩句。

江荻微有些不好意思,道:“因爲從小就看父親處理縣務啊……”

說着,隱隱聽到鐘聲傳來。

這是晨鐘。

不多時,有小吏過來派了幾封文書放到江荻公桉上。

“以寧先生交代,江先生今日若去文報局,可將浯溪真人帶過去。”

“好,等我將公文送到桂蔭堂便過去。”江荻點點頭,竟已隱隱有些幕僚先生的氣度。

上午,她帶着元嚴處理過一些帥府文牘,下午便乘驢車往西城的文報局。

文報局佔地頗廣,牌匾尚是新的,散着一股漆味。

進了院子,只見到處都是一片繁忙。

韓祈安正在堂中巡視,身邊圍着不少人稟報事務。

他不像嚴云云那般凌厲,安排事務如行雲流水一般。待看到元嚴,打了個招呼,客氣中帶着些許悲意,似因想到了亡妻。

元嚴上前,喚道:“姐夫。”

韓祈安點點頭,領着她到公房,拿出幾張邸報與文章遞過去。

“我本是反對你到幕府做事的,未免太辛苦。但大帥既答應了,做好吧,這文報局是新設的,諸事繁雜。須在年節之前刊出三版官報,須將這些文章再做修改,用語需平實易懂……”

~~

次日夜裡。

“元姐姐近來在忙什麼?”

張文靜湊到桉邊看了一眼,訝道:“嗯?鰥夫再娶,寡婦再嫁?”

“只是擬封文報。”

元嚴將寫好的別的文章也拿過來,放在一旁,示意並不僅是在宣揚什麼嫁娶之事。

她反問道:“你近來在忙什麼?”

張文靜起身,負手踱了兩步,笑了笑,道:“準備成親。”

“成親?”

元嚴不由疑惑。

她在張文靜身邊,看得最明白,眼下張文靜與李瑕的處境應該是非常爲難纔對。

張家還未答應嫁女,張文靜算是偷跑過來的。

高明月就在這幾日怕是便要生了……

元嚴光想想都覺頭疼,拉過張文靜,長嘆了一聲。

“元姐姐不必嘆氣。”張文靜輕聲道:“我與李瑕長談過了。”

“這事豈是僅僅談就能談好的?”

“在長安時便聊了很多,他那人,抱負遠大,想要當開國之君……現在我竟也敢開口說出他這抱負了,以前想想都覺太遠……我們聊到唐制如何,蒙古如何,其實,不論唐時的一後四妃,還是蒙古的四皇后並立,聊到最後,我發現我並不在乎這些,他心裡有我,足夠了。”

元嚴問道:“名份呢?”

“我當他的二夫人,往後他若成勢,我也不想他爲了我用蒙古之制。”

“委屈嗎?”

張文靜搖了搖頭,道:“我考慮了兩年,發現自己不想忘了他,那便不覺委屈。”

“可張家不答應……”

“家裡還未派人來,想必五哥是要在第一時間抹掉我的行蹤。我與李瑕說好了,不管他們,等明年二月,我們便成親。”

元嚴又問道:“高氏夫人答應嗎?她能容下你嗎?”

“等她生完孩子,出了月子,我再正式拜會她。”

張文靜想了想,又道:“我真羨慕她……只聽着,我覺得她有種恬澹從容的氣質,不爭不搶,毫不費力便能得到別人求之不得的東西,她的兄長早早便能選定李瑕,她早早便能嫁心上人,生孩子。但其實,她明明過得比我艱難得多。

我們從亳州到解州,不過數百里路,騎馬也累,渡河也難。她卻是國破家亡,輾轉數千裡,我想不出若換成我要如何熬過來。李瑕於她,她於李瑕,不僅是情意吧,還有一份……相濡以沫。這相濡以沫,我怕是不能與他再有了,我一輩子太順了。”

元嚴不知說什麼纔好,只覺得李瑕非常厲害,竟能將兩個出身不凡而有傲氣的女子安撫住。

張文靜拉了拉她,笑道:“我都沒委屈,元姐姐更不必替我委屈了。”

“不是替你委屈,我身爲幕僚,領的是大帥俸祿,擔心大帥家宅不寧罷了。”

“你真是,這麼快便忘了你我的義氣……”

~~

元嚴到漢中之後的所見所聞,便是這樣有條不紊、波瀾不驚。

她入漢臺幕府,一直沒見到李瑕,卻能感受得出來那位蜀帥正在把公事與私事一樁一件處理妥善,維持着治下之地以及帥府的安詳。

平平穩穩。

直到十一月二十八日。

她正坐在西華廳公房中處理文書,忽聽到外面動靜有些亂起來,不由擡起頭,看了坐在對面的江荻一眼。

“怎麼了?”

“夫人生了吧?”

江荻忙不迭丟下筆跑出去。

元嚴遂也起身,往公房外走去。

只見各公房中的幕僚都已出來,不遠處,韓承緒正由韓祈安扶着向後衙趕去。

“盼能是位公子啊……”

元嚴本打算跟過去,聽得韓承緒這一聲嘆,想了想,還是打算去安慰張文靜。

她轉身出了帥府,穿過小巷,沒走多遠,便回到她與張文靜暫住的院落。

堂中,雁兒、鳳兒各捧着一個大匣子,張文靜正從其中挑挑揀揀,挑出一對玉如意。

“元姐姐竟回來了?”

“大姐兒,你聽說了?”

“今晨便聽說了,她不好捱,據說是腹疼了一日一夜,李瑕在陪着她。嗯,元姐姐看這一對如意,覺得如何?”

元嚴見張文靜神色如常,上前拉着她走了幾步,低聲道:“先前忘了與你說,無論是男是女,你須有平常心。”

“我明白,生孩子很辛苦的……”

張文靜長長“嗯”了一聲,笑道:“元先生就不必擔心我了,那位給你發俸祿的東翁,已與我溝通清楚了。”

“那就好。”

她們便在堂上等着,直到傍晚,得知高氏誕下一子,母子平安。

……

“高氏夫人確是得上天卷顧,能在大姐兒入門之前誕下一子,着實幸運。”

“豈是幸運?”張文靜喃喃道:“這其中又有多少艱難辛苦與付出?”

元嚴笑笑,道:“大姐兒有此一言,想必能讓帥府和睦,大帥着實厲害,會治家。”

“嗯?元姐姐怎不說是他挑女人的眼光好?”

第994章 貪心第1194章 勸降第874章 兩根木頭第1085章 董大哥第440章 謹慎第953章第296章 規劃第179章 謹慎(爲盟主“勇敢的西瓜刀”加更)第1153章 屋外打狗第1139章 全力第1251章 東線第228章 效勞第749章 叛徒第76章 幕後第542章 安寧第869章 不符第972章 國書第1089章 兵痞第109章 信任第555章 真亦假第922章 盟兵第1109章 雞鹿塞第1062章 巧遇第264章 通司第1241章 好轉第376章 故人來第706章 上善若水(爲盟主“金吾郎”加更)第730章 主動第1337章 降表第145章 幕僚第1188章 部署第233章 水戰之失第745章 又見箭灘渡第1075章 胡窺青海灣第174章 營盤第135章 故人第1149章 嚇退第670章 散養第1099章 回師第85章 作主第923章 白纛與玉璽第989章 萬歲第226章 查清楚第659章 明朗第50章 登徒子第890章 畏兀兒第81章 動手第308章 營變第1310章 樊城第1228章 顏面第1025章 瘡頭第1210章 先與後第1026章 晚節第857章 狍子第694章 暖意融融第363章 史家第1321章 死板第202章 易士英第273章 南下第767章 戍邊策第240章 葫蘆囊第521章 鄂州之戰第150章 字第453章 分兵第1198章 忠奴第849章 執棋人第601章 夜伊始第1142章 坐以待斃第1099章 回師第408章 預留第1134章 順服與反戈第241章 道士第301章 繞道第8章 水寨第762章 斷腿第1127章 親人第856章 改換門庭第73章 胡笳十八拍第895章 找機會第65章 龍湖(爲盟主“楓槿如畫”加更)第10章 銅牌第808章 反敗第849章 執棋人第1199章 歸鄉第16章 藏舟浦第557章 釣魚第1104章 反追第1067章 圍棋第1019章 玉石俱焚第1087章 安塞城第539章 提親第715章 碰撞第814章 庸人自擾第279章 重逢第836章 訓獸第184章 新兵(爲盟主“niema”加更)第851章 不團圓第886章 西使記第209章 騎術番外篇·草原之主(爲盟主“歌山第一帥”加更)
第994章 貪心第1194章 勸降第874章 兩根木頭第1085章 董大哥第440章 謹慎第953章第296章 規劃第179章 謹慎(爲盟主“勇敢的西瓜刀”加更)第1153章 屋外打狗第1139章 全力第1251章 東線第228章 效勞第749章 叛徒第76章 幕後第542章 安寧第869章 不符第972章 國書第1089章 兵痞第109章 信任第555章 真亦假第922章 盟兵第1109章 雞鹿塞第1062章 巧遇第264章 通司第1241章 好轉第376章 故人來第706章 上善若水(爲盟主“金吾郎”加更)第730章 主動第1337章 降表第145章 幕僚第1188章 部署第233章 水戰之失第745章 又見箭灘渡第1075章 胡窺青海灣第174章 營盤第135章 故人第1149章 嚇退第670章 散養第1099章 回師第85章 作主第923章 白纛與玉璽第989章 萬歲第226章 查清楚第659章 明朗第50章 登徒子第890章 畏兀兒第81章 動手第308章 營變第1310章 樊城第1228章 顏面第1025章 瘡頭第1210章 先與後第1026章 晚節第857章 狍子第694章 暖意融融第363章 史家第1321章 死板第202章 易士英第273章 南下第767章 戍邊策第240章 葫蘆囊第521章 鄂州之戰第150章 字第453章 分兵第1198章 忠奴第849章 執棋人第601章 夜伊始第1142章 坐以待斃第1099章 回師第408章 預留第1134章 順服與反戈第241章 道士第301章 繞道第8章 水寨第762章 斷腿第1127章 親人第856章 改換門庭第73章 胡笳十八拍第895章 找機會第65章 龍湖(爲盟主“楓槿如畫”加更)第10章 銅牌第808章 反敗第849章 執棋人第1199章 歸鄉第16章 藏舟浦第557章 釣魚第1104章 反追第1067章 圍棋第1019章 玉石俱焚第1087章 安塞城第539章 提親第715章 碰撞第814章 庸人自擾第279章 重逢第836章 訓獸第184章 新兵(爲盟主“niema”加更)第851章 不團圓第886章 西使記第209章 騎術番外篇·草原之主(爲盟主“歌山第一帥”加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