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59章 犰狳

一具屍體被搬到了太原總管府門前。

郝天挺執着火把,俯身看去,自語道:“少見這般平整的傷口,這人是個用劍的好手。”

他雖年少,不僅文武雙全,還會些醫術。因如今的中原士人沒有宋人那麼在意科舉,活在戰亂連綿的年頭,講究技多不壓身。

“是個好手。”張弘範道:“我抵達杏花巷時,王蕘或其屬下才走不久,火爐尚是溫的,派人去追,死了這個手下,卻還讓對方逃了。”

“說明王蕘還在城中?”

張弘範點了點頭,道:“不論是不是王蕘,算是李瑕手下的能人。”

“也許是李瑕弟子,我聽說他擅長劍術。”郝天挺道:“若有機會,能交手一番纔好。”

他說罷,看向郝天舉,問道:“三哥,你那邊呢?”

城門是郝天舉負責派人封鎖的。

十一年來,蒙古大汗時有徵召世侯兵力攻宋,以往多是郝天益、郝仲威領兵隨徵,郝天舉也常年打點太原路之事。

中秋節那夜,郝天益被諸人所逼服,答應上表自請軍民分治,便交出了金虎符。

當時郝天舉便已在控制太原城,配合擒下王蕘。

他很確定,王蕘在太原城內。

“中秋夜裡到現在,我都派人嚴密控制城門,而大哥是今日白天才去見王蕘的,必然還在城中。”

郝天舉說着,向張弘範一拱手,道:“張帥也辛苦了、畢竟張帥對太原還不熟悉,也不知哪些人有可能包庇對方。不如由我散出人手去搜捕。等有線索了再請張帥派人捉拿,如何?”

“暫時不要清理郝天益留下的將領,以免人心浮動。”

“是,張帥放心。”

“有勞了。”

張弘範點了點頭,安排人收斂手下的屍體,將搜捕之事交給郝天舉。

……

這場搜捕持續到了次日。

太原城並不大,郝天舉也有足夠的掌控力,在最快的時間裡就完成了對整座城池的篩查。

王蕘特徵明顯,郝天益更是城中太多人都見過,且還帶着其三個兒子。

然而,這樣好找的幾個目標,一遍篩查下來,竟是毫無線索。

郝天舉不得不懷疑他們莫非是出城了。

“讓張帥見笑了,或許是哪個大哥的舊部,將他們藏在什麼密室當中,又恰好無人瞧見。”

“昨日有誰出城了嗎?”張弘範問道。

“沒有。”郝天舉很篤定,道:“除了兩名往開平的信使,就只有毛先生一行人出城。再無旁人。”

張弘範心念一動,不動聲色道:“知道了,王蕘必還在城內。我明日須往解州見阿合馬,太原之事便請郝兄盡心。”

“份內之事,一定盡力。”

“對了,郝天益的金虎符……哦,我回程時再給我即可,我須帶回開平交還陛下。”

郝天舉有些爲難,猶豫了一會,到最後還是低聲道:“這個……被大哥拿回去了。”

這事他也有些想不通。

當時從郝天益手上拿到金虎符,他分明有留意着不再讓兄長拿回去,都是貼身揣着,但不知怎地,還是丟了。

張弘範卻沒就責怪他,是道:“那就是儘快拿回來吧。”

……

送了郝天舉,張弘範獨立在客院廊下,目泛沉思,偶爾還有些嘆氣。

許久,肩上被人輕輕一拍。

“仲疇兄在想什麼?”郝天挺問道。

“在想……狍子竟這次懂得躲起來了。”

“老狍子死了,狍子也成了膽小的犰狳。”

犰狳膽小,有時自己能把自己嚇死。

在他們眼裡,李瑕的軍情司探子們確實顯得膽小如犰狳,比狍子難捉。

張弘範勉強笑笑,道:“搜捕王蕘該外鬆內緊纔是。陛下遣你我來,是爲穩定太原形勢,以免再造成類似楊大淵遇刺的局面。倒不是爲了幾隻小魚小蝦。”

“不錯。”郝天挺低聲道:“出發前皇子便交代過,凡事以穩定人心爲第一要務。”

提到皇長子真金,張弘範點了點頭,與郝天挺更顯親近。

顯然,兩個年輕人在儲位之事上已經走了很遠。

這份默契心照不宣,張弘範道:“此來太原,我們是做給整個中原人看的。你我代表的是陛下對漢人的態度,有功則賞,有過則罰,賞罰必須分明,我們是陛下的尺。”

“仲疇兄放心,我雖年少,這些道理卻清楚。我大哥既已被俘,李瑕還能將他放回來,可見早有異心,留不住也無妨。陛下遣伱我來,目的在於不給李瑕以走私之利串聯更多世侯的機會,我們已做到了。至於其它,馬上便要改國號了,當以妥當爲主……”

~~

燕京北郊,劉秉忠正站在一座小山丘上眺望地勢。

他時年才四十七歲,正是年富力強之時。

蒙古沒有科舉,用人全憑大汗心意,這造成了很多任人唯親的情況,卻也讓很多人年紀輕輕就嶄露頭角,在壯年便位居高位。

劉秉忠十三歲爲質子,十七歲即任官。以忽必烈潛邸舊臣的出身仕蒙三十餘年,其忠心自是不必多說,促蒙古漢化的功勞亦是不必多說。

這日,史天澤剛到燕京,正與他並肩而立。

“終於到了這一步,馬上便要建國號定大都。我等數十年努力一朝如願,着實欣喜若狂。然而終有些不足。”劉秉忠道:“不像是水到渠成,倒像是被逼無奈。”

“是啊,北方戰事未定,而南邊又未能一舉平定。此番諸多舉動,彷彿是陛下害怕中原人心不穩,故意安撫。讓人難免有些不足……”

兩人談話時並沒有太多顧忌。

因爲到他們這地步,已經不可能再背叛忽必烈了。

劉秉忠深受忽必烈的信重不提,大蒙古國走到今日這一步、成了大元,本就是出於他的規劃、塑造。

他不僅是大元的臣子,他還是大元的一部分,同時也是他催生出大元。

史天澤則不同,心底或許是帶着些不甘的。

作爲一代北方豪強,他遠比李全、李璮父子更有實力,未必沒有過自立的想法。

但他太謹慎了,他大哥英年早逝,大意死於武仙之手,把史家的重擔交到他頭上,這鑄成了他謹小慎微的性子。

最好的時機一直沒出現,史天澤終於還是斬李璮於濟南城,放棄了自立一途。

他近年來雖幾次敗於李瑕之手,但厲害之處在於,他往往是敗而不喪師。

打個比方,史天澤每次都是出七分力對付李瑕出的十分力,留有三分力來保全實力。

這是他在政治上的智慧。

因此忽必烈也給了他足夠的尊榮。

要說心中還有何不足?史天澤思來想去,自答了一句。

“若黃河一戰再多些時間,容我平定李瑕,倒可稱得上完滿。改國號,定都城,之後便是立太子,大元很快便能如遼、金一般承繼漢法,且還是一統天下。”

劉秉忠卻是道:“凡事有好有壞,或許恰是因這李瑕,才促陛下有了決意。”

“那到未必。”史天澤不置可否。

“說到李瑕……中原雖人心浮動,實則真正心思難定的也只有那幾人,郝天益、張柔。這次出了楊大淵一事。李瑕刻意將郝天放回來,心懷叵測啊,旁人只道他想向山西滲透,我卻認爲,他怕是爲了保州張柔。史公如何看待?”

“李瑕若想與張柔聯絡,無非兩條路,河南或山西。河南那邊,董文炳、阿里海牙等人都是忠心耿耿,能力出衆;此番陛下既已派人往山西,想必亦能穩住局勢。正是挫敗了李瑕的陰謀。何況,陛下已下旨,招張柔領工部不是嗎?”

“防住了這次,卻不知下次又如何?”

史天澤有些疑惑,問道:“聰書記今日想說何事?”

“陛下不久前問我,李瑕每以間諜細作滋擾中原,如何應付。”劉秉忠道:“我回稟該以其人之道還治其人之身。”

史天澤神色一動,若有所思,問道:“我們也要設一個打探情報的衙門?此事,蒙古或色目人只怕是做不來吧?”

“是啊。”

劉秉忠感慨着,從袖子裡拿出一個精製的望筒,繼續觀測着地勢。

史天澤又問道:“陛下能答應嗎?”

他馬上就想到,若真有一個漢人情報機構……如今是爲了對付李瑕。而往後,怕是還會造成更深遠的影響。

勢必將改變漢人在大元朝的地位。

“陛下還在考慮。”劉秉忠道:“我與陛下說,我是一個文臣,具體組織此事的人選,該問問史公。”

史天澤不由自主地點了點頭,他已被劉秉忠三言兩語拉上了船,要合力促成此事……

~~

保州張家。

毛居節是在兩日內策馬趕回來見張柔的。

“姐夫,只怕要讓你失望了。此番我並未辦成姐夫交代之事,且事情還是壞在九郎手上……”

張柔正坐在那看着一封書信,一邊聽着毛居節詳述前因後果。

他臉上始終是波瀾不驚的表情,並沒有絲毫的詫異。

“如此看來,開平對姐夫頗多防備,生怕姐夫倒向李瑕,要瞞着北面走私,怕是不可能。”最後毛居節如此總結道。

張柔將手中的信推過去,道:“你看看吧。”

“這是?”

“劉秉忠的手書。”張柔嘆息一聲,苦笑搖頭道:“我那點心思,全被他猜中了啊。派我兒子防着我,呵。”

“這……他還邀姐夫往燕京築城?”

“他既然說了,陛下的旨意怕是馬上要到了,這趟不能不去了。”張柔嘆道:“不僅如此,你再往後看。”

“組織細作?劉秉忠好深的心思,他做得成?”

張柔沉吟着,喃喃道:“此事,我不會參與,也不能參與。陛下既信不過我,我若真爲劉秉忠出面只會適得其反。他這是在提醒我、敲打我。”

“那姐夫怎麼辦?”

“還能如何?”張柔起身,走到窗邊,自語道:“事以至此。小外孫怕是見不着了。”

他其實孫子很多,多到記不清。

但,某個外孫終究是不一樣的,不論是其母、還是其父,張柔每日在心中思量着他們,難免讓這個外孫有些特別起來。

“見不着了,罷了。”

“……”

堂上幾聲輕嘆,許久之後,有僕役匆匆跑來。

“阿郎,門外有客求見,像是一支今日入城的大商旅……這是拜貼。”

張柔微覺疑惑,接過拜貼。

“董三?這是何人。”

略一咀嚼,他不由愣住……

第829章 政戰第1174章 守家業第830章 長安三月第136章 了斷第238章 怒火第1264章 漁翁之利第491章 輕鬆第1137章 塞上徵人第58章 諸侯之女第1086章 斷了的環第435章 馳援第832章 平叛第537章 流民第1139章 全力第240章 葫蘆囊第418章 遇弱則擊第121章 虛虛實實(爲白銀大盟“公子WV”加更3/10)第162章 排斥第633章 吞象(爲盟主“如意如儀”加更)第501章 帥才(爲白銀盟主“niema”加更9/11)第569章 榮養第335章 顧全大局第201章 長寧軍第906章 締盟第860章 叛道第142章 火中取栗(爲盟主“13點7分”加更)第209章 騎術第467章 地道第404章 籌辦第921章 繳獲第64章 孤膽第423章 壓力第667章 叛徒第822章 心思第1118章 轉變第168章 客氣第635章 急襲第144章 榮王第328章 考校第186章 狹路相逢第888章 猛獸不與羊羔爲伍第531章 謁見第901章 畏威且懷德第664章 宋寇第1100章 回馬槍第835章 說服第285章 高門第487章 穩紮穩打第52章 塔第642章 對手第718章 後宮第77章 名門第1178章 前夕第652章 屈突通第574章 秘聞第275章 斬盡殺絕第101章 君不知第842章 秦王第236章 斬將第972章 國書第489章 帥令(爲白銀盟主“niema”加更5/11)第701章 我王第230章 自負第826章 叔侄第1315章 融入第1240章 錢穀第700章 擔當第316章 意志第478章 進程第559章 閻李丁當第198章 大膽第369章 後果第1181章 接駕第385章 轉變第1169章 外甥女第1039章 主戰派第353章 人口第314章 殲敵第747章 水性第856章 改換門庭第7章 歹毒第868章 大哉乾元第928章 人和第443章 戰果第942章 退第851章 不團圓第422章 九斿白纛第40章 獵物第43章 喂第597章 關鍵人物(爲白銀盟主“niema”加更21/22)番外篇·燕然勒石(爲盟主“等你思路”加更)第86章 承諾第39章 接手第826章 叔侄第1130章 入場第180章 筠連州第1164章 湮沒第1287章 女婿第1212章 宜速取
第829章 政戰第1174章 守家業第830章 長安三月第136章 了斷第238章 怒火第1264章 漁翁之利第491章 輕鬆第1137章 塞上徵人第58章 諸侯之女第1086章 斷了的環第435章 馳援第832章 平叛第537章 流民第1139章 全力第240章 葫蘆囊第418章 遇弱則擊第121章 虛虛實實(爲白銀大盟“公子WV”加更3/10)第162章 排斥第633章 吞象(爲盟主“如意如儀”加更)第501章 帥才(爲白銀盟主“niema”加更9/11)第569章 榮養第335章 顧全大局第201章 長寧軍第906章 締盟第860章 叛道第142章 火中取栗(爲盟主“13點7分”加更)第209章 騎術第467章 地道第404章 籌辦第921章 繳獲第64章 孤膽第423章 壓力第667章 叛徒第822章 心思第1118章 轉變第168章 客氣第635章 急襲第144章 榮王第328章 考校第186章 狹路相逢第888章 猛獸不與羊羔爲伍第531章 謁見第901章 畏威且懷德第664章 宋寇第1100章 回馬槍第835章 說服第285章 高門第487章 穩紮穩打第52章 塔第642章 對手第718章 後宮第77章 名門第1178章 前夕第652章 屈突通第574章 秘聞第275章 斬盡殺絕第101章 君不知第842章 秦王第236章 斬將第972章 國書第489章 帥令(爲白銀盟主“niema”加更5/11)第701章 我王第230章 自負第826章 叔侄第1315章 融入第1240章 錢穀第700章 擔當第316章 意志第478章 進程第559章 閻李丁當第198章 大膽第369章 後果第1181章 接駕第385章 轉變第1169章 外甥女第1039章 主戰派第353章 人口第314章 殲敵第747章 水性第856章 改換門庭第7章 歹毒第868章 大哉乾元第928章 人和第443章 戰果第942章 退第851章 不團圓第422章 九斿白纛第40章 獵物第43章 喂第597章 關鍵人物(爲白銀盟主“niema”加更21/22)番外篇·燕然勒石(爲盟主“等你思路”加更)第86章 承諾第39章 接手第826章 叔侄第1130章 入場第180章 筠連州第1164章 湮沒第1287章 女婿第1212章 宜速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