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0章 藍玉案

聽到這句話,朱元璋心中激動不已,咱的大孫,終於要回來了!

而從陰陽炁海中飄落的那張殘頁,也到了朱元璋的手中。

這是一張《國榷》的殘頁,是卷十的第一頁,時間是洪武二十六年癸酉,而之所以它能作爲卷十的第一頁,是因爲在這一年,發生了著名的“藍玉案”。

不過,眼下距離洪武二十六年,還有足足三年半的時間,所以只能算是一個預警。

朱元璋稍微瞥了一眼以後,頓時覺得有些尷尬,此時天色已晚,他把那張殘頁攏進袖子裡以後,轉身對不遠處的幾位國公說道:“幾位愛卿,陰陽炁海已經關閉了,大孫或許不久之後就將回歸大明,你們也早些回去歇息吧。”

徐達、李文忠、常茂、藍玉幾人,陪着朱元璋待了這麼久,即便或站或坐,這時候也多少有些疲憊了.人的身子骨都不是鐵打的,常茂和藍玉年輕力壯,縱使身體沒有痠痛,精神也是會累的。

不過,這個消息還是讓幾人精神一振,尤其是對於常茂和藍玉來說,朱雄英和他們的關係非同一般,這兩人從親戚關係上來論,一個是朱雄英的舅舅,一個是舅姥爺,都是正經的孃家人,是最鐵的支持力量。

因此,他們都盼望着朱雄英能夠回來繼承大明的江山,而不是朱允炆成爲繼承者。

因爲他們跟朱允炆毫無關係,如果是朱允炆當皇帝那麼皇帝怕鎮不住他們,他們就算不被抄家殺頭將來那也肯定是要坐冷板凳的再加上這兩人性格其實都有明顯缺陷,常茂喜歡劫掠,性格又莽撞,經常會熱血上頭;藍玉則是極度驕傲目中無人,喜歡炫耀攀比,用史書上的話來說就是“自恃有功,專恣橫暴,所爲多不法,舉止傲慢,無人臣禮”。

因此,他們在歷史上都沒能活過洪武朝末期。

所以能容忍他們,且確定這兩個外戚勳臣不會造反的,就只有常氏的兒子,要麼是朱雄英,要麼是朱允熥。

至於徐達和李文忠,反倒是差了一層,因爲他們只是跟朱元璋有姻親或親屬關係,與朱雄英在親戚關係上沒有常茂和藍玉那麼近。

當然,也正是因爲如此,歷史上的魏國公府和曹國公府,才能順利地在建文朝繼續坐享權勢。

但不管怎麼說,對於幾位國公而言,朱雄英的迴歸這都是一件好事,或者說,最差也算不上什麼壞事。

故此,他們也都誠心誠意地向朱元璋道喜,隨後紛紛離開了鐘山。

看着幾位國公離去的背影,朱元璋臉上的笑意,慢慢地冷了下來。

他回到馬車裡,從袖子中掏出了那張殘頁,藉着馬車裡的燈光,面色凝重地瀏覽着殘頁上的內容。

這上面的文字其實並不多,但是看起來,卻足夠稱得上是“觸目驚心”。

事情並不複雜,洪武二十六年,錦衣衛指揮蔣𤩽告發藍玉謀反,下獄鞫訊後,獄詞稱同景川侯曹震、鶴壽侯張翼、舳艫侯朱壽、定遠侯王弼、東筦伯何榮及吏部尚書詹徽、戶部侍郎傅友文等謀反,擬乘皇帝藉田時發動叛亂,遂族誅藍玉等,並株連蔓引,自公侯伯以至文武官員,有一公、十三侯、二伯,被殺者約兩萬人。

所謂“元功宿將,相繼盡矣”,短短八個字,就說明了藍玉案的殘酷性。

藍玉跋扈嗎?

他當然跋扈,捕魚兒海之戰大捷後,班師回朝的時候,喜峰關的守關將領按照規矩未確認身份時沒有開關,藍玉竟然直接下令炮擊關牆,而且,藍玉還和俘虜的元妃有染。

除此之外,藍玉經常做目無法紀的事情,他的義子就多達幾百人,這些人不僅侵佔民田,還經常欺男霸女。

不過,這些行徑,朱元璋都容忍了下來,不僅僅是因爲捕魚兒海之戰的功勞,更重要的是,作爲皇帝,其實並不喜歡一個品行完美的臣下,不管是自污還是確實驕橫,有性格缺陷的人,反而讓皇帝放心當然,如果狂過頭了或者功高震主了,那肯定還得殺。

但藍玉的行爲,說到底還沒有到該殺頭的份上,那些所謂的義子,也不過是從五代軍頭那裡學來的作風罷了,李克用便養了這麼一支“義兒軍”作爲牙兵親軍,其實算不得什麼,而朱元璋這次弄得“鐵冊軍”,也有了將這些勳貴的少數私兵合法化的安排。 藍玉會謀反嗎?

借他八個膽子,他都不敢在朱元璋活着的時候謀反,他就沒這個能力。

再看看藍玉案乾脆利落的處理,涉案人員束手就擒般的態度,這哪是準備謀反?

而看到了能跟胡惟庸案扯上聯繫,朱元璋就已經徹底確定了,這就是在預測中的未來,自己爲了肅清朝堂發起的大案,跟之前大孫預測那件事是吻合的這一切的前提條件,都是太子朱標的死。

實際上也確實是這樣,藍玉的生死並非取決於他個人的行爲是否犯錯,而是取決於朱元璋如何評估他的潛在威脅。

在朱標尚在世之時他與藍玉之間的關係不僅基於姻親聯繫,更在於雙方在政治和軍事上的互補,朱標被朱元璋視爲理想的皇位繼承人,而藍玉則爲朱標提供了堅實的軍事後盾,這也使得藍玉屢獲提拔,甚至被封爲國公。

但一旦朱標這裡出了問題,那就朱元璋必須重新審視藍玉的存在了.他必須確保新君能夠穩固地接掌大權,並剷除所有可能的威脅。

朱允炆年輕且缺乏政治與軍事經驗,在確認作爲皇位繼承人之初幾乎在軍隊沒有任何影響力,而藍玉則是洪武朝末期最耀眼的將星,也是公認的明軍下一代領軍人物。

因此,在朱允炆被立爲皇太孫後不久,朱元璋便開始着手削弱藍玉在軍中的影響力,以消除其對太孫地位的潛在威脅,從而確保皇位的順利傳承。

“所以,關鍵還是要讓標兒養好身體,決不能輕易折騰,這樣等到大孫回來以後,大明的江山繼承,纔算是徹底穩固。”

朱元璋心裡已經將這件事情,放到了極高的優先級上。

同時,藍玉案的事情也給朱元璋敲響了一個警鐘,那就是從另一方面講,自己也確實不能太慣着藍玉這小子,藍玉這種人就屬於典型的“蹬鼻子就上臉,給點顏色就開染坊”,你給他點好臉色,他就不知道自己叫什麼了,但是也不能太過打壓,否則的話,他反而會心生怨恨。

因此,該怎麼敲打一下藍玉,也是一個值得思索的問題。

沉思了片刻,朱元璋突然想到了一個辦法.要不,把藍玉扔到西北,讓他經營河西?

畢竟藍玉是閒不住的性子,在京城待着,沒事他也能找點事出來,在艱苦的邊關帶兵,反而能磨礪一番。

而如今的大明,不僅攻佔了宋朝從未佔領過的雲南、遼東,更是打的蒙古人膽戰心驚,自漢唐以來的漢人王朝疆域可以說是盡數收復,唯有西北方向的河西走廊以及西域,尚未有所經營。

而河湟之地,自熙寧開邊和宋徽宗崇寧年間河湟之戰以後,已是遠離漢人統治近三百年了,在此前大明限於軍力,在河西地區很難駐守,在河西走廊與河湟地區最初設置的甘肅衛、涼州衛、岐寧衛,其實都是爲安置故元勢力所置的羈縻衛所,這些衛所的實際事務仍由前元勢力主導。

而這些前元貴族,也是出了名的反覆無常,經常發動叛亂,現在北元被大明消滅以後,也是時候騰出手來把河西走廊與河湟地區變爲實控區了。

不過,兵馬未動糧草先行,想要經營河西,那麼就必須在關陝進行積累,現在的關陝比不得漢唐時期,由於水土流失和降雨減少,曾經的“王霸之基”如今已然衰敗,人口和土地都遠不如南方,甘肅和寧夏更是隻有可憐的幾萬人口,能否長期支撐經略河西,還有待考量。

畢竟,單純的軍事行動意義是不大的,想要長期實控,必須要有人口和土地作爲支撐。

實際上大明的所有戰略規劃,無論是先雲南後遼東,最後漠北,都是有清晰的戰略規劃的,河西也是如此。

所以,這個念頭只是暫時在朱元璋的腦海中出現,至於到底要不要做,要做到什麼程度,還是需要謹慎思考後再決定。

第144章 藍玉到來(感謝‘37天下無雙’的上第40章 天亡大明!朱元璋的恐懼第166章 朱元璋的期許第185章 塌坊建立,第一個任務圓滿完成第210章 抗洪勝利,李文忠的欣賞第84章 朱雄英的長命鎖第102章 新式火銃帶來的震撼第67章 徐達背疽!第65章 來自龍虎山的線索第180章 工業農業商業三條腿走路第124章 出現在別古崖的古代獵戶第233章 風帆戰列艦下水第223章 令人驚訝的鋼筋水泥城牆第99章 派往日本錦衣衛的回信第210章 抗洪勝利,李文忠的欣賞第178章 爆火的湖景別墅,藩王們的震驚!第70章 身上不屬於現代的痕跡第211章 在皇室成員中威望的樹立第218章 嶽山投誠第226章 火器化部隊的想法第59章 上架感言第212章 太湖蟲洞對應位置確定第160章 被散養的藩王們第226章 火器化部隊的想法第105章 捫心自問,回到大明的理由第87章 朱元璋:老四發動了靖難之役?!第215章 焦煤鍊鋼法,工匠們的震驚!第37章 老登,該爆金幣了!第239章 李戰神問對第53章 主僕矛盾第97章 馬戛爾尼進自來火鳥槍第56章 金盃共汝飲,白刃不相饒第193章 幼軍之議第11章 李奶奶的過期藥第46章 朱允炆:這啥啊?揪一株!第206章 壓縮餅乾帶來的震撼第67章 徐達背疽!第138章 觀音奴:此人不是太子殿下嗎?第92章 郭桓案後續,嚴刑之下爲何無法除貪?第65章 來自龍虎山的線索第89章 朱元璋:老四,你真行啊!第15章 道衍覲見,陰陽炁海之謎!第200章 藍玉的小圈子第95章 你剛纔說話的語氣,四叔不喜歡第4章 我原來是穿越者?第130章 藍玉案第14章 馬皇后:把藍玉和李景隆送下去第46章 朱允炆:這啥啊?揪一株!第24章 蟲洞傳輸實驗第114章 “勝利號”風帆戰列艦圖紙第158章 嗑死膽大的,嚇死膽小的第10章 重新燃起希望的朱元璋第116章 火炮上艦?鳴樑海戰是個啥?第104章 大明戰神還有第二代?第176章 聖孫駕到,統統閃開第152章 抵達京城第194章 行會監管,自船幫始第231章 進攻日本外島的藉口第40章 天亡大明!朱元璋的恐懼第208章 天降暴雨,第二個預言應驗第143章 長命鎖,觀音奴的震驚!第101章 爺爺想做海貿生意?缺錢有辦法啊第9章 馬皇后病危!第29章 古董無線電臺到手!第36章 告白第240章 雲南邊患第231章 進攻日本外島的藉口第174章 應天府第232章 五京之議第126章 陰陽炁海最後一次開啓第190章 離家出走的表哥李景隆第230章 大受震撼的日本南朝使團第84章 朱雄英的長命鎖第226章 火器化部隊的想法第130章 藍玉案第211章 在皇室成員中威望的樹立第240章 雲南邊患第217章 兀納失裡的恐懼第118章 倭寇作亂之根源第44章 朱元璋的兩個困擾第217章 兀納失裡的恐懼第188章 第二個任務第84章 朱雄英的長命鎖第121章 馬皇后的擔憂第62章 邁不過去的檻,王朝週期律!第116章 火炮上艦?鳴樑海戰是個啥?第200章 藍玉的小圈子第239章 李戰神問對第156章 先知的恐怖預言第208章 天降暴雨,第二個預言應驗第131章 如何確認身份【求保底月票!】第84章 朱雄英的長命鎖第114章 “勝利號”風帆戰列艦圖紙第170章 真是個烏鴉嘴第36章 告白第19章 辦公室中的線索第61章 黑麥與木薯,神種降臨!第166章 朱元璋的期許第66章 大孫還陽的可能性
第144章 藍玉到來(感謝‘37天下無雙’的上第40章 天亡大明!朱元璋的恐懼第166章 朱元璋的期許第185章 塌坊建立,第一個任務圓滿完成第210章 抗洪勝利,李文忠的欣賞第84章 朱雄英的長命鎖第102章 新式火銃帶來的震撼第67章 徐達背疽!第65章 來自龍虎山的線索第180章 工業農業商業三條腿走路第124章 出現在別古崖的古代獵戶第233章 風帆戰列艦下水第223章 令人驚訝的鋼筋水泥城牆第99章 派往日本錦衣衛的回信第210章 抗洪勝利,李文忠的欣賞第178章 爆火的湖景別墅,藩王們的震驚!第70章 身上不屬於現代的痕跡第211章 在皇室成員中威望的樹立第218章 嶽山投誠第226章 火器化部隊的想法第59章 上架感言第212章 太湖蟲洞對應位置確定第160章 被散養的藩王們第226章 火器化部隊的想法第105章 捫心自問,回到大明的理由第87章 朱元璋:老四發動了靖難之役?!第215章 焦煤鍊鋼法,工匠們的震驚!第37章 老登,該爆金幣了!第239章 李戰神問對第53章 主僕矛盾第97章 馬戛爾尼進自來火鳥槍第56章 金盃共汝飲,白刃不相饒第193章 幼軍之議第11章 李奶奶的過期藥第46章 朱允炆:這啥啊?揪一株!第206章 壓縮餅乾帶來的震撼第67章 徐達背疽!第138章 觀音奴:此人不是太子殿下嗎?第92章 郭桓案後續,嚴刑之下爲何無法除貪?第65章 來自龍虎山的線索第89章 朱元璋:老四,你真行啊!第15章 道衍覲見,陰陽炁海之謎!第200章 藍玉的小圈子第95章 你剛纔說話的語氣,四叔不喜歡第4章 我原來是穿越者?第130章 藍玉案第14章 馬皇后:把藍玉和李景隆送下去第46章 朱允炆:這啥啊?揪一株!第24章 蟲洞傳輸實驗第114章 “勝利號”風帆戰列艦圖紙第158章 嗑死膽大的,嚇死膽小的第10章 重新燃起希望的朱元璋第116章 火炮上艦?鳴樑海戰是個啥?第104章 大明戰神還有第二代?第176章 聖孫駕到,統統閃開第152章 抵達京城第194章 行會監管,自船幫始第231章 進攻日本外島的藉口第40章 天亡大明!朱元璋的恐懼第208章 天降暴雨,第二個預言應驗第143章 長命鎖,觀音奴的震驚!第101章 爺爺想做海貿生意?缺錢有辦法啊第9章 馬皇后病危!第29章 古董無線電臺到手!第36章 告白第240章 雲南邊患第231章 進攻日本外島的藉口第174章 應天府第232章 五京之議第126章 陰陽炁海最後一次開啓第190章 離家出走的表哥李景隆第230章 大受震撼的日本南朝使團第84章 朱雄英的長命鎖第226章 火器化部隊的想法第130章 藍玉案第211章 在皇室成員中威望的樹立第240章 雲南邊患第217章 兀納失裡的恐懼第118章 倭寇作亂之根源第44章 朱元璋的兩個困擾第217章 兀納失裡的恐懼第188章 第二個任務第84章 朱雄英的長命鎖第121章 馬皇后的擔憂第62章 邁不過去的檻,王朝週期律!第116章 火炮上艦?鳴樑海戰是個啥?第200章 藍玉的小圈子第239章 李戰神問對第156章 先知的恐怖預言第208章 天降暴雨,第二個預言應驗第131章 如何確認身份【求保底月票!】第84章 朱雄英的長命鎖第114章 “勝利號”風帆戰列艦圖紙第170章 真是個烏鴉嘴第36章 告白第19章 辦公室中的線索第61章 黑麥與木薯,神種降臨!第166章 朱元璋的期許第66章 大孫還陽的可能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