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1章 爺爺想做海貿生意?缺錢有辦法啊

正月凜冽的寒風,像是一把無情的刀子,割破了空氣,也割破了朱元璋內心的寧靜。

皇帝也不是下一道聖旨就能變出來錢的,剛纔在出發之前,朱元璋就已經問過戶部侍郎傅友文了,如他所想,傅友文的回答很乾脆,徹查了郭桓案以後,戶部家底都是清清楚楚的,錢就這麼多,陛下要是想用來造船,戶部肯定無條件支持,但是錢若是都砸到造船裡,以後朝廷要是需要用錢賑災或是辦點其他事情,那戶部肯定就拿不出來錢了。

不過,傅友文還給了朱元璋一個建議,那就是看看其他部寺的小金庫裡,能不能擠出來些錢。

因爲在大明現有的財政體系內,並非是所有錢都由戶部管理,而是從中樞到地方都有各自的小金庫,像是明軍軍方的財政,就完全獨立於戶部之外,每年軍戶們上繳的糧食,都到了五軍都督府手裡,並且五軍都督府還有自己的核算部門,且不受任何文官控制或監督.至於工部、兵部、鴻臚寺、太僕寺等部寺,也是各自都有合法途徑的收錢手段,諸如工部有坐派各地的工料折銀以及竹木抽分收入,太僕寺有各地的俵馬折銀而來的馬價銀等等。

內廷也是如此,皇莊什麼的,收入在理論上都是歸內廷的,只不過朱元璋比較大方,或者說沒有把皇帝私人財產跟國家的財產分的那麼清楚,所以就把內廷的內帑也交由戶部一起管理了,但這種現象肯定是不可持續的,隨着時間的推移,到了明朝中後期,內帑那就都成了“朕的錢”,戶部肯定是一文都別想動,除非皇帝願意掏。

但實際上就算朱元璋給各部寺壓力,讓他們掏小金庫,最後籌到的錢恐怕還是不夠,而如果真把所有錢都榨乾了,那就算啓動了造船計劃,恐怕也是得不償失。

傅友文說的也沒毛病,這麼大個國家,總不能不過日子了把錢都砸到造船裡,這樣手裡沒錢,萬一有個天災人禍,那豈不是直接就乾瞪眼了?

因此,朱元璋懷着對造船資金短缺的深深憂慮,來到了鐘山。

他的身後,跟隨着王景、董倫、劉三吾等幾位軍機大臣,以及太常寺卿丘玄清。

這次太子朱標和國公們並未隨行,朱元璋之前本來就有意獨享信息,而在經歷過上次的風波後,對他們可能得知的未來秘密更是保持了高度警惕.他知道未來的自己不一定能幹出什麼事情來,要是說着說着,讓人發現自己在未來把人給宰了,那多尷尬。

所以,朱元璋徹底下定了決心,他選擇了從源頭上切斷這種可能,只讓一些知識淵博的臣子陪伴在側,以便交流過程中有什麼他不懂的典故或是神秘學知識時,還能找到人問一問。

幾位近臣和丘玄清也深知皇帝的用意,他們恭敬地站在聖孫壇的邊緣,保持着一段恰到好處的距離,這樣既能隨時聽候皇帝的召喚,給他提供各種建議,又能避免聽到那些不該他們知曉的秘密。

在等待陰陽炁海傳來訊息的漫長時刻裡,朱元璋的思緒不禁飄向了遠方,他忽然想起了一件重要的事情,轉身走向近臣們待的位置,對劉三吾問道:“《赤腳醫生手冊》的推廣情況如何了?”

劉三吾,這位已經年過七旬的老臣,自號“坦坦翁”,以君子坦蕩、事無不可對人言爲處世之道。

他聽到皇帝的詢問,立刻恭敬地回答道:“回稟陛下,太醫院聯合諸多名醫已經對此書進行了深入研究並適當刪改。目前國子監印刷所已經排版印刷了四千餘冊,正在陸續發放到全國的府、州、縣,只是有些地方路途遙遠,尚需一些時日才能送達。”

朱元璋聽後滿意地點了點頭,他對劉三吾的信任器重由來已久,這位老臣的坦誠正直在朝中是有口皆碑的,交給他辦的事情,朱元璋總是能夠很放心,因爲他知道劉三吾絕不會做出欺上瞞下的事情來。

這份信任在皇帝和臣子之間,顯得尤爲珍貴。

想到明年即將到來的會試,朱元璋心中也已經有了主意,他有意讓劉三吾擔任主考官一職,相信以他的品行和才學,一定能在這屆舉子中選拔出真正的人才來爲大明效力。

念及至此,朱元璋的心情也稍微輕鬆了一些。

就在這時,陰陽炁海中傳來了朱雄英的聲音:“爺爺,你那邊能聽到嗎?”

朱元璋頓時精神一振:“能,大孫,咱問你個事。”

隨後,朱元璋將他打算造海船,但是卻沒錢的困境和盤托出。朱雄英聽後,倒也沒覺得有什麼稀奇的,畢竟,海禁政策可是擋不住官員士紳們搞海貿走私的,大明的商品,都不用說瓷器茶葉絲綢,就是尋常漆器,賣到周圍的國家都是當奢侈品賣的,這裡面的利潤實在是太大了。

只不過,他以爲爺爺要造的海船,不過是小船罷了,造幾艘小船缺錢有什麼打緊的?自己沒錢,找認識的官員湊一湊,大家合夥做生意唄,再不行,那就小範圍發個債券,許諾到期帶利息還錢就行了。

於是,朱雄英把這個主意隨口說了一下。

“找認識的官員湊一湊?”

一開始聽到這裡,朱元璋還以爲是要自己開口找官員募捐,頓時覺得面子有些掛不住,因爲這事用腳趾頭想都不靠譜。

畢竟,洪武朝是有點特殊的皇帝讓你捐錢,你肯定要捐對吧,那到底是捐一兩銀子還是捐五兩呢?

你可不能多捐哦。

要是熱心腸捐了一百兩,那你的熱心腸可能有極大概率就要撒到菜市口去了。

畢竟,按照《大明律》,受賄者,一貫/兩以下杖七十,八十貫/兩以上則絞刑;竊取官銀,一貫/兩杖八十,四十貫/兩以上判斬首。

所以,官員們害怕皇帝釣魚,哪怕有錢也沒有誰傻到敢多捐,但要是每人只捐個幾兩,朱元璋那可是既丟了面子要被記到史書上當笑話,又真沒募集到多少錢解決不了問題。

但是聽到後面的“合夥做生意”以及“發到期帶利息的債券”,朱元璋卻是眼神一亮。

大孫這主意好啊!

這造船,也可以當成民間商人合夥做生意一樣,沒錢就打個欠條先借錢來用,而且咱也不白嫖你們的,都是算利息的,朝廷承諾多久以後連本帶息還錢就是了,如此一來,只要有朝廷背書,勳貴大臣和民間的富戶,自然會有人願意認購,至於造船用來幹嘛,反而完全沒必要宣佈,留給他們足夠的想象空間。

實際上,正常人要是知道朝廷要造船,而且是造大量海船,朱元璋再稍微放點風聲出來,那肯定會聯想到朝廷要搞官方海貿了,而很少會往朝廷要去打別的國家上面想,因爲大明一向是對周圍國家懷柔,基本不會動武的,朱元璋也不是窮兵黷武的人,反而對於武力的使用非常小心謹慎,大家都知道這一點。

而只要聯想到朝廷要搞官方海貿,那傻子都知道這裡面的利潤到底有多大,畢竟,以朝廷的體量,完全可以把一船又一船官方控制產出的絲綢、茶葉、瓷器正大光明地運到國外,私人的走私跟這個完全沒法比。

他們也會想到,正因朝廷有十足十的賺錢把握纔會願意掏利息,自然也會因此踊躍認購。

而等打下了日本的金山銀山,到時候開採出來不僅能把這筆錢還上,而且以後大明就有了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金銀!

“沒船搞不了錢,沒錢搞不了船”的悖論就這麼被破解了。

朱元璋大喜過望,轉身將此事與幾位軍機大臣商議了一下,王景、董倫等人都覺得可行。

而沒過多久,朱雄英的聲音又傳了過來。

“爺爺,我有些好東西要送給你,伱那邊接好了!”

第181章 蒸汽時代第191章 李景隆:我能成爲大明戰神?第8章 “打俺”的真正含義第71章 徐達病重,千鈞一髮!第82章 我真是古代穿越者第222章 《西涼伎》第138章 觀音奴:此人不是太子殿下嗎?第18章 簽訂合同,拿下土地!第174章 應天府第30章 朱棣的求證第165章 來自道衍的信息第180章 工業農業商業三條腿走路第240章 雲南邊患第219章 哈密城破,威震西域!第231章 進攻日本外島的藉口第149章 五爪龍牀,僭越之罪!第154章 認親只是個開始第76章 跨海徵日,可行否?第200章 藍玉的小圈子第68章 朱棣獻策,道衍密謀第154章 認親只是個開始第233章 風帆戰列艦下水第95章 你剛纔說話的語氣,四叔不喜歡第13章 醫學奇蹟,戴思恭的震驚!第159章 東宮屬官們的勸諫第214章 大明的技術瓶頸第232章 五京之議第186章 第二個預言,恐怖的天災!第153章 我在地府那些年第136章 初遇解縉第78章 下下籤第96章 關於張居正改革的筆記第84章 朱雄英的長命鎖第17章 如何守住漩渦的秘密?第85章 穿越倒計時第153章 我在地府那些年第189章 曹國公府第76章 跨海徵日,可行否?第3章 爺爺你穿越到大明瞭?第185章 塌坊建立,第一個任務圓滿完成第218章 嶽山投誠第55章 世界局勢與蒙古人的威脅第216章 藍玉的抉擇第30章 朱棣的求證第25章 咱大孫果然是有辦法的!第136章 初遇解縉第66章 大孫還陽的可能性第146章 臥槽,舅姥爺!第16章 敕封聖孫?呂氏的警覺第159章 東宮屬官們的勸諫第63章 如何讓大明擺脫宿命?第106章 藍玉的感激第228章 外交方面的連鎖反應第181章 蒸汽時代第87章 朱元璋:老四發動了靖難之役?!第125章 大明版“杯酒釋兵權”第239章 李戰神問對第109章 千里鏡作用完美髮揮第47章 畝產三千斤!朱元璋的震撼第50章 沐錦月的決定第9章 馬皇后病危!第121章 馬皇后的擔憂第104章 大明戰神還有第二代?第51章 土豆種植神書第202章 朱雄英的反行業壟斷調查第122章 秦嶺中發生的咄咄怪事第230章 大受震撼的日本南朝使團第141章 四海商會第210章 抗洪勝利,李文忠的欣賞第185章 塌坊建立,第一個任務圓滿完成第147章 等等,我啥時候去地府了!第47章 畝產三千斤!朱元璋的震撼第61章 黑麥與木薯,神種降臨!第137章 解縉的介紹信第114章 “勝利號”風帆戰列艦圖紙第14章 馬皇后:把藍玉和李景隆送下去第78章 下下籤第182章 火車實驗,深深震撼的衆人!第220章 東察合臺汗國的決定第51章 土豆種植神書第15章 道衍覲見,陰陽炁海之謎!第74章 鄭和下西洋?第118章 倭寇作亂之根源第227章 高麗使團第117章 抗倭援朝!日本人的狼子野心第101章 爺爺想做海貿生意?缺錢有辦法啊第1章 爺爺,我想你了第235章 南方局勢第241章 教官到來第39章 冰封四百年?第93章 朱棣:好侄兒,放學別跑!第33章 壞了,爺爺不記得前世記憶了第72章 天花與琴納牛痘接種法第141章 四海商會第17章 如何守住漩渦的秘密?第170章 真是個烏鴉嘴第50章 沐錦月的決定第238章 幼軍演習第140章 殺身之禍
第181章 蒸汽時代第191章 李景隆:我能成爲大明戰神?第8章 “打俺”的真正含義第71章 徐達病重,千鈞一髮!第82章 我真是古代穿越者第222章 《西涼伎》第138章 觀音奴:此人不是太子殿下嗎?第18章 簽訂合同,拿下土地!第174章 應天府第30章 朱棣的求證第165章 來自道衍的信息第180章 工業農業商業三條腿走路第240章 雲南邊患第219章 哈密城破,威震西域!第231章 進攻日本外島的藉口第149章 五爪龍牀,僭越之罪!第154章 認親只是個開始第76章 跨海徵日,可行否?第200章 藍玉的小圈子第68章 朱棣獻策,道衍密謀第154章 認親只是個開始第233章 風帆戰列艦下水第95章 你剛纔說話的語氣,四叔不喜歡第13章 醫學奇蹟,戴思恭的震驚!第159章 東宮屬官們的勸諫第214章 大明的技術瓶頸第232章 五京之議第186章 第二個預言,恐怖的天災!第153章 我在地府那些年第136章 初遇解縉第78章 下下籤第96章 關於張居正改革的筆記第84章 朱雄英的長命鎖第17章 如何守住漩渦的秘密?第85章 穿越倒計時第153章 我在地府那些年第189章 曹國公府第76章 跨海徵日,可行否?第3章 爺爺你穿越到大明瞭?第185章 塌坊建立,第一個任務圓滿完成第218章 嶽山投誠第55章 世界局勢與蒙古人的威脅第216章 藍玉的抉擇第30章 朱棣的求證第25章 咱大孫果然是有辦法的!第136章 初遇解縉第66章 大孫還陽的可能性第146章 臥槽,舅姥爺!第16章 敕封聖孫?呂氏的警覺第159章 東宮屬官們的勸諫第63章 如何讓大明擺脫宿命?第106章 藍玉的感激第228章 外交方面的連鎖反應第181章 蒸汽時代第87章 朱元璋:老四發動了靖難之役?!第125章 大明版“杯酒釋兵權”第239章 李戰神問對第109章 千里鏡作用完美髮揮第47章 畝產三千斤!朱元璋的震撼第50章 沐錦月的決定第9章 馬皇后病危!第121章 馬皇后的擔憂第104章 大明戰神還有第二代?第51章 土豆種植神書第202章 朱雄英的反行業壟斷調查第122章 秦嶺中發生的咄咄怪事第230章 大受震撼的日本南朝使團第141章 四海商會第210章 抗洪勝利,李文忠的欣賞第185章 塌坊建立,第一個任務圓滿完成第147章 等等,我啥時候去地府了!第47章 畝產三千斤!朱元璋的震撼第61章 黑麥與木薯,神種降臨!第137章 解縉的介紹信第114章 “勝利號”風帆戰列艦圖紙第14章 馬皇后:把藍玉和李景隆送下去第78章 下下籤第182章 火車實驗,深深震撼的衆人!第220章 東察合臺汗國的決定第51章 土豆種植神書第15章 道衍覲見,陰陽炁海之謎!第74章 鄭和下西洋?第118章 倭寇作亂之根源第227章 高麗使團第117章 抗倭援朝!日本人的狼子野心第101章 爺爺想做海貿生意?缺錢有辦法啊第1章 爺爺,我想你了第235章 南方局勢第241章 教官到來第39章 冰封四百年?第93章 朱棣:好侄兒,放學別跑!第33章 壞了,爺爺不記得前世記憶了第72章 天花與琴納牛痘接種法第141章 四海商會第17章 如何守住漩渦的秘密?第170章 真是個烏鴉嘴第50章 沐錦月的決定第238章 幼軍演習第140章 殺身之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