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6章 大孫還陽的可能性

第66章 大孫還陽的可能性

“哦?竟有此事?”

朱元璋擰着的眉頭稍稍舒展。

張宇初,字子璇,別號耆山,正一派第四十三代天師,是歷代天師中最博學者之一,有“道門碩儒”之稱.其人於洪武十年嗣教,洪武十一年入朝建齋設醮於南京紫金山,洪武十三年朱元璋敕封其爲“正一嗣教道合無爲闡祖光範大真人”,總領天下道教事,乃是如今的道門領袖。

張宇初既然博學,又有龍虎山千年家傳典籍,想來不是無的放矢。

畢竟,正一派的始祖是漢末張道陵及其開創的“正一盟威”之道,又稱天師道,五斗米道,在張魯歸降曹操之後,便完整地延續了千餘年,在這種漫長的傳承中,能掌握一些隱秘知識,也是理所當然之事。

很快,朱元璋就在奉天殿內,見到了張宇初。

奉天殿內,從南洋諸國進貢的沉香,散發着令人心安的味道。

朱元璋坐在龍椅上,眼神中帶着幾分探究。

張宇初身着羽衣,不過這位道門碩儒面如滿月,膚色稍黑,乃是富貴之相,所以倒也顯不出仙風道骨來,他步履穩健地走進大殿,向朱元璋行禮後,便開門見山地說起了此行的目的。

張宇初聲音沉穩:“陛下,貧道近日在翻閱家傳典籍時,偶然發現了一些關於陰陽炁海的記載。”

“給咱說來聽聽。”

張宇初朗聲吟道。

“太始混開闢,玄黃敷判初。

陰陽始無極,幹蓋包坤輿。

宇宙循環渺無間,萬物吹息炁盈虛。

天根來往自晝夜,赤水象罔浮玄珠。

道之樞,帝之則,浩漠玄機啓淵默。”

“據典籍所言,陰陽炁海乃是天地之根、萬物之源所演化,用以溝通兩界,其內蘊含着無窮無盡的玄妙,傳聞中,甚至有一界之人能夠穿越這陰陽炁海,往來於生死之間,甚至窺探天機,逆天改命。”

朱元璋聞言,心中不禁有些驚異,但他想了想,還是謹慎問道:“上次召爾入京,爲何沒提起這事?”

“陛下,說來慚愧,貧道雖治學,可惜龍虎山典籍浩如煙海,若非陛下提及,貧道也恐怕根本沒機會去翻找這等古物。”

這就是回去翻箱底翻出來的意思了,倒也是個合理的解釋。

“典籍可帶來了?”

“帶來了。”

張宇初恭敬地把一塊玉符交給了宦官,宦官放在托盤裡,轉交給朱元璋。

“這是典籍?”

“是。”

朱元璋看了看:“竟然是陸修靜刻下的。”

陸修靜是南北朝時期的人,出身於江南士族名門吳郡陸氏,編寫了《靈寶經目》,將經文分爲“三洞四輔十二類”,後來著名的《道藏》就是在此基礎上發展形成的,經過陸修靜在齋儀方面的統一、規範和編訂以後,天師道從形式到內容都得到了進一步的充實和健全,是個道教歷史上的著名人物,所以他的手稿,還是有相當可信度的,尤其是這手稿是刻在玉符上的,也不怪能傳承上千年。 只不過這些似是而非的道教經文,朱元璋也實在是辨認不了具體的意思,畢竟,這些東西實在是太過微言大義了。

但想來張宇初既然敢拿出來,那應該也不會騙他,畢竟這種事情,朱元璋完全可以找丘玄清或者其他有道行的道士去詢問。

如果只是拙劣的騙術,那麼張宇初要承受的後果可太沉重了,不僅要丟掉總領天下道教事的頭銜,更是會連累龍虎山正一派。

所以,還是相對可信的。

而朱元璋雖爲九五之尊,但對於這等神秘莫測之事,仍是充滿了好奇。

不過這種事情肯定不簡單就是了,畢竟,秦始皇求仙的傳說,最終也只是化爲了歷史的塵埃,那長生不老之夢,終究未能實現。

不過,對於朱元璋來說,最重要的是另一個問題。

“咱的大孫,能不能還陽?”

畢竟,上次大孫已經說過一次了,他早晚會來這邊陪自己。

而在朱元璋的心中,只有朱雄英作爲嫡長孫,才配繼承他的大明江山,更何況,朱雄英如今還給大明做出瞭如此之多的貢獻,可以說是順理成章。

唯一讓他覺得難受的,就是兩人陰陽兩隔。

這件事情日思夜想,幾乎成了朱元璋的心病。

而張宇初的回答,卻給了朱元璋出乎意料的驚喜。

“能!”

聽聞此言,朱元璋的內心確實有些激動,畢竟,他實在是太想見到大孫了,如果大孫真就正常死了,那或許時間能夠磨平一切傷疤,但現在卻不是這樣,大孫依舊在那邊好好地“活着”,而且眼見勢力越來越大,能夠給大明帶來的助力也越來越大,表現明顯超越了所有皇孫,再加上嫡長孫的身份,朱元璋很難心裡沒有這個念頭——如果大孫能夠還陽,那麼這大明江山,豈不是能旺三代?

朱元璋按捺住內心的激動,沉聲問道:“張真人,不知穿越陰陽炁海,需要具備何種條件?又是如何做到的?”

“需要尋找到一扇特殊的‘門’,不過踏過了這扇門,就是從彼界到此界,無法再回到此界了。”

朱元璋等了半天,見張宇初沒說話,問道:“還有呢?”

“貧道確實只知道這些,至於這‘門’所在何處,長什麼樣子,確實不知。”

“玉符上面爲什麼沒有?”

“這是我龍虎山一脈先祖的註解,早已焚燬,只有隻言片語代代相傳,若非翻出玉符,找太上長老詢問,貧道也不可能知曉。”

見張宇初回答的很老實,而且好像確實只知道這些,朱元璋便也不問了。

賞賜了張宇初以後,朱元璋命人將這段記載抄錄下來,把玉符送入宮中密室珍藏。

同時,他也暗中吩咐下去,要加大對道教典籍的蒐集與整理力度,以期能夠從中發現更多關於陰陽炁海的線索。

而對於大孫還陽來繼承他萬里江山的事情,朱元璋的念頭更深了,計劃下次陰陽炁海開啓的時候,把這個關於“門”的線索,一併告知於大孫。

歷史類最高均訂作品,你絕對不能錯過的好書!

(本章完)

第121章 馬皇后的擔憂第13章 醫學奇蹟,戴思恭的震驚!第144章 藍玉到來(感謝‘37天下無雙’的上第73章 卷什麼卷?出海吧!第99章 派往日本錦衣衛的回信第112章 大明世界的改變第19章 辦公室中的線索第75章 世界地勢圖!震撼無比的大明衆人!第40章 天亡大明!朱元璋的恐懼第152章 抵達京城第134章 朱雄英的僞裝身份第59章 上架感言第41章 北失南補第78章 下下籤第8章 “打俺”的真正含義第154章 認親只是個開始第232章 五京之議第196章 保險第164章 登錄在野謀士:道衍第170章 真是個烏鴉嘴第125章 大明版“杯酒釋兵權”第32章 爺爺你真是魂穿啊?!第136章 初遇解縉第227章 高麗使團第92章 郭桓案後續,嚴刑之下爲何無法除貪?第61章 黑麥與木薯,神種降臨!第142章 還請王妃告訴我答案第25章 咱大孫果然是有辦法的!第159章 東宮屬官們的勸諫第10章 重新燃起希望的朱元璋第38章 人麻了,你管這叫尋常字畫?第7章 來自太子的質疑第13章 醫學奇蹟,戴思恭的震驚!第181章 蒸汽時代第80章 郭桓案爆發!第192章 父與子第8章 “打俺”的真正含義第40章 天亡大明!朱元璋的恐懼第91章 《赤腳醫生手冊》第126章 陰陽炁海最後一次開啓第169章 來根華子第11章 李奶奶的過期藥第217章 兀納失裡的恐懼第110章 天元帝身死,北元覆滅!第83章 別古崖的秘密第151章 來自朱樉的怨恨第1章 爺爺,我想你了第43章 “送點人下去”的可行性第217章 兀納失裡的恐懼第53章 主僕矛盾第118章 倭寇作亂之根源第66章 大孫還陽的可能性第48章 來自姜老師的解答第209章 衆志成城第214章 大明的技術瓶頸第97章 馬戛爾尼進自來火鳥槍第211章 在皇室成員中威望的樹立第153章 我在地府那些年第102章 新式火銃帶來的震撼第123章 朱雄英的穿越準備第226章 火器化部隊的想法第126章 陰陽炁海最後一次開啓第89章 朱元璋:老四,你真行啊!第90章 咱真是瞎了眼,立了這麼個皇太孫第237章 廢除海禁的初步構想第75章 世界地勢圖!震撼無比的大明衆人!第103章 考成法!文官噩夢降臨!第44章 朱元璋的兩個困擾第183章 長夜第174章 應天府第199章 鎮江龍王節,蒸汽船亮相第66章 大孫還陽的可能性第221章 朱雄英的邀請第123章 朱雄英的穿越準備第187章 老朱力排衆議第185章 塌坊建立,第一個任務圓滿完成第153章 我在地府那些年第175章 鬼市第223章 令人驚訝的鋼筋水泥城牆第120章 白銀貨幣化與一條鞭法第191章 李景隆:我能成爲大明戰神?第231章 進攻日本外島的藉口第191章 李景隆:我能成爲大明戰神?第141章 四海商會第103章 考成法!文官噩夢降臨!第44章 朱元璋的兩個困擾第160章 被散養的藩王們第21章 名爲“空印案”的未來天機信息!第56章 金盃共汝飲,白刃不相饒第180章 工業農業商業三條腿走路第163章 先找個狗頭軍師吧!第143章 長命鎖,觀音奴的震驚!第39章 冰封四百年?第112章 大明世界的改變第77章 朱棣:永樂帝壞了海禁?我第一個不答第235章 南方局勢第55章 世界局勢與蒙古人的威脅第67章 徐達背疽!第34章 神器試驗成功,國公們的震驚!第133章 穿越大明
第121章 馬皇后的擔憂第13章 醫學奇蹟,戴思恭的震驚!第144章 藍玉到來(感謝‘37天下無雙’的上第73章 卷什麼卷?出海吧!第99章 派往日本錦衣衛的回信第112章 大明世界的改變第19章 辦公室中的線索第75章 世界地勢圖!震撼無比的大明衆人!第40章 天亡大明!朱元璋的恐懼第152章 抵達京城第134章 朱雄英的僞裝身份第59章 上架感言第41章 北失南補第78章 下下籤第8章 “打俺”的真正含義第154章 認親只是個開始第232章 五京之議第196章 保險第164章 登錄在野謀士:道衍第170章 真是個烏鴉嘴第125章 大明版“杯酒釋兵權”第32章 爺爺你真是魂穿啊?!第136章 初遇解縉第227章 高麗使團第92章 郭桓案後續,嚴刑之下爲何無法除貪?第61章 黑麥與木薯,神種降臨!第142章 還請王妃告訴我答案第25章 咱大孫果然是有辦法的!第159章 東宮屬官們的勸諫第10章 重新燃起希望的朱元璋第38章 人麻了,你管這叫尋常字畫?第7章 來自太子的質疑第13章 醫學奇蹟,戴思恭的震驚!第181章 蒸汽時代第80章 郭桓案爆發!第192章 父與子第8章 “打俺”的真正含義第40章 天亡大明!朱元璋的恐懼第91章 《赤腳醫生手冊》第126章 陰陽炁海最後一次開啓第169章 來根華子第11章 李奶奶的過期藥第217章 兀納失裡的恐懼第110章 天元帝身死,北元覆滅!第83章 別古崖的秘密第151章 來自朱樉的怨恨第1章 爺爺,我想你了第43章 “送點人下去”的可行性第217章 兀納失裡的恐懼第53章 主僕矛盾第118章 倭寇作亂之根源第66章 大孫還陽的可能性第48章 來自姜老師的解答第209章 衆志成城第214章 大明的技術瓶頸第97章 馬戛爾尼進自來火鳥槍第211章 在皇室成員中威望的樹立第153章 我在地府那些年第102章 新式火銃帶來的震撼第123章 朱雄英的穿越準備第226章 火器化部隊的想法第126章 陰陽炁海最後一次開啓第89章 朱元璋:老四,你真行啊!第90章 咱真是瞎了眼,立了這麼個皇太孫第237章 廢除海禁的初步構想第75章 世界地勢圖!震撼無比的大明衆人!第103章 考成法!文官噩夢降臨!第44章 朱元璋的兩個困擾第183章 長夜第174章 應天府第199章 鎮江龍王節,蒸汽船亮相第66章 大孫還陽的可能性第221章 朱雄英的邀請第123章 朱雄英的穿越準備第187章 老朱力排衆議第185章 塌坊建立,第一個任務圓滿完成第153章 我在地府那些年第175章 鬼市第223章 令人驚訝的鋼筋水泥城牆第120章 白銀貨幣化與一條鞭法第191章 李景隆:我能成爲大明戰神?第231章 進攻日本外島的藉口第191章 李景隆:我能成爲大明戰神?第141章 四海商會第103章 考成法!文官噩夢降臨!第44章 朱元璋的兩個困擾第160章 被散養的藩王們第21章 名爲“空印案”的未來天機信息!第56章 金盃共汝飲,白刃不相饒第180章 工業農業商業三條腿走路第163章 先找個狗頭軍師吧!第143章 長命鎖,觀音奴的震驚!第39章 冰封四百年?第112章 大明世界的改變第77章 朱棣:永樂帝壞了海禁?我第一個不答第235章 南方局勢第55章 世界局勢與蒙古人的威脅第67章 徐達背疽!第34章 神器試驗成功,國公們的震驚!第133章 穿越大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