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5章 塌坊建立,第一個任務圓滿完成

第185章 塌坊建立,第一個任務圓滿完成

很快,見到了朱雄英一面的那些從外地遷徙而來的富戶和京城的商業巨擘們,都徹底放下了心,在四海商會的帶頭下,如同盤旋已久的候鳥般紛紛落腳於莫愁湖畔新興的塌坊市場。

實際上,對於大明的商人們來說,長久以來他們面臨的問題並不是資金,而是政策和信心的嚴重不足。

大明是以“重農抑商”爲國策的國家,商業在洪武朝是備受鄙夷的賤業,無論你賺了多少錢,擁有多少財富,在制度上都會受到種種鄙視,甚至連穿錦繡衣服都是犯法的.所謂“富貴不還鄉便如錦衣夜行”都算是好的了,在大明,商人敢晚上偷偷穿着錦繡衣服出去溜達,那被人逮到了就是潑天大禍。

當然,在自己家穿沒人舉報的話,那倒是沒什麼。

而大明的商人們,雖然賺取了很多財富,但此時的大明,是極度缺乏穩定的投資渠道的,他們這些錢除了埋到地裡,根本沒什麼擴大投資的手段,因爲各行各業,基本都已經被佔據了,這裡面還有複雜的人脈交織和利益關係在其中,到處都有權貴們的影子,想要跨行業做事,可以說是難如登天。

正因如此,當朱雄英代表着朝廷對商業的政策放開了一個小口子的時候,商人們開始有了信心,莫愁湖畔的湖景別墅纔會被瘋搶,新建的塌坊市場纔會有這麼多的資金大舉涌入。

這個市場正如朱雄英所構想的那樣,已然演變成了一個自由貿易的天地,在這裡,商人們可以自由地洽談交易,而官府的角色僅限於維持市場的秩序和合理地收取稅款。

隨着商賈雲集,莫愁湖市場的繁華日漸顯現,從長江上游的川蜀、中游的荊襄,乃至江北的兩淮、江南的浙閩等地轉運來的貨物,紛紛匯聚於此,隨後經過商人們的交易,又從這裡流轉到大明的其他地域。

實際上莫愁湖的塌坊市場,不僅爲商賈提供了一個交易的場所,更爲京城的百姓帶來了前所未有的便利與實惠,這地方的地理位置太好了,不僅處在秦淮河的下游水運極其便利馬上就可以匯入長江,還處在京城內外城之間的交匯點,城裡的居民和京郊的百姓,都可以來此地進行交易。

這一日,陽光明媚,一輛不起眼的馬車悄悄行駛在莫愁湖市場繁華的街道上。

車窗簾微微掀起,露出幾張好奇的臉龐——正是洪武大帝朱元璋、太子朱標、潭王朱梓、魯王朱檀以及朱雄英,他們此行,正是爲了親眼見一見這處由朱雄英親手打造的市場。

此時莫愁湖畔的巨型市場經過了幾個月的建設,已經跟當初潭王和魯王來的時候,完全不一樣了,可以說是徹底地改頭換面。

馬車緩緩行進,用青石板新鋪的街道兩旁,店鋪林立.茶莊、銀店、草藥鋪子,各種商品應有盡有,令人眼花繚亂,而一些攤主家的孩子們也在街道上歡快地奔跑嬉戲,各種叫賣聲、吆喝聲此起彼伏,構成了一幅生機勃勃的畫面。

朱梓等人透過車窗,看着外面熙熙攘攘的人羣和琳琅滿目的商品,眼眸中不禁露出了驚歎的神色。

朱標沉吟道:“聽應天府尹高守禮的奏疏說,現在每個月都能收上來數萬貫的商稅。” 朱雄英點點頭回答道:“不錯,商稅還是3.3%來收,然後其他的條稅、門稅、關稅、落地稅,都合併了進去,總共只需要繳納5%的稅收即可,佔市籍的費用另算。”

嗯,這裡要說的是,大明的商稅比例雖然是三十稅一,也就是約等於3.3%,但除了商稅,商人們在實際交易過程中,還要繳納包括朱雄英所說的幾種稅,以及車馬稅、倉儲稅,個別行業還要繳納魚稅、醋稅等等專類稅種。

因此,莫愁湖市場弄得這種類似於簡化版一條鞭商稅,對於商人們來說是極大便捷了他們的交易,減少了各種有形和無形的成本,只需要交5%的塌坊稅,就沒有其他名目繁多的雜稅的,也不用向官吏差役或是青皮無賴們額外交錢或是被敲詐。

不過“佔市籍”的費用還是要交的,這東西類似於工商註冊,是必須要繳納的費用,只要是有固定交易場所的商鋪,都必須到當地的官府進行市籍登記,官府的調查人員會對鋪店從事的產業、人丁和經營狀況加以登記,編成三等九則,以此作爲控制鋪戶的手段和徵調科斂的根據,然後官府按照這個登記信息每隔一段時間到店鋪校勘一次市斛、鬥、秤、尺這些器具,確保沒有“注水秤”,然後還要登記物價。

而如果沒有“佔市籍”,就屬於違法經營的遊民了,以前的莫愁湖鬼市,那商販基本都是這種性質的,這種違法經營確實能少交一筆錢,但一旦官府突擊檢查,被逮到了後果就很嚴重,因爲按照大明的制度“若有不務耕種,專事末作,不入市籍,不服管教者,是爲遊民,逮捕之,發邊遠充軍,亦或打殺了事”.嗯,好點的下場是流放充軍,差點的下場是直接被打板子打死了。

“也就是說,這莫愁湖市場,每個月都有一百多萬貫的交易額?”

這時候潭王朱梓反應了過來,因爲只有達到百萬之巨的交易額,按5%比例收的塌坊稅纔能有數萬貫以上。

“不錯,不過這裡面還包括了佔市籍的費用,但基本上現在已經穩定在八十萬到一百萬貫的交易額了。”

雖然交易額其實就是市場的流水,看起來很嚇人但實際上不能代表什麼,就像現代世界很多平臺的流水動輒上百億,實際淨利潤卻一個億都不到一樣。

可這個數字還是讓朱標等人感到了一絲震撼.要知道,大明一年的稅收“也就”八百多萬貫,按照這麼算,莫愁湖市場一年的交易總額,都超過了大明的財政收入了。

當然,這麼算顯然是不對的,這裡作爲整個東南最大的新興市場,相當於給大明沉寂許久的商業注入了一針強心劑,有這種體量纔是正常的,畢竟很多商品要麼數量大,要麼價格昂貴,光是買賣的流水,肯定看起來嚇人,但實際上算上各種成本,利潤卻遠遠比不得流水這麼可觀。

可能絕大部分商人遠道而來,能賺取的利潤都是不到10%的,所以5%的塌坊稅已經是朱雄英調查後權衡過的結果了,假設稅收比例再高兩個百分點,那麼整體的交易額可不會僅僅只降低一點,而是會呈現斷崖式的下跌。

第159章 東宮屬官們的勸諫第8章 “打俺”的真正含義第27章 王公們的質疑第23章 如何解決空印案?第57章 姜老師講內卷第93章 朱棣:好侄兒,放學別跑!第18章 簽訂合同,拿下土地!第85章 穿越倒計時第210章 抗洪勝利,李文忠的欣賞第15章 道衍覲見,陰陽炁海之謎!第34章 神器試驗成功,國公們的震驚!第242章 大明使團的遭遇第212章 太湖蟲洞對應位置確定第49章 拍賣會預展第178章 爆火的湖景別墅,藩王們的震驚!第133章 穿越大明第24章 蟲洞傳輸實驗第85章 穿越倒計時第54章 清朝滅亡明朝?朱元璋的驚駭!第172章 朱雄英的謀劃第131章 如何確認身份【求保底月票!】第229章 大明版的外籍軍團第164章 登錄在野謀士:道衍第235章 南方局勢第198章 傅友文的加入第219章 哈密城破,威震西域!第67章 徐達背疽!第237章 廢除海禁的初步構想第178章 爆火的湖景別墅,藩王們的震驚!第95章 你剛纔說話的語氣,四叔不喜歡第130章 藍玉案第238章 幼軍演習第89章 朱元璋:老四,你真行啊!第165章 來自道衍的信息第221章 朱雄英的邀請第134章 朱雄英的僞裝身份第218章 嶽山投誠第44章 朱元璋的兩個困擾第15章 道衍覲見,陰陽炁海之謎!第214章 大明的技術瓶頸第38章 人麻了,你管這叫尋常字畫?第108章 北元朝廷的困境第14章 馬皇后:把藍玉和李景隆送下去第116章 火炮上艦?鳴樑海戰是個啥?第156章 先知的恐怖預言第133章 穿越大明第47章 畝產三千斤!朱元璋的震撼第177章 安置房項目交付第219章 哈密城破,威震西域!第175章 鬼市第200章 藍玉的小圈子第122章 秦嶺中發生的咄咄怪事第57章 姜老師講內卷第87章 朱元璋:老四發動了靖難之役?!第197章 內帑的錢不能真躺着啊第198章 傅友文的加入第68章 朱棣獻策,道衍密謀第106章 藍玉的感激第105章 捫心自問,回到大明的理由第31章 神器降臨!第219章 哈密城破,威震西域!第186章 第二個預言,恐怖的天災!第122章 秦嶺中發生的咄咄怪事第41章 北失南補第81章 沐勝的揭秘第23章 如何解決空印案?第51章 土豆種植神書第156章 先知的恐怖預言第7章 來自太子的質疑第186章 第二個預言,恐怖的天災!第39章 冰封四百年?第73章 卷什麼卷?出海吧!第141章 四海商會第111章 殿試上怒噴海禁政策的解縉第71章 徐達病重,千鈞一髮!第53章 主僕矛盾第221章 朱雄英的邀請第29章 古董無線電臺到手!第194章 行會監管,自船幫始第180章 工業農業商業三條腿走路第213章 工業化的基礎第38章 人麻了,你管這叫尋常字畫?第198章 傅友文的加入第64章 女真人覆滅!第202章 朱雄英的反行業壟斷調查第235章 南方局勢第143章 長命鎖,觀音奴的震驚!第23章 如何解決空印案?第20章 爺爺你逗我呢?第222章 《西涼伎》第107章 我大明天下無敵啊!第138章 觀音奴:此人不是太子殿下嗎?第51章 土豆種植神書第207章 劉日新:有一處新的陰陽炁海第92章 郭桓案後續,嚴刑之下爲何無法除貪?第188章 第二個任務第90章 咱真是瞎了眼,立了這麼個皇太孫第168章 第一個預言應驗第80章 郭桓案爆發!第238章 幼軍演習
第159章 東宮屬官們的勸諫第8章 “打俺”的真正含義第27章 王公們的質疑第23章 如何解決空印案?第57章 姜老師講內卷第93章 朱棣:好侄兒,放學別跑!第18章 簽訂合同,拿下土地!第85章 穿越倒計時第210章 抗洪勝利,李文忠的欣賞第15章 道衍覲見,陰陽炁海之謎!第34章 神器試驗成功,國公們的震驚!第242章 大明使團的遭遇第212章 太湖蟲洞對應位置確定第49章 拍賣會預展第178章 爆火的湖景別墅,藩王們的震驚!第133章 穿越大明第24章 蟲洞傳輸實驗第85章 穿越倒計時第54章 清朝滅亡明朝?朱元璋的驚駭!第172章 朱雄英的謀劃第131章 如何確認身份【求保底月票!】第229章 大明版的外籍軍團第164章 登錄在野謀士:道衍第235章 南方局勢第198章 傅友文的加入第219章 哈密城破,威震西域!第67章 徐達背疽!第237章 廢除海禁的初步構想第178章 爆火的湖景別墅,藩王們的震驚!第95章 你剛纔說話的語氣,四叔不喜歡第130章 藍玉案第238章 幼軍演習第89章 朱元璋:老四,你真行啊!第165章 來自道衍的信息第221章 朱雄英的邀請第134章 朱雄英的僞裝身份第218章 嶽山投誠第44章 朱元璋的兩個困擾第15章 道衍覲見,陰陽炁海之謎!第214章 大明的技術瓶頸第38章 人麻了,你管這叫尋常字畫?第108章 北元朝廷的困境第14章 馬皇后:把藍玉和李景隆送下去第116章 火炮上艦?鳴樑海戰是個啥?第156章 先知的恐怖預言第133章 穿越大明第47章 畝產三千斤!朱元璋的震撼第177章 安置房項目交付第219章 哈密城破,威震西域!第175章 鬼市第200章 藍玉的小圈子第122章 秦嶺中發生的咄咄怪事第57章 姜老師講內卷第87章 朱元璋:老四發動了靖難之役?!第197章 內帑的錢不能真躺着啊第198章 傅友文的加入第68章 朱棣獻策,道衍密謀第106章 藍玉的感激第105章 捫心自問,回到大明的理由第31章 神器降臨!第219章 哈密城破,威震西域!第186章 第二個預言,恐怖的天災!第122章 秦嶺中發生的咄咄怪事第41章 北失南補第81章 沐勝的揭秘第23章 如何解決空印案?第51章 土豆種植神書第156章 先知的恐怖預言第7章 來自太子的質疑第186章 第二個預言,恐怖的天災!第39章 冰封四百年?第73章 卷什麼卷?出海吧!第141章 四海商會第111章 殿試上怒噴海禁政策的解縉第71章 徐達病重,千鈞一髮!第53章 主僕矛盾第221章 朱雄英的邀請第29章 古董無線電臺到手!第194章 行會監管,自船幫始第180章 工業農業商業三條腿走路第213章 工業化的基礎第38章 人麻了,你管這叫尋常字畫?第198章 傅友文的加入第64章 女真人覆滅!第202章 朱雄英的反行業壟斷調查第235章 南方局勢第143章 長命鎖,觀音奴的震驚!第23章 如何解決空印案?第20章 爺爺你逗我呢?第222章 《西涼伎》第107章 我大明天下無敵啊!第138章 觀音奴:此人不是太子殿下嗎?第51章 土豆種植神書第207章 劉日新:有一處新的陰陽炁海第92章 郭桓案後續,嚴刑之下爲何無法除貪?第188章 第二個任務第90章 咱真是瞎了眼,立了這麼個皇太孫第168章 第一個預言應驗第80章 郭桓案爆發!第238章 幼軍演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