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1章 朱雄英的邀請

初秋的應天府,風清氣爽,黃葉飄落。

帶領東察合臺汗國使團來大明朝貢的哈馬力丁和副使斡魯撒,按照規定住進了大天界寺被教授一些規矩,而使團的大部分成員則去了朝天宮培訓禮儀。

有別於京城的日漸繁華,坐落在鳳山上的大天界寺獨享着難得的寧靜,古木參天,青石鋪就的小徑蜿蜒其中。

哈馬力丁起得很早,和同伴漫步在小徑上,來到大明的京城這件事讓他最近一直有些心神不寧,半是激動半是忐忑,所以不太能睡得踏實,而根據鴻臚寺給他的答覆,再過幾天他就能覲見洪武帝朱元璋了,哈馬力丁的心中很期待,畢竟這將是他第一次見到這位傳奇的皇帝。

其實河中的撒馬爾罕他也去過,在他看來,應天府的繁華富庶,甚至比之撒馬爾罕猶有過之,再加上沿途經過的整齊的包磚城池,這也讓他對大明的國力,有了初步的印象,而如果能見到朱元璋,再將他與帖木兒相對比,那麼或許東察合臺汗國該如何在兩個萬里大國之間自處,哈馬力丁就會有了自己的答案。

在大天界寺內,哈馬力丁仰着頭,看着清晨的陽光透過樹梢,斑駁地灑在寺廟嶄新的建築上,金黃的秋葉在微風中輕輕搖曳,伴着僧人的誦經聲營造出一種充滿了佛家氣息的氛圍,斡魯撒在一旁有些不耐煩了。

不過賞景是假,等人卻是真,今天哈馬力丁起得這麼早,其實是在等一個人。

就在這時,一陣腳步聲打破了寺廟的寧靜,只見一位年輕的公子在侍從的簇擁下走了進來,他身穿錦衣華服,眉宇間神色有些凝重,哈馬力丁一眼就認出了這位公子,正是他此次前來大明一直聽聞卻未曾得見的聖孫朱雄英。

哈馬力丁趕緊拉着斡魯撒前去行禮。

朱雄英本來是來大天界寺尋道衍的,不過既然見到了這兩位來自東察合臺汗國的使者,那倒也不妨聊一聊。

負責翻譯的小吏在旁邊介紹道:“虞王殿下,這是正使哈馬力丁,這是副使斡魯撒。”

朱雄英微笑着向前邁了一步,開口道:“哈馬力丁,遠道而來,辛苦你了。”

哈馬力丁躬身行禮,用帶着異域口音的生硬漢語回答:“聖孫殿下過譽了,能爲兩國和平交流盡力,是我的榮幸。”

之前介紹過東察合臺汗國在政治、經濟上的混亂,實際上在文化和語言上也是如此,顯然他們不知道秦始皇統一一切到底有多麼偉大,或者說知道了也做不到,東察合臺汗國境內有突厥人(泛指突厥化的中亞人)、蒙古人、色目人、畏兀兒人、漢人等諸多民族,而主流語言是蒙古語,波斯語和漢語很多人也會講.總之,一團亂。

朱雄英與哈馬力丁寒暄幾句,便談起了之前發生在哈密城的戰事以及整個西方的局勢,雖然僅僅聊了幾句,但哈馬力丁聽後不禁感嘆,這位年輕的聖孫不僅是天潢貴胄,還對國家大事如此上心,對世界的局勢也瞭解的這麼透徹,實在是有些令人驚異。

尤其是哈馬力丁聽到朱雄英認爲帖木兒汗國短期內敵人在西方,是西方的拜占庭帝國和奧斯曼土耳其帝國的時候,更是悚然一驚沒有對於這個世界豐富的認知,絕對不可能說出這種有見識的話。

“若是大明的貴族都是有這般見識的,怕是事情就麻煩了”哈馬力丁暗自思忖。

而後,哈馬力丁又提到了明軍的軍事行動。

朱雄英點了點頭,神色變得嚴肅起來:“兀納失裡咎由自取,天兵懲戒乃是理所應當之事,對於哈密城和吐魯番城,黑的兒火者大汗是怎麼看的?”

哈馬力丁深吸一口氣,沉聲道:“哈密城被攻陷引起了很大的震動,大汗不得不擔心大明是否會繼續西進,所以派我率領使團前來朝貢,希望能與大明攜手,共同維護西域的穩定。” 朱雄英聽後,眉頭微皺,思索片刻後說道:“西域的穩定對大明也同樣重要,我們也不願看到戰火蔓延傷及無辜,具體怎麼談,到時候陛下自然會交由禮部官員與你們協商.我個人想問的是,你的此次來訪是否帶來了足夠的誠意?若是貴國只想試探一下大明的虛實,在大明和帖木兒汗國之間左右逢源,恐怕最後得到的結果是兩邊都不討好。”

朱雄英的話語很犀利哈馬力丁一時有些不好回答,畢竟說到底,東察合臺汗國該如何在兩個萬里大國之間自處,也不是他能拿定主意的事情。

或者說,誰強就跟隨誰,也是一個不錯的策略。

當然了,如果一方強大且流露出了要吞併東察合臺汗國的意圖,那麼東察合臺汗國必定會與另外一方脣亡齒寒。

但同時哈馬力丁也意識到,這位聖孫殿下的話語裡流露出來的意思,顯然是大明對於帖木兒汗國這個潛在的敵人,是有一定戰略考量的。

因此,哈馬力丁只能勉力答道:“我們大汗希望能夠與大明多多交流,一起維持西域的穩定。”

朱雄英點點頭:“不遠萬里而來,你們的誠意我看在眼裡,也相信這次朝貢能給你們和大明之間帶來一些好的變化,有空的時候我會將你們的意願轉達給陛下。”

哈馬力丁聽後,臉上露出了感激之情:“多謝聖孫殿下,您的支持對我們來說意義重大。”

“不過,戰爭可以靠交流來阻止,和平卻不是靠交流來維繫的。”

朱雄英說了一句飽含深意的話語,經營西域是大明的既定戰略,畢竟現在隨着北元的徹底解體,北方草原上面的勢力在未來的很多年內都不成什麼氣候了,而帖木兒汗國作爲唯一有跟大明相同體量的競爭對手,很顯然是一個威脅,而且在歷史上也確實做出了萬里東征的壯舉,只不過隨着帖木兒的死亡無疾而終。

但歷史線既然已經改變那麼哪怕是朱雄英,也不敢確定以後帖木兒汗國和大明以後會不會開戰。

不過不管怎麼樣,哪怕是開戰了,也是在西北打,所以東察合臺汗國這個中間派就必須要爭取,而爭取對方的最好辦法不是軟語相求也不是饋贈金銀,而是展示自己的實力。

這種實力不僅僅是武力上的,因爲論武力,帖木兒汗國也同樣武德充沛,而是一些只有大明有,帖木兒汗國卻沒有的實力。

畢竟帖木兒汗國和東察合臺汗國之間的關係,其實是仇人,帖木兒就是靠着奪取河中地區起家的,並且六次東征,把東察合臺汗國打的元氣大傷,雙方屬於是攻守易勢。

國與國之間的交往最重要的不是什麼民族、信仰,有的時候這些反而會起到負面作用,最重要的,其實就是利益,只有利益纔是永恆不變的,朋友隨時都可以變。

雖然帖木兒汗國和東察合臺汗國都是蒙古人統治,都已經綠化,但從利益角度,其實大明比帖木兒汗國,要更符合東察合臺汗國的利益需求,畢竟大明鯨吞掉東察合臺汗國的概率,可比帖木兒汗國做出這一舉動的概率要低得多。

“如果明日有時間,貴使不妨來看看京城新建的鋼筋水泥城牆的抗火炮演示。”

第133章 穿越大明第139章 觀音奴的心病第13章 醫學奇蹟,戴思恭的震驚!第131章 如何確認身份【求保底月票!】第205章 秦嶺蟲洞再次開啓第233章 風帆戰列艦下水第151章 來自朱樉的怨恨第26章 道衍:若燕王不棄第146章 臥槽,舅姥爺!第42章 土豆紅薯玉米種子第163章 先找個狗頭軍師吧!第18章 簽訂合同,拿下土地!第58章 清朝是怎麼回事?第155章 被皇帝認證的先知第38章 人麻了,你管這叫尋常字畫?第227章 高麗使團第109章 千里鏡作用完美髮揮第166章 朱元璋的期許第86章 您說我應該回到大明嗎?第165章 來自道衍的信息第62章 邁不過去的檻,王朝週期律!第137章 解縉的介紹信第57章 姜老師講內卷第42章 土豆紅薯玉米種子第43章 “送點人下去”的可行性第219章 哈密城破,威震西域!第90章 咱真是瞎了眼,立了這麼個皇太孫第135章 靴尖上的大明第142章 還請王妃告訴我答案第55章 世界局勢與蒙古人的威脅第159章 東宮屬官們的勸諫第147章 等等,我啥時候去地府了!第108章 北元朝廷的困境第62章 邁不過去的檻,王朝週期律!第17章 如何守住漩渦的秘密?第209章 衆志成城第43章 “送點人下去”的可行性第6章 朱雄英的猜想第155章 被皇帝認證的先知第143章 長命鎖,觀音奴的震驚!第241章 教官到來第89章 朱元璋:老四,你真行啊!第136章 初遇解縉第239章 李戰神問對第70章 身上不屬於現代的痕跡第93章 朱棣:好侄兒,放學別跑!第75章 世界地勢圖!震撼無比的大明衆人!第91章 《赤腳醫生手冊》第18章 簽訂合同,拿下土地!第73章 卷什麼卷?出海吧!第31章 神器降臨!第216章 藍玉的抉擇第126章 陰陽炁海最後一次開啓第43章 “送點人下去”的可行性第83章 別古崖的秘密第138章 觀音奴:此人不是太子殿下嗎?第25章 咱大孫果然是有辦法的!第40章 天亡大明!朱元璋的恐懼第17章 如何守住漩渦的秘密?第10章 重新燃起希望的朱元璋第55章 世界局勢與蒙古人的威脅第2章 咱的大孫,還活着?!第110章 天元帝身死,北元覆滅!第204章 行會登記的後續影響第57章 姜老師講內卷第96章 關於張居正改革的筆記第165章 來自道衍的信息第14章 馬皇后:把藍玉和李景隆送下去第238章 幼軍演習第101章 爺爺想做海貿生意?缺錢有辦法啊第217章 兀納失裡的恐懼第242章 大明使團的遭遇第211章 在皇室成員中威望的樹立第230章 大受震撼的日本南朝使團第207章 劉日新:有一處新的陰陽炁海第51章 土豆種植神書第23章 如何解決空印案?第238章 幼軍演習第204章 行會登記的後續影響第65章 來自龍虎山的線索第165章 來自道衍的信息第215章 焦煤鍊鋼法,工匠們的震驚!第204章 行會登記的後續影響第47章 畝產三千斤!朱元璋的震撼第83章 別古崖的秘密第88章 李景隆,咱還是低估你了!第146章 臥槽,舅姥爺!第111章 殿試上怒噴海禁政策的解縉第87章 朱元璋:老四發動了靖難之役?!第117章 抗倭援朝!日本人的狼子野心第169章 來根華子第198章 傅友文的加入第10章 重新燃起希望的朱元璋第132章 一石激起千層浪第80章 郭桓案爆發!第65章 來自龍虎山的線索第142章 還請王妃告訴我答案第40章 天亡大明!朱元璋的恐懼第119章 隆慶開關的巨大利益第90章 咱真是瞎了眼,立了這麼個皇太孫
第133章 穿越大明第139章 觀音奴的心病第13章 醫學奇蹟,戴思恭的震驚!第131章 如何確認身份【求保底月票!】第205章 秦嶺蟲洞再次開啓第233章 風帆戰列艦下水第151章 來自朱樉的怨恨第26章 道衍:若燕王不棄第146章 臥槽,舅姥爺!第42章 土豆紅薯玉米種子第163章 先找個狗頭軍師吧!第18章 簽訂合同,拿下土地!第58章 清朝是怎麼回事?第155章 被皇帝認證的先知第38章 人麻了,你管這叫尋常字畫?第227章 高麗使團第109章 千里鏡作用完美髮揮第166章 朱元璋的期許第86章 您說我應該回到大明嗎?第165章 來自道衍的信息第62章 邁不過去的檻,王朝週期律!第137章 解縉的介紹信第57章 姜老師講內卷第42章 土豆紅薯玉米種子第43章 “送點人下去”的可行性第219章 哈密城破,威震西域!第90章 咱真是瞎了眼,立了這麼個皇太孫第135章 靴尖上的大明第142章 還請王妃告訴我答案第55章 世界局勢與蒙古人的威脅第159章 東宮屬官們的勸諫第147章 等等,我啥時候去地府了!第108章 北元朝廷的困境第62章 邁不過去的檻,王朝週期律!第17章 如何守住漩渦的秘密?第209章 衆志成城第43章 “送點人下去”的可行性第6章 朱雄英的猜想第155章 被皇帝認證的先知第143章 長命鎖,觀音奴的震驚!第241章 教官到來第89章 朱元璋:老四,你真行啊!第136章 初遇解縉第239章 李戰神問對第70章 身上不屬於現代的痕跡第93章 朱棣:好侄兒,放學別跑!第75章 世界地勢圖!震撼無比的大明衆人!第91章 《赤腳醫生手冊》第18章 簽訂合同,拿下土地!第73章 卷什麼卷?出海吧!第31章 神器降臨!第216章 藍玉的抉擇第126章 陰陽炁海最後一次開啓第43章 “送點人下去”的可行性第83章 別古崖的秘密第138章 觀音奴:此人不是太子殿下嗎?第25章 咱大孫果然是有辦法的!第40章 天亡大明!朱元璋的恐懼第17章 如何守住漩渦的秘密?第10章 重新燃起希望的朱元璋第55章 世界局勢與蒙古人的威脅第2章 咱的大孫,還活着?!第110章 天元帝身死,北元覆滅!第204章 行會登記的後續影響第57章 姜老師講內卷第96章 關於張居正改革的筆記第165章 來自道衍的信息第14章 馬皇后:把藍玉和李景隆送下去第238章 幼軍演習第101章 爺爺想做海貿生意?缺錢有辦法啊第217章 兀納失裡的恐懼第242章 大明使團的遭遇第211章 在皇室成員中威望的樹立第230章 大受震撼的日本南朝使團第207章 劉日新:有一處新的陰陽炁海第51章 土豆種植神書第23章 如何解決空印案?第238章 幼軍演習第204章 行會登記的後續影響第65章 來自龍虎山的線索第165章 來自道衍的信息第215章 焦煤鍊鋼法,工匠們的震驚!第204章 行會登記的後續影響第47章 畝產三千斤!朱元璋的震撼第83章 別古崖的秘密第88章 李景隆,咱還是低估你了!第146章 臥槽,舅姥爺!第111章 殿試上怒噴海禁政策的解縉第87章 朱元璋:老四發動了靖難之役?!第117章 抗倭援朝!日本人的狼子野心第169章 來根華子第198章 傅友文的加入第10章 重新燃起希望的朱元璋第132章 一石激起千層浪第80章 郭桓案爆發!第65章 來自龍虎山的線索第142章 還請王妃告訴我答案第40章 天亡大明!朱元璋的恐懼第119章 隆慶開關的巨大利益第90章 咱真是瞎了眼,立了這麼個皇太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