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2章 秦嶺中發生的咄咄怪事

洪武二十二年,千里之外的關中,秦王朱樉被召回京城,整個朝廷都在忙着造艦造炮。

解縉並沒有拿狀元,相反,因爲那篇酒後寫就的策論,他位列三甲,直接來當知縣了。

而接下來朝廷的海禁政策也發生了微妙的轉向,皇帝下旨“今兩廣、浙江、福建百姓無知,往往交通外番,私易貨物,沿海軍民、官吏縱容私相交易者,嚴治其罪。”

大範圍的打擊沿海走私活動開始了,而這一舉動,也普遍被認爲是官方海貿的開始.臥榻之側豈容他人鼾睡?既然官方要搞海貿,肯定就不允許沿海的走私再繼續了。

不過,對於被分配到西安府藍田縣的解縉來說,這一切都與他無關。

但解縉看的還是比較開的,按解縉的話來說就是,中樞雖然很不錯,但當知縣也沒什麼不好,這裡更加海闊天空嘛。

這麼說倒也沒錯,要知道,絕大多數的人努力一輩子,也不見得能當上知縣解縉的起點,已經是很多人幾輩子的終點了。

畢竟,知縣在古代那就是一方土皇帝,“百里侯”不是白叫的。

尤其是解縉所在的藍田縣,雖然緊挨着西安城,但卻是西安府中較爲貧窮的縣,不過交通倒是發達,北面是潼關-華山形成的臨黃河通道,南邊是茫茫秦嶺,而東邊則扼守着武關道,這是從南陽盆地進入關中平原的唯一通道,當年韓愈被貶,便是走這條路出關中,在藍田關下寫下了“雲橫秦嶺家何在,雪擁藍關馬不前”的名句。

在藍田縣的縣衙裡,解縉端坐在書桌前,悠然地翻着一本書。

這本書是翰林院的新作,乃是關於新版官方標準聲韻的書,名叫《韻會定正》,以後就是生員們必須要學的東西了,而解縉作爲文壇冉冉升起的新星,自然也需要研讀一二,以免日後弄錯了新音出醜.畢竟,解縉在這鳥不拉屎的地方,最大的樂趣也就是組織一下文會打發時間了。

“劉三吾果然深研聲韻之學,這一版比之刊行已久的《洪武正韻》,字義音切倒是更加妥當了。”

解縉的眼神專注而深邃,彷彿完全沉浸在了聲韻書的世界裡,陽光透過窗戶灑在他的臉上,映出他儒雅的氣質。

不得不說,解縉未必見得能在廟堂上縱橫捭闔,卻確實是個做學問的料。

窗外,是一片茂密的竹林,風輕輕吹過,竹葉隨風搖曳,發出了蕭蕭的聲響,這聲音對於解縉來說如同天籟般悅耳,與翻書的聲音交織在一起,營造出一種雅緻的氛圍。

解縉的手指在書頁上輕輕滑過,他時而蹙眉時而頷首,完全沉浸在了書中,在這種全神貫注的狀態下,厚厚的一本《韻會定正》,不需要多久他就能完全領會了.所有的喧囂紛擾都遠離了他,只有書頁的翻動聲和竹林的蕭蕭聲,陪伴着他度過寧靜的時光。

然而,作爲知縣,跟以前作爲生員肯定是不一樣的,他顯然不能把所有時間都用來讀書。

“咚咚咚!”

登聞鼓的聲音敲響,把解縉從全神貫注的狀態中拉了出來,解縉有些不悅地蹙緊了眉頭。

很快就有衙役進來稟報:“知縣大人,有幾個山民前來告案,說山中鬧出了人命。”

一聽人命官司,解縉就本能地頭大。

解縉雖然上任沒多久,但是他在相關政策律令學習上的能力相當強悍,錢糧、刑名、儀制等事務,他根本不需要假手佐官,只要看一遍就能全刻在他腦子裡,沒人能糊弄的了他,而解縉也樂於閱讀這些東西。

今年刑部就更新了《大明律》關於死刑的補充條例:“自今惟犯十惡並殺人者論死,其餘死罪,皆令輸粟北邊以自贖。力不及者,或二人、三人併力輸運,仍令還家備資以行。”

所以,現在死刑只要不是造反或者直接殺人,其他都可以通過自備乾糧去服苦役給北方邊境運糧來抵罪,但即便如此,山民所謂的人命官司,恐怕也是鬥毆之類的事件,是肯定要上報的,而上報就會有損於他的政績。

畢竟對於縣官來說,轄區的命案率高低,也是衡量政績的重要標準,若是出了一堆人命官司,不僅是當地民風剽悍的事情,在上官眼裡,更代表了你治理地方的能力不行.若是真能好好教化百姓,怎麼就做不到鄰里和睦、路不拾遺呢?而按照常理來說,目前的大明鄉野,施行的都是宗族自我治理,通常族長和族老會把這些事情處理好,就不上報了,若是宗族勢力薄弱的地方,也會由村長協商處理。

能鬧到解縉這個縣官面前,就說明事情已經不是下面的村落或者宗族能夠處理的了,要麼雙方矛盾分歧嚴重,要麼事情比較詭異。

解縉放下手中的書卷,整理了一下官服,緩緩步出書房,向前衙升堂的方向走去,他的步伐穩健而有力,努力擺出一副威嚴的氣質。

來到前衙,解縉端坐在高高的堂上,目光掃視着堂下的衆人。

縣太爺雖然年輕,但幾個還穿着獸皮獵裝的山民依舊不敢小覷,戰戰兢兢地跪在堂前,他們的臉上帶着驚恐的表情。

“堂下何人?有何冤情,速速報來!”

山民們互相看了看,其中一個膽子稍大些的山民鼓起勇氣,顫抖着聲音說道:“大人,我們是山裡的村民,前來上報一起人命官司,前幾日,村裡有幾個獵人進山打獵,有三人看到了一個憑空出現的黑窟窿,兩人手挽着手進去,都消失的無影無蹤了。”

“剩下的一人呢?在何處?”

“瘋了,回家沒多久,就跑進山裡餵了熊,我等追之不及,只見到半截身子。”

解縉蹙眉道:“那你們是如何知曉的這般詳細?”

“村裡有老人,十幾年前見過這一幕,結合剩下那人回來說的話推測出來的。”

真是咄咄怪事

解縉眉頭微皺,他是知道山民們的生活不易,若是條件允許,他自然也想讓那兩個獵戶不至於失蹤的不清不楚,可這種事情聽起來實在是過於離奇,他也琢磨不清楚這裡面的虛實,只好沉聲問道:“那可有其他人目睹?可有其他線索?”

山民們紛紛搖頭,表示沒有直接的證據和目擊人。

解縉心中一沉,沒證據,沒證人,這起案件將會非常棘手,但他並沒有放棄,而是耐心地詢問山民們案發前後的詳細情況,試圖從中找到一絲線索。

“會不會是遭了山匪?被山匪擄去了?”

這世道在官府能控制的區域裡,秩序還是相對穩定的,但在深山野林裡,大大小小的山匪依舊存在,只要他們不出來作亂,平日裡官府也不會發兵去剿,各自相安無事。

而山民們也說不清楚這件事情顯然是把他們嚇壞了,畢竟聽起來就像是神神鬼鬼的事情。

隨着山民們的陳述逐漸結束,解縉的心中卻是無奈這隻能試着調查一下,若是調查無果,那就當無頭懸案處理了。

他深吸了一口氣,緩緩地說道:“不排除有山匪擄人的可能,那人可能是被嚇壞了,纔會胡言亂語說些黑窟窿之類的臆想場景,具體如何,本官定會秉公處理還死者一個公道.稍後便會派差役去你們村子裡探查,你們且先回去等候消息吧。”

山民們聞言紛紛磕頭感謝,這縣太爺年紀不大,但委實是個菩薩心腸.對於這個時代的百姓來說,鬧出這種沒頭沒尾的人命官司,衙門不推諉,就已經是難得的奇蹟了,派人來調查,總歸是會有個正經的說法,這樣一來,人怎麼死的也能蓋棺定論。

於是,幾個山民離開了衙門,而就在他們前腳剛走,後腳就有一個商會夥計打扮的男子策馬出了藍田縣城,直奔西安城而去。

第222章 《西涼伎》第169章 來根華子第116章 火炮上艦?鳴樑海戰是個啥?第84章 朱雄英的長命鎖第16章 敕封聖孫?呂氏的警覺第233章 風帆戰列艦下水第47章 畝產三千斤!朱元璋的震撼第204章 行會登記的後續影響第35章 講《明史》的姜老師第206章 壓縮餅乾帶來的震撼第74章 鄭和下西洋?第110章 天元帝身死,北元覆滅!第74章 鄭和下西洋?第142章 還請王妃告訴我答案第74章 鄭和下西洋?第75章 世界地勢圖!震撼無比的大明衆人!第172章 朱雄英的謀劃第72章 天花與琴納牛痘接種法第207章 劉日新:有一處新的陰陽炁海第235章 南方局勢第74章 鄭和下西洋?第15章 道衍覲見,陰陽炁海之謎!第61章 黑麥與木薯,神種降臨!第228章 外交方面的連鎖反應第2章 咱的大孫,還活着?!第30章 朱棣的求證第89章 朱元璋:老四,你真行啊!第235章 南方局勢第208章 天降暴雨,第二個預言應驗第29章 古董無線電臺到手!第117章 抗倭援朝!日本人的狼子野心第230章 大受震撼的日本南朝使團第46章 朱允炆:這啥啊?揪一株!第156章 先知的恐怖預言第43章 “送點人下去”的可行性第182章 火車實驗,深深震撼的衆人!第178章 爆火的湖景別墅,藩王們的震驚!第103章 考成法!文官噩夢降臨!第72章 天花與琴納牛痘接種法第118章 倭寇作亂之根源第221章 朱雄英的邀請第217章 兀納失裡的恐懼第177章 安置房項目交付第25章 咱大孫果然是有辦法的!第173章 禮有嫡子而無嫡孫第115章 龍江造船廠大匠們的驚歎第33章 壞了,爺爺不記得前世記憶了第151章 來自朱樉的怨恨第227章 高麗使團第143章 長命鎖,觀音奴的震驚!第157章 新手引導任務:熟悉皇宮環境第97章 馬戛爾尼進自來火鳥槍第50章 沐錦月的決定第56章 金盃共汝飲,白刃不相饒第196章 保險第6章 朱雄英的猜想第214章 大明的技術瓶頸第2章 咱的大孫,還活着?!第131章 如何確認身份【求保底月票!】第234章 皇室海上貿易第3章 爺爺你穿越到大明瞭?第77章 朱棣:永樂帝壞了海禁?我第一個不答第78章 下下籤第169章 來根華子第170章 真是個烏鴉嘴第93章 朱棣:好侄兒,放學別跑!第108章 北元朝廷的困境第116章 火炮上艦?鳴樑海戰是個啥?第92章 郭桓案後續,嚴刑之下爲何無法除貪?第85章 穿越倒計時第217章 兀納失裡的恐懼第101章 爺爺想做海貿生意?缺錢有辦法啊第32章 爺爺你真是魂穿啊?!第196章 保險第60章 憤怒的朱元璋【求首訂!】第120章 白銀貨幣化與一條鞭法第27章 王公們的質疑第184章 袁珙的投名狀第115章 龍江造船廠大匠們的驚歎第123章 朱雄英的穿越準備第39章 冰封四百年?第156章 先知的恐怖預言第18章 簽訂合同,拿下土地!第155章 被皇帝認證的先知第162章 第一個任務:整頓莫愁湖第116章 火炮上艦?鳴樑海戰是個啥?第101章 爺爺想做海貿生意?缺錢有辦法啊第199章 鎮江龍王節,蒸汽船亮相第216章 藍玉的抉擇第24章 蟲洞傳輸實驗第171章 將信將疑的兩位藩王第158章 嗑死膽大的,嚇死膽小的第67章 徐達背疽!第185章 塌坊建立,第一個任務圓滿完成第239章 李戰神問對第127章 佛朗機炮與紅衣大炮,國公們的震驚第229章 大明版的外籍軍團第194章 行會監管,自船幫始第18章 簽訂合同,拿下土地!
第222章 《西涼伎》第169章 來根華子第116章 火炮上艦?鳴樑海戰是個啥?第84章 朱雄英的長命鎖第16章 敕封聖孫?呂氏的警覺第233章 風帆戰列艦下水第47章 畝產三千斤!朱元璋的震撼第204章 行會登記的後續影響第35章 講《明史》的姜老師第206章 壓縮餅乾帶來的震撼第74章 鄭和下西洋?第110章 天元帝身死,北元覆滅!第74章 鄭和下西洋?第142章 還請王妃告訴我答案第74章 鄭和下西洋?第75章 世界地勢圖!震撼無比的大明衆人!第172章 朱雄英的謀劃第72章 天花與琴納牛痘接種法第207章 劉日新:有一處新的陰陽炁海第235章 南方局勢第74章 鄭和下西洋?第15章 道衍覲見,陰陽炁海之謎!第61章 黑麥與木薯,神種降臨!第228章 外交方面的連鎖反應第2章 咱的大孫,還活着?!第30章 朱棣的求證第89章 朱元璋:老四,你真行啊!第235章 南方局勢第208章 天降暴雨,第二個預言應驗第29章 古董無線電臺到手!第117章 抗倭援朝!日本人的狼子野心第230章 大受震撼的日本南朝使團第46章 朱允炆:這啥啊?揪一株!第156章 先知的恐怖預言第43章 “送點人下去”的可行性第182章 火車實驗,深深震撼的衆人!第178章 爆火的湖景別墅,藩王們的震驚!第103章 考成法!文官噩夢降臨!第72章 天花與琴納牛痘接種法第118章 倭寇作亂之根源第221章 朱雄英的邀請第217章 兀納失裡的恐懼第177章 安置房項目交付第25章 咱大孫果然是有辦法的!第173章 禮有嫡子而無嫡孫第115章 龍江造船廠大匠們的驚歎第33章 壞了,爺爺不記得前世記憶了第151章 來自朱樉的怨恨第227章 高麗使團第143章 長命鎖,觀音奴的震驚!第157章 新手引導任務:熟悉皇宮環境第97章 馬戛爾尼進自來火鳥槍第50章 沐錦月的決定第56章 金盃共汝飲,白刃不相饒第196章 保險第6章 朱雄英的猜想第214章 大明的技術瓶頸第2章 咱的大孫,還活着?!第131章 如何確認身份【求保底月票!】第234章 皇室海上貿易第3章 爺爺你穿越到大明瞭?第77章 朱棣:永樂帝壞了海禁?我第一個不答第78章 下下籤第169章 來根華子第170章 真是個烏鴉嘴第93章 朱棣:好侄兒,放學別跑!第108章 北元朝廷的困境第116章 火炮上艦?鳴樑海戰是個啥?第92章 郭桓案後續,嚴刑之下爲何無法除貪?第85章 穿越倒計時第217章 兀納失裡的恐懼第101章 爺爺想做海貿生意?缺錢有辦法啊第32章 爺爺你真是魂穿啊?!第196章 保險第60章 憤怒的朱元璋【求首訂!】第120章 白銀貨幣化與一條鞭法第27章 王公們的質疑第184章 袁珙的投名狀第115章 龍江造船廠大匠們的驚歎第123章 朱雄英的穿越準備第39章 冰封四百年?第156章 先知的恐怖預言第18章 簽訂合同,拿下土地!第155章 被皇帝認證的先知第162章 第一個任務:整頓莫愁湖第116章 火炮上艦?鳴樑海戰是個啥?第101章 爺爺想做海貿生意?缺錢有辦法啊第199章 鎮江龍王節,蒸汽船亮相第216章 藍玉的抉擇第24章 蟲洞傳輸實驗第171章 將信將疑的兩位藩王第158章 嗑死膽大的,嚇死膽小的第67章 徐達背疽!第185章 塌坊建立,第一個任務圓滿完成第239章 李戰神問對第127章 佛朗機炮與紅衣大炮,國公們的震驚第229章 大明版的外籍軍團第194章 行會監管,自船幫始第18章 簽訂合同,拿下土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