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9章 東宮屬官們的勸諫

第159章 東宮屬官們的勸諫

文華殿內,陽光透過雕花的精緻窗櫺,斑駁地灑在佈滿了各類文書典籍的大殿之中。

作爲太子日常辦公的地方,這裡很有朱標的個人特色,在兩側放了很多書櫃,裡面既有朝廷律令制度,也有各類歷史典籍,方便他隨時查閱。

而在這裡的東宮屬官們,也跟待在朱元璋身邊的軍機大臣們不同,他們雖然是朱標的臣下,但朱標總是以師禮對待他們,所以氣氛還是比較融洽的。

當然了,每天他們的工作強度也不低,他們相當於承擔了日後內閣的部分工作,給皇帝的奏章會在這裡先進行篩選,然後朱標寫上自己的批示意見,再轉交給朱元璋.朱標監國十多年了,處理政務方面已然非常老練,所以在大多數情況下,朱元璋都不會修改朱標的批示意見,而是寫一個“準”或者“閱”,最多寫個“知道了”、“朕知道了”,就發下去執行。

不過今天上午忙完了工作以後,朱標卻沒有去吃飯,而是坐在椅子上眉頭緊鎖,似是在沉思着什麼。

這時候,一名宦官進來小聲說道:“太子殿下,丘寺卿來了。”

朱標一招手,這個宦官立刻會意,匆匆而去。

不一會兒,一位身着青色道袍的中年人,在宦官的引領下走進了文華殿,正是太常寺卿丘玄清。

作爲張三丰的親傳弟子,丘玄清別的不說,光從外表上看還是很唬人的,身上自然流露出一種超凡脫俗的氣質,而且整個人極度自信,不管面對誰,都是神態自若、步履穩健的模樣。

“不知殿下相召所爲何事?”

朱標看着他在桌案底下搓了搓長時間握筆有點發麻的手指,沉聲問道:“還請丘真人給孤看看,孤有血光之災嗎?”

他的聲音中帶着些許不安,雙眼緊緊地盯着丘玄清,希望能從這位高人身上得到一些啓示。

丘玄清微微一怔,眼中閃爍着莫名的光芒,他緩緩開口,聲音很溫和:“殿下何出此言?”

朱標嘆了口氣只道:“近日來總覺心神不寧,似有大事將至。”

丘玄清點了點頭,他明白身處高位的壓力,而且朱標的事情雖然他並不清楚緣由,但最近幾年皇帝不讓太子出京,卻也被這些部寺高官隱約地察覺到了這裡面一定是有些內幕的。

丘玄清從袖中拿出幾枚銅錢,給朱標算了一卦。

看着卦象,他沉思片刻,然後緩緩說道:“殿下,命運之事,雖有一定之規,但亦非絕對,陛下最近確實不順,但血光之災並不在最近。”

他的話語彷彿一縷春風般吹散了朱標心頭的陰霾,朱標鬆一口氣。

“多謝真人指點,孤明白了。”

丘玄清微笑着點了點頭,然後又說了幾句,正準備轉身離去,然而朱標這時候忽然問道:“那真人可否卜算一番,我的兄弟們是否有血光之災?”

丘玄清面露難色。

你他孃的玩我?

“諸王遠隔千里,貧道道行淺薄,實在是無能爲力。”

而就在這時,朱雄英回來了。

經過之前馬皇后的明示,朱雄英現在已經清楚了一條自己暫時還必須遵守的行事規則。

那就是有事先跟爹說,如非緊急,不能越過爹去找爺爺,或者起碼要跟爹說一聲再去找。

這跟爲什麼當初是朱標去碼頭接他的道理是一樣的,朱元璋即便心裡再焦急,也只能在宮裡等,“君君臣臣父父子子”的人倫君臣關係都擺在這裡,不能因爲寵愛就亂了規矩,否則的話,父子之間心生間隙事小,整個帝國賴以維持的道德體系崩塌,纔是大問題。

在現代人看來,或許這件事並不是那麼重要,甚至有些過度重視,但對於古代人來講哪怕是晉朝那種不忠不義的王朝,還講究個“伏惟聖朝以孝治天下”,孝對於古代的道德觀念來講,是非常重要的,而在盡孝上,就要先對父輩盡孝,再對祖輩盡孝。 當然,這些條條框框在朱雄英看來很多餘就是了。

不過不管怎麼說,查看完檔案後,他還是第一時間來找這個不怎麼熟悉的爹了。

丘玄清是朱雄英最早認識的朝廷重臣,見他在裡面,於是目光詢問了一下,朱標卻表示無礙。

“有什麼事情但講無妨。”

於是,朱雄英直接說了:“八叔和十叔,最近有性命之憂。”

朱標聞言頓時眉頭深蹙,弟弟們對他心裡是怎麼想的,朱標或許並不完全知曉,但朱標本人雖然在各方面都比老朱軟了些,卻同樣對於弟弟們更加溫情,他很關心弟弟們。

因此,聽到這話,朱標直接從椅子上站了起來,神情嚴肅:“英兒,這便是你此前說的血光之災?”

朱雄英點了點頭。

丘玄清在旁邊面色平靜,雖然他算不出來,但他不打算拆聖孫的臺.丘玄清已經在朝堂上混跡多年了,起碼的人情世故還是懂的。

朱雄英補充道:“父親,此事非同小可,必須儘快稟報皇爺爺。”

朱標卻沒有亂了方寸,他身居高位太久了,處事還是有幾分靜氣的,並不會因爲朱雄英一催就慌張地帶着去找父皇。

最起碼,朱標自己這邊需要跟人商量一下,做了預案以後再去。

“好,現在你皇爺爺正在用膳你且去吃些東西,待會兒我便喚人喊你一同去奉天殿。”

把丘玄清和朱雄英都打發走以後,朱標招來了幾位東宮屬官,將此事告知他們。

“你們怎麼看這件事?”

在董倫被調走後,目前朱標的主要班底,是以詹事院詹事,太子少保唐鐸爲首的一衆文臣,包括太子賓客樑貞、王儀,太子諭德秦庸、盧德明、張昌等人。

唐鐸是前兵部尚書,本來到了致仕的年齡,但是被朱元璋挽留了下來,讓他來東宮任職,並且給了他太子少保的官銜,算是在尚書的基礎上又升了半級。

其人是個忠厚長者,心思非常縝密,聽了朱標的描述後,沉默片刻開口道:“殿下,此事無論真假,若是讓潭王和魯王知道了,總歸是會心生不滿的,到時候難免兄弟不睦,於殿下無益。”

盧德明亦是言道:“聖孫年幼,難免考慮事情只想到一個方面.便是所言非虛,殿下最好也不要插手此事。”

東宮屬官考慮問題的角度,肯定是從朱標的利益出發,對於朱標來說,便是真的也不該由他來說,家事就是國事,哪有靠卜筮治家的?這不又回到商周了嗎?而是假的,則很傷兄弟感情。

而且他作爲一國儲君,決不能聽風就是雨,得有自己的政治考量。

所以,他們考量的角度,跟朱雄英完全不一樣,他們既不在乎藩王死不死,也不在乎朱雄英的預測對不對,他們更在乎現有政治體制的維繫與穩定,以及朱標地位的穩固。

不過,朱標畢竟是個軟心腸的,而且事關弟弟,自己不知道還好,既然知道了總不能不說,故此還是決定帶着朱雄英去找父皇。

而且,這個預言還關係到朱標自己若是這個預言驗證了,那就說明,他確實有血光之災不宜出京。

第208章 天降暴雨,第二個預言應驗第53章 主僕矛盾第197章 內帑的錢不能真躺着啊第177章 安置房項目交付第186章 第二個預言,恐怖的天災!第176章 聖孫駕到,統統閃開第77章 朱棣:永樂帝壞了海禁?我第一個不答第150章 你招惹了不該惹的人第143章 長命鎖,觀音奴的震驚!第185章 塌坊建立,第一個任務圓滿完成第122章 秦嶺中發生的咄咄怪事第139章 觀音奴的心病第74章 鄭和下西洋?第23章 如何解決空印案?第8章 “打俺”的真正含義第218章 嶽山投誠第132章 一石激起千層浪第117章 抗倭援朝!日本人的狼子野心第179章 蓄水池之論,朱元璋的讚歎第72章 天花與琴納牛痘接種法第127章 佛朗機炮與紅衣大炮,國公們的震驚第105章 捫心自問,回到大明的理由第141章 四海商會第124章 出現在別古崖的古代獵戶第159章 東宮屬官們的勸諫第9章 馬皇后病危!第29章 古董無線電臺到手!第1章 爺爺,我想你了第90章 咱真是瞎了眼,立了這麼個皇太孫第88章 李景隆,咱還是低估你了!第226章 火器化部隊的想法第80章 郭桓案爆發!第203章 皇商們的屈服第119章 隆慶開關的巨大利益第192章 父與子第184章 袁珙的投名狀第60章 憤怒的朱元璋【求首訂!】第193章 幼軍之議第134章 朱雄英的僞裝身份第224章 來自鄭夢周的求救信第119章 隆慶開關的巨大利益第157章 新手引導任務:熟悉皇宮環境第168章 第一個預言應驗第94章 朱標的推測:允炆就是“永樂帝”?第19章 辦公室中的線索第112章 大明世界的改變第152章 抵達京城第230章 大受震撼的日本南朝使團第166章 朱元璋的期許第39章 冰封四百年?第214章 大明的技術瓶頸第104章 大明戰神還有第二代?第42章 土豆紅薯玉米種子第26章 道衍:若燕王不棄第135章 靴尖上的大明第87章 朱元璋:老四發動了靖難之役?!第128章 蒸汽機模型帶來的震撼第210章 抗洪勝利,李文忠的欣賞第182章 火車實驗,深深震撼的衆人!第165章 來自道衍的信息第48章 來自姜老師的解答第112章 大明世界的改變第136章 初遇解縉第220章 東察合臺汗國的決定第102章 新式火銃帶來的震撼第124章 出現在別古崖的古代獵戶第168章 第一個預言應驗第7章 來自太子的質疑第166章 朱元璋的期許第96章 關於張居正改革的筆記第73章 卷什麼卷?出海吧!第124章 出現在別古崖的古代獵戶第102章 新式火銃帶來的震撼第101章 爺爺想做海貿生意?缺錢有辦法啊第71章 徐達病重,千鈞一髮!第93章 朱棣:好侄兒,放學別跑!第101章 爺爺想做海貿生意?缺錢有辦法啊第216章 藍玉的抉擇第125章 大明版“杯酒釋兵權”第80章 郭桓案爆發!第27章 王公們的質疑第211章 在皇室成員中威望的樹立第137章 解縉的介紹信第225章 幼軍初立(八千字大章)第51章 土豆種植神書第119章 隆慶開關的巨大利益第150章 你招惹了不該惹的人第179章 蓄水池之論,朱元璋的讚歎第144章 藍玉到來(感謝‘37天下無雙’的上第207章 劉日新:有一處新的陰陽炁海第191章 李景隆:我能成爲大明戰神?第106章 藍玉的感激第32章 爺爺你真是魂穿啊?!第99章 派往日本錦衣衛的回信第99章 派往日本錦衣衛的回信第16章 敕封聖孫?呂氏的警覺第219章 哈密城破,威震西域!第81章 沐勝的揭秘第38章 人麻了,你管這叫尋常字畫?第161章 朱允熥
第208章 天降暴雨,第二個預言應驗第53章 主僕矛盾第197章 內帑的錢不能真躺着啊第177章 安置房項目交付第186章 第二個預言,恐怖的天災!第176章 聖孫駕到,統統閃開第77章 朱棣:永樂帝壞了海禁?我第一個不答第150章 你招惹了不該惹的人第143章 長命鎖,觀音奴的震驚!第185章 塌坊建立,第一個任務圓滿完成第122章 秦嶺中發生的咄咄怪事第139章 觀音奴的心病第74章 鄭和下西洋?第23章 如何解決空印案?第8章 “打俺”的真正含義第218章 嶽山投誠第132章 一石激起千層浪第117章 抗倭援朝!日本人的狼子野心第179章 蓄水池之論,朱元璋的讚歎第72章 天花與琴納牛痘接種法第127章 佛朗機炮與紅衣大炮,國公們的震驚第105章 捫心自問,回到大明的理由第141章 四海商會第124章 出現在別古崖的古代獵戶第159章 東宮屬官們的勸諫第9章 馬皇后病危!第29章 古董無線電臺到手!第1章 爺爺,我想你了第90章 咱真是瞎了眼,立了這麼個皇太孫第88章 李景隆,咱還是低估你了!第226章 火器化部隊的想法第80章 郭桓案爆發!第203章 皇商們的屈服第119章 隆慶開關的巨大利益第192章 父與子第184章 袁珙的投名狀第60章 憤怒的朱元璋【求首訂!】第193章 幼軍之議第134章 朱雄英的僞裝身份第224章 來自鄭夢周的求救信第119章 隆慶開關的巨大利益第157章 新手引導任務:熟悉皇宮環境第168章 第一個預言應驗第94章 朱標的推測:允炆就是“永樂帝”?第19章 辦公室中的線索第112章 大明世界的改變第152章 抵達京城第230章 大受震撼的日本南朝使團第166章 朱元璋的期許第39章 冰封四百年?第214章 大明的技術瓶頸第104章 大明戰神還有第二代?第42章 土豆紅薯玉米種子第26章 道衍:若燕王不棄第135章 靴尖上的大明第87章 朱元璋:老四發動了靖難之役?!第128章 蒸汽機模型帶來的震撼第210章 抗洪勝利,李文忠的欣賞第182章 火車實驗,深深震撼的衆人!第165章 來自道衍的信息第48章 來自姜老師的解答第112章 大明世界的改變第136章 初遇解縉第220章 東察合臺汗國的決定第102章 新式火銃帶來的震撼第124章 出現在別古崖的古代獵戶第168章 第一個預言應驗第7章 來自太子的質疑第166章 朱元璋的期許第96章 關於張居正改革的筆記第73章 卷什麼卷?出海吧!第124章 出現在別古崖的古代獵戶第102章 新式火銃帶來的震撼第101章 爺爺想做海貿生意?缺錢有辦法啊第71章 徐達病重,千鈞一髮!第93章 朱棣:好侄兒,放學別跑!第101章 爺爺想做海貿生意?缺錢有辦法啊第216章 藍玉的抉擇第125章 大明版“杯酒釋兵權”第80章 郭桓案爆發!第27章 王公們的質疑第211章 在皇室成員中威望的樹立第137章 解縉的介紹信第225章 幼軍初立(八千字大章)第51章 土豆種植神書第119章 隆慶開關的巨大利益第150章 你招惹了不該惹的人第179章 蓄水池之論,朱元璋的讚歎第144章 藍玉到來(感謝‘37天下無雙’的上第207章 劉日新:有一處新的陰陽炁海第191章 李景隆:我能成爲大明戰神?第106章 藍玉的感激第32章 爺爺你真是魂穿啊?!第99章 派往日本錦衣衛的回信第99章 派往日本錦衣衛的回信第16章 敕封聖孫?呂氏的警覺第219章 哈密城破,威震西域!第81章 沐勝的揭秘第38章 人麻了,你管這叫尋常字畫?第161章 朱允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