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3章 考成法!文官噩夢降臨!

“爺爺,上次你問我的事情,我找老師研究了一下,郭桓案這種官吏貪墨的事情,肯定是無法肅清的。”

朱元璋聞言,心頭倒是沒什麼失望,這個答案,並沒有出乎他的預料,畢竟這個問題,以前的皇帝們也沒解決。

但是,又過了一個時辰後,大孫接下來的話語,卻讓他看到了不一樣的方向。

“不過,官吏的貪墨雖然無法杜絕,卻有辦法提高效率,你參考這個辦法稍微改一改,你手下的官吏,肯定幹活就麻利了,治理一府一縣,道理跟治理一國是一樣的。”

說罷,朱雄英告訴了他“考成法”的辦法,又把筆記本上考成法相關的一頁筆記,送進了時空蟲洞。

朱元璋捏着那輕飄飄的一頁紙,認真地閱讀了起來,雖然有些字看起來是簡化過的,但他認起來並不算費勁。

“考成法的核心內容是‘立限考事’和‘以事責人’,六部和都察院負責將官員應辦事項登記在三本賬簿上,一本留作底冊,其餘兩本分別送交六科和內閣,每月對官員的工作進行考覈和稽查,完成的事項會在賬簿上註銷,未完成的事項則需上報並說明原因.六科負責監督六部的工作,而內閣則對六科的稽查工作進行查實,通過這種方式,考成法就形成了一套從上至下的官員考評機制。”

除了對“內閣”這個詞,感到有些許陌生之外,其他的內容,朱元璋倒是都能看得明白。

不過,朱元璋稍微琢磨了一下,就明白“內閣”是用來幹嘛的了,按照他的理解,應該就是負責最終審覈考成法的部門。

閱讀完以後,朱元璋不禁喜上眉梢,這種能夠充分折磨文官,把他們像前頭吊着蘿蔔,後頭抽着鞭子一樣的驢使喚的制度,可以說是投朱元璋所好了。

“好好好!大孫又給咱送來了好東西!”

朱元璋捏着這張紙來到了劉三吾等人面前,滿意地展示給他們看。

“這是.新的考課制度?”

王景有些不敢置信地問道,這種考課制度,似乎有些過分折磨人了。

所謂考課,指的就是朝廷調查官員的功過和業績,歷朝歷代,都有類似的部門,通常會將其與官員的升官降職、賞罰以及俸祿掛鉤,這也是整頓吏治的辦法之一。

董倫看後,卻只是捻着銀鬚驚歎道:“《周禮》有載,周天子定期巡視各諸侯國,考察諸侯,此乃考課之源頭,秦統一六國,有《爲吏之道》,至於隋唐,《唐令》中第一編就是‘考課令’,可無論哪朝哪代,考課制度,都未有這般精妙的辦法。”

實際上,現在吏部考功司就是負責天下官吏選授、勳封、考課的,京官每六年京察一次,地方官每三年大計一次,但無論是京察還是大計,明顯跟考成法比不了。

而董倫不着急,是因爲不見得能考到他頭上,而且他的屁股擺的很正,現在已經不站在文官集團的角度考慮問題了,而是站在皇帝這一邊,只要這個東西,對於皇帝來說好用,那就是好的。

“只是這等制度,未免有些過於嚴苛,官吏恐怕難以接受。”劉三吾看後不禁蹙眉道。

朱元璋不以爲意道:“要的便是嚴苛,否則,難道還跟北魏《停年格》一般論資排輩嗎?有了這考成法,立限考成,功績一目瞭然,咱便可以不拘出身和資歷,大膽任用考成成績優秀的人才了。”

劉三吾不說話了,老頭開始爲文官們默哀在洪武朝當文官,確實是一件風險極高,收益極小的事情。

以前元朝的時候,地主老爺們在包稅制下吃的盆滿鉢滿,交夠蒙古人的,剩下全是自己的。現在好了,不僅要被全額徵稅,出來當官還面臨着貪墨就掉腦袋,不貪墨也得被考成法逼着勤勤懇懇幹活的處境。

不過,你要說考成法一點好處都沒有,那也不盡然。

最起碼,真心希望“進部”的卷王們,現在不用跟着大傢伙一起混日子了,在考成法這一制度下,他們可以充分發揮自己的能力,幹出政績來升遷。

對於官員們來說,其實只要是出身地主,都不需要是大地主,哪怕是中小地主,其實都不怎麼缺錢,而升遷所帶給他們的權力,纔是他們需要追逐的東西,所以,考成法雖然明面上沒有改變官員們的低俸祿狀態,但本身升遷這根蘿蔔,就已經足夠誘人了,足夠這些官員,跟拉磨的驢一樣,奔着這個目標,不斷地前進。

衆人交換了一下眼神,董倫率先說道:“聖孫此舉,定能整頓吏治,使朝廷風氣煥然一新,臣恭賀陛下!” 其他軍機大臣亦是跟着說道:“臣等恭賀陛下!”

朱元璋的嘴角噙着笑意,擺了擺手道:“都是咱大孫的功勞。”

有了三件新的神奇物品,又得到了考成法這個法子,對於這次陰陽炁海的開啓,朱元璋可謂是心滿意足了。

不過,朱元璋忽然想到一件事情,必須要趕緊詢問大孫。

因爲如果錯過了這次,那麼等到下次陰陽炁海開啓,如果過去了一年,那恐怕就要壞事了。

這件事情並非是別的事,正是朱元璋打算在今年秋天,出動明軍主力,發起對於北元的總攻。

覆滅北元,對於明朝的戰略意義,是非常重大的。

因爲明朝,從法統上來講,其實是從元朝手中繼承的整個天下,這個道理在朱元璋登基時候的祭天詔書裡,就說的很清楚了。

“惟我中國人民之君,自宋運告終,帝命真人於沙漠,入中國爲天下主,其君父子及孫百有餘年。今運亦終,其天下土地人民豪傑分爭.諸臣下皆曰:生民無主,必欲推尊帝號。臣不敢辭,是用以今年正月四日於鐘山之陽設壇備儀昭告上帝皇祗,定有天下之號曰大明,建元洪武。”

說白了,驅逐韃虜恢復中華是一回事,從元朝手中繼承法統天命,那又是另一回事。

而迄今爲止,大明其實有一點比較尷尬的地方,那就是元朝,其實並沒有在真正意義上覆滅,“北元”只是大明對於現在退居漠北的蒙古政權的稱呼,可人家蒙古人自己,那還是認爲是正經的“大元”呢。

所以,一天不消滅北元,對於大明來說,法統上就有那麼一點尷尬之處。

或許別人不在意這一點,畢竟大明在事實上已經重新完成了大一統,但朱元璋不能不在意,故此他才先後剪除了雲南和遼東這兩塊北元實控區,而現在,北元雙翼已折,僅剩漠北之地,自然就到了發動最後總攻的時候了。

對於後來的人來講,這次對北元最後的總攻,其實是一場贏得酣暢淋漓的戰役,大明獲勝,是必然結果。

但這就跟你在高考後很多年回顧當時,和你在高考考場上的心情完全不一樣,是一個道理。

此時的朱元璋,乃至整個大明朝廷,雖然覺得明軍如今兵強馬壯,北元軍隊衰落不堪一戰,但對於能否一戰覆滅北元,心裡都沒啥底。

因爲當年的嶺北之戰,全盛狀態的明軍三路出塞,就是打算畢其功於一役,徹底覆滅北元的,可惜嶺北之戰的結果,是雙方三路算下來勉強打了個平手,明軍的中路作爲主力軍,事實上是被王保保擊敗了的,而當時的中路軍,還是徐達領兵的。

所以,時隔十多年後的再次決戰,大明到底會不會大獲全勝,還是重演嶺北之戰甚至說不好聽點,有沒有更糟糕的大敗虧輸的局面出現,沒人能預測。

兵無常勢,水無常形,戰爭沒有到最後一刻,哪怕是徐達這種天下第一名將,都無法給朱元璋做出保證。

這個結果,只有陰陽炁海的那一頭的朱雄英,能夠給出一個答案。

於是,朱元璋把問題問了出來。

而沒過多久,陰陽炁海中就傳來了回答,這個回答,一開始讓朱元璋鬆了口氣,但最後,卻好像有些什麼事情不對勁了起來。

“洪武二十年出兵能不能覆滅北元?能啊,藍玉洪武二十一年就抓到了北元朝廷,捕魚兒海之戰打的漂亮,北元直接被打回部落時代了,分裂成了韃靼和瓦剌兩部.不過這都是暫時的,這個瓦剌嘛,以後還會回來的。”

朱元璋怔了怔,瓦剌還會回來?什麼意思?

第88章 李景隆,咱還是低估你了!第224章 來自鄭夢周的求救信第121章 馬皇后的擔憂第193章 幼軍之議第106章 藍玉的感激第221章 朱雄英的邀請第183章 長夜第3章 爺爺你穿越到大明瞭?第10章 重新燃起希望的朱元璋第27章 王公們的質疑第21章 名爲“空印案”的未來天機信息!第120章 白銀貨幣化與一條鞭法第48章 來自姜老師的解答第136章 初遇解縉第170章 真是個烏鴉嘴第138章 觀音奴:此人不是太子殿下嗎?第25章 咱大孫果然是有辦法的!第161章 朱允熥第235章 南方局勢第84章 朱雄英的長命鎖第116章 火炮上艦?鳴樑海戰是個啥?第149章 五爪龍牀,僭越之罪!第80章 郭桓案爆發!第124章 出現在別古崖的古代獵戶第19章 辦公室中的線索第67章 徐達背疽!第154章 認親只是個開始第80章 郭桓案爆發!第89章 朱元璋:老四,你真行啊!第193章 幼軍之議第40章 天亡大明!朱元璋的恐懼第22章 朱元璋:所有人都瞞着咱!第50章 沐錦月的決定第50章 沐錦月的決定第86章 您說我應該回到大明嗎?第187章 老朱力排衆議第102章 新式火銃帶來的震撼第188章 第二個任務第22章 朱元璋:所有人都瞞着咱!第84章 朱雄英的長命鎖第227章 高麗使團第113章 航海展與古董航海儀器第51章 土豆種植神書第98章 洪武二十年!第48章 來自姜老師的解答第122章 秦嶺中發生的咄咄怪事第194章 行會監管,自船幫始第42章 土豆紅薯玉米種子第25章 咱大孫果然是有辦法的!第6章 朱雄英的猜想第49章 拍賣會預展第231章 進攻日本外島的藉口第68章 朱棣獻策,道衍密謀第121章 馬皇后的擔憂第42章 土豆紅薯玉米種子第6章 朱雄英的猜想第45章 日防夜防,家賊難防第195章 匪禮失而求野兮第138章 觀音奴:此人不是太子殿下嗎?第114章 “勝利號”風帆戰列艦圖紙第123章 朱雄英的穿越準備第130章 藍玉案第24章 蟲洞傳輸實驗第209章 衆志成城第207章 劉日新:有一處新的陰陽炁海第175章 鬼市第189章 曹國公府第115章 龍江造船廠大匠們的驚歎第133章 穿越大明第164章 登錄在野謀士:道衍第35章 講《明史》的姜老師第49章 拍賣會預展第139章 觀音奴的心病第223章 令人驚訝的鋼筋水泥城牆第95章 你剛纔說話的語氣,四叔不喜歡第228章 外交方面的連鎖反應第81章 沐勝的揭秘第89章 朱元璋:老四,你真行啊!第53章 主僕矛盾第87章 朱元璋:老四發動了靖難之役?!第108章 北元朝廷的困境第49章 拍賣會預展第66章 大孫還陽的可能性第67章 徐達背疽!第161章 朱允熥第137章 解縉的介紹信第39章 冰封四百年?第150章 你招惹了不該惹的人第232章 五京之議第49章 拍賣會預展第53章 主僕矛盾第23章 如何解決空印案?第61章 黑麥與木薯,神種降臨!第6章 朱雄英的猜想第20章 爺爺你逗我呢?第6章 朱雄英的猜想第33章 壞了,爺爺不記得前世記憶了第220章 東察合臺汗國的決定第81章 沐勝的揭秘
第88章 李景隆,咱還是低估你了!第224章 來自鄭夢周的求救信第121章 馬皇后的擔憂第193章 幼軍之議第106章 藍玉的感激第221章 朱雄英的邀請第183章 長夜第3章 爺爺你穿越到大明瞭?第10章 重新燃起希望的朱元璋第27章 王公們的質疑第21章 名爲“空印案”的未來天機信息!第120章 白銀貨幣化與一條鞭法第48章 來自姜老師的解答第136章 初遇解縉第170章 真是個烏鴉嘴第138章 觀音奴:此人不是太子殿下嗎?第25章 咱大孫果然是有辦法的!第161章 朱允熥第235章 南方局勢第84章 朱雄英的長命鎖第116章 火炮上艦?鳴樑海戰是個啥?第149章 五爪龍牀,僭越之罪!第80章 郭桓案爆發!第124章 出現在別古崖的古代獵戶第19章 辦公室中的線索第67章 徐達背疽!第154章 認親只是個開始第80章 郭桓案爆發!第89章 朱元璋:老四,你真行啊!第193章 幼軍之議第40章 天亡大明!朱元璋的恐懼第22章 朱元璋:所有人都瞞着咱!第50章 沐錦月的決定第50章 沐錦月的決定第86章 您說我應該回到大明嗎?第187章 老朱力排衆議第102章 新式火銃帶來的震撼第188章 第二個任務第22章 朱元璋:所有人都瞞着咱!第84章 朱雄英的長命鎖第227章 高麗使團第113章 航海展與古董航海儀器第51章 土豆種植神書第98章 洪武二十年!第48章 來自姜老師的解答第122章 秦嶺中發生的咄咄怪事第194章 行會監管,自船幫始第42章 土豆紅薯玉米種子第25章 咱大孫果然是有辦法的!第6章 朱雄英的猜想第49章 拍賣會預展第231章 進攻日本外島的藉口第68章 朱棣獻策,道衍密謀第121章 馬皇后的擔憂第42章 土豆紅薯玉米種子第6章 朱雄英的猜想第45章 日防夜防,家賊難防第195章 匪禮失而求野兮第138章 觀音奴:此人不是太子殿下嗎?第114章 “勝利號”風帆戰列艦圖紙第123章 朱雄英的穿越準備第130章 藍玉案第24章 蟲洞傳輸實驗第209章 衆志成城第207章 劉日新:有一處新的陰陽炁海第175章 鬼市第189章 曹國公府第115章 龍江造船廠大匠們的驚歎第133章 穿越大明第164章 登錄在野謀士:道衍第35章 講《明史》的姜老師第49章 拍賣會預展第139章 觀音奴的心病第223章 令人驚訝的鋼筋水泥城牆第95章 你剛纔說話的語氣,四叔不喜歡第228章 外交方面的連鎖反應第81章 沐勝的揭秘第89章 朱元璋:老四,你真行啊!第53章 主僕矛盾第87章 朱元璋:老四發動了靖難之役?!第108章 北元朝廷的困境第49章 拍賣會預展第66章 大孫還陽的可能性第67章 徐達背疽!第161章 朱允熥第137章 解縉的介紹信第39章 冰封四百年?第150章 你招惹了不該惹的人第232章 五京之議第49章 拍賣會預展第53章 主僕矛盾第23章 如何解決空印案?第61章 黑麥與木薯,神種降臨!第6章 朱雄英的猜想第20章 爺爺你逗我呢?第6章 朱雄英的猜想第33章 壞了,爺爺不記得前世記憶了第220章 東察合臺汗國的決定第81章 沐勝的揭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