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9章 曹國公府

第189章 曹國公府

朱雄英接過聖旨,便準備乘着宮裡配的馬車前往曹國公府。

司設監掌理御用儀仗、輦輅,主要負責出行方面,司設監的主官是一個正四品太監,他見了朱雄英非常熱情,親自給朱雄英找來了作爲虞王專屬座駕的親王象輅。

一般情況下,皇室成員出行都是坐輅的,嗯,其實“輅”就是體積比較大、底盤比較高的馬車,一般分爲大輅、玉輅、金輅、象輅、木輅等型號,其中大輅、玉輅通常是皇帝用的,金輅是皇太子用的,而親王級別則用象輅。

親王象輅高度比皇太子金輅低六寸,輅座高度三尺多,輅亭則高五尺二寸,外面用的都是紅髹木裝飾,前面是推開式的雙開門,底下鋪着紅花毯,座椅上則墊着紅錦褥席輅內有椅靠、坐褥、帷幔、屏風、水壺、吃食架等設施,內飾則是金邊耀葉板和青地雕木五彩雲襯板,整體減震效果也很好,在城內道路行駛的話,車內基本沒有顛簸感,除了速度不及汽車外,坐着的體驗跟現代世界的豪華SUV沒什麼差別,甚至還要更寬敞一些。

很快,朱雄英就來到了李文忠的府邸。

李文忠的府邸坐落於京城的核心地段,三間五架的金漆大門,上面的獸面錫環怒目圓睜,而頂上的“曹國公府”四個鎏金大字,更是彰顯着主人的尊貴身份。

不是什麼人家都能稱“府”的,在大明只有親王郡王國公才能稱作“府”,而官員則稱“宅”,庶人只能稱“家”.若是穿越到了大明,自稱“宅男”,那人家聽了都要肅然起敬,心想這準是個官宦家的少爺。

而對於不同等級的府邸規制,朱元璋也做了明確的規定,而在觀構造上,郡王以下不許建歇山轉角、重欄重栱,不許有彩繪圖案,廳堂的房間數量根據官職的大小也有嚴格區別,一品到九品,分別是五間九架到三間七架不等,至於國公,則可以有前廳七間九架,中堂七間九架,後堂七間七架超大規制。

朱雄英下車後,便被門口的管家恭敬地迎了進去。

曹國公府跟他去過的秦王府相比只是規模縮水了不少,但該有的都有,家廟和廊、廡、庖、庫等從屋一應俱全,府內綠樹成蔭,假山池水相映成趣一派寧靜祥和的景象。

在管家的帶領下,朱雄英穿過曲徑通幽的迴廊,來到了府內中堂的大廳。

此時,剛換了常服的李文忠已經得知了朱雄英的到來,急忙迎了出來,顯得很是熱情。

李文忠是朱元璋的大侄子,而朱雄英則是李文忠的大侄子,雙方的親戚關係還是很近的,屬於是表親,但爲顯親近,一般不用“表”來稱呼。

“好侄兒,今日怎麼得空來我這裡?”李文忠笑着問道。

朱雄英躬身行禮,然後將袖中的聖旨拿出來給李文忠看了一下:“叔叔,皇爺爺有手諭,讓您統籌建造堤壩的工程。”

“稍待。”

李文忠並不知道朱雄英是來宣旨的,而接旨也有接旨的規矩,李文忠連忙側過身來站好,然後躬身行禮,身後曹國公府的奴僕則是垂首肅立。

不是所有聖旨都需要下跪的,根據大明制度,誥命、敕命、敕諭、諭告、宣告,這幾樣是必須跪聽的,但宣策和敕令,也就是俗稱“手諭”和“口諭”,接這種聖旨,接旨人只需躬身即可至於身邊的人,如果有功名在身則需要以扇作笏,擺出擋臉鞠躬的姿勢,無功名的人則需要垂首肅立,要是什麼都不懂庶民,就算不知道怎麼做失禮了也不會被追究責任,“禮不下庶人”就是這個意思。 朱雄英宣旨後,李文忠接過聖旨,仔細閱讀後臉色變得凝重起來,他深知這項任務的艱鉅性,但皇命難違,也只能盡力而爲。

“陛下還說什麼旁的事情了嗎?”

朱雄英搖搖頭,如實道:“那倒沒有。”

李文忠請朱雄英坐了下來,府中的僕人上了茶水喝了口茶後他擡頭看向朱雄英,問道:“好侄兒,你對此事有何看法?”

畢竟這件事情,是由朱雄英引起的,而且皇帝肯定不會無緣無故派朱雄英來宣旨,所以李文忠覺得,這裡面一定有些深意。

朱雄英沉吟片刻,也沒敢信口開河,而是謹慎地說道:“叔叔,我認爲建造堤壩還是頭等大事,但也不是說盲目去建。”

李文忠聽後點了點頭表示贊同:“侄兒說得有理那依你之見應該如何着手呢?”

這也是李文忠對朱雄英能力的小小測驗,朱雄英並不需要答得有多好,但最起碼要有個條理,若是他自己心中都沒譜,那李文忠就會覺得這事有些不靠譜弄這麼大架勢,恐怕有白折騰的風險。

“還是得對長江入海口的地理環境進行詳細的勘測,然後做好規劃,這個得看工部都水清吏司的安排,最好能跟地形結合起來因勢導之.而且還得跟當地百姓說清楚,既然是爲了保護他們自己的田產,沒道理徵召的民夫會不盡力。”

李文忠聽後點了點頭,這小子年紀輕輕就有如此見解,說話有條不紊,雖然沒有給出一個完整的計劃,但基本的思路都是正確的。

“對了叔叔,我這裡還有一份堤壩的構築圖,不一定完全對,但您可以參考一下,找擅長治河的工匠再看看改進一番。”

說着,朱雄英掏出了一張他手繪的草圖。

明代治理黃河的成功經驗很多,治理長江倒是少見,不過疏浚吳淞江等記錄也有一些,所以之前查到相關資料的時候,朱雄英就留意了一下具體的方法,如今一看果然能派上用場。

“束水衝沙法”這些治理黃河的法子就不說了,跟眼下的事情壓根不沾邊,但具體的堤壩構築法卻可以參考一二,畢竟是已經驗證過的成熟構築方法,有效治理了吳淞江和黃浦江,想來應對長江的洪災,也是能起到一定效果的。

第213章 工業化的基礎第220章 東察合臺汗國的決定第111章 殿試上怒噴海禁政策的解縉第204章 行會登記的後續影響第28章 小富婆的幫助第152章 抵達京城第82章 我真是古代穿越者第44章 朱元璋的兩個困擾第228章 外交方面的連鎖反應第69章 時空蟲洞的秘密第59章 上架感言第233章 風帆戰列艦下水第155章 被皇帝認證的先知第84章 朱雄英的長命鎖第181章 蒸汽時代第93章 朱棣:好侄兒,放學別跑!第233章 風帆戰列艦下水第47章 畝產三千斤!朱元璋的震撼第64章 女真人覆滅!第42章 土豆紅薯玉米種子第30章 朱棣的求證第179章 蓄水池之論,朱元璋的讚歎第98章 洪武二十年!第32章 爺爺你真是魂穿啊?!第140章 殺身之禍第144章 藍玉到來(感謝‘37天下無雙’的上第73章 卷什麼卷?出海吧!第91章 《赤腳醫生手冊》第137章 解縉的介紹信第15章 道衍覲見,陰陽炁海之謎!第118章 倭寇作亂之根源第132章 一石激起千層浪第88章 李景隆,咱還是低估你了!第163章 先找個狗頭軍師吧!第175章 鬼市第239章 李戰神問對第128章 蒸汽機模型帶來的震撼第154章 認親只是個開始第78章 下下籤第103章 考成法!文官噩夢降臨!第183章 長夜第35章 講《明史》的姜老師第163章 先找個狗頭軍師吧!第240章 雲南邊患第84章 朱雄英的長命鎖第77章 朱棣:永樂帝壞了海禁?我第一個不答第62章 邁不過去的檻,王朝週期律!第156章 先知的恐怖預言第15章 道衍覲見,陰陽炁海之謎!第237章 廢除海禁的初步構想第94章 朱標的推測:允炆就是“永樂帝”?第1章 爺爺,我想你了第223章 令人驚訝的鋼筋水泥城牆第200章 藍玉的小圈子第114章 “勝利號”風帆戰列艦圖紙第207章 劉日新:有一處新的陰陽炁海第174章 應天府第214章 大明的技術瓶頸第150章 你招惹了不該惹的人第55章 世界局勢與蒙古人的威脅第44章 朱元璋的兩個困擾第105章 捫心自問,回到大明的理由第219章 哈密城破,威震西域!第230章 大受震撼的日本南朝使團第168章 第一個預言應驗第135章 靴尖上的大明第10章 重新燃起希望的朱元璋第11章 李奶奶的過期藥第97章 馬戛爾尼進自來火鳥槍第233章 風帆戰列艦下水第145章 “上等人與狼”第49章 拍賣會預展第8章 “打俺”的真正含義第93章 朱棣:好侄兒,放學別跑!第222章 《西涼伎》第97章 馬戛爾尼進自來火鳥槍第217章 兀納失裡的恐懼第224章 來自鄭夢周的求救信第8章 “打俺”的真正含義第139章 觀音奴的心病第107章 我大明天下無敵啊!第189章 曹國公府第160章 被散養的藩王們第106章 藍玉的感激第41章 北失南補第117章 抗倭援朝!日本人的狼子野心第222章 《西涼伎》第227章 高麗使團第106章 藍玉的感激第74章 鄭和下西洋?第152章 抵達京城第119章 隆慶開關的巨大利益第148章 還有人敢欺負咱大孫?第108章 北元朝廷的困境第184章 袁珙的投名狀第130章 藍玉案第98章 洪武二十年!第200章 藍玉的小圈子第37章 老登,該爆金幣了!第106章 藍玉的感激
第213章 工業化的基礎第220章 東察合臺汗國的決定第111章 殿試上怒噴海禁政策的解縉第204章 行會登記的後續影響第28章 小富婆的幫助第152章 抵達京城第82章 我真是古代穿越者第44章 朱元璋的兩個困擾第228章 外交方面的連鎖反應第69章 時空蟲洞的秘密第59章 上架感言第233章 風帆戰列艦下水第155章 被皇帝認證的先知第84章 朱雄英的長命鎖第181章 蒸汽時代第93章 朱棣:好侄兒,放學別跑!第233章 風帆戰列艦下水第47章 畝產三千斤!朱元璋的震撼第64章 女真人覆滅!第42章 土豆紅薯玉米種子第30章 朱棣的求證第179章 蓄水池之論,朱元璋的讚歎第98章 洪武二十年!第32章 爺爺你真是魂穿啊?!第140章 殺身之禍第144章 藍玉到來(感謝‘37天下無雙’的上第73章 卷什麼卷?出海吧!第91章 《赤腳醫生手冊》第137章 解縉的介紹信第15章 道衍覲見,陰陽炁海之謎!第118章 倭寇作亂之根源第132章 一石激起千層浪第88章 李景隆,咱還是低估你了!第163章 先找個狗頭軍師吧!第175章 鬼市第239章 李戰神問對第128章 蒸汽機模型帶來的震撼第154章 認親只是個開始第78章 下下籤第103章 考成法!文官噩夢降臨!第183章 長夜第35章 講《明史》的姜老師第163章 先找個狗頭軍師吧!第240章 雲南邊患第84章 朱雄英的長命鎖第77章 朱棣:永樂帝壞了海禁?我第一個不答第62章 邁不過去的檻,王朝週期律!第156章 先知的恐怖預言第15章 道衍覲見,陰陽炁海之謎!第237章 廢除海禁的初步構想第94章 朱標的推測:允炆就是“永樂帝”?第1章 爺爺,我想你了第223章 令人驚訝的鋼筋水泥城牆第200章 藍玉的小圈子第114章 “勝利號”風帆戰列艦圖紙第207章 劉日新:有一處新的陰陽炁海第174章 應天府第214章 大明的技術瓶頸第150章 你招惹了不該惹的人第55章 世界局勢與蒙古人的威脅第44章 朱元璋的兩個困擾第105章 捫心自問,回到大明的理由第219章 哈密城破,威震西域!第230章 大受震撼的日本南朝使團第168章 第一個預言應驗第135章 靴尖上的大明第10章 重新燃起希望的朱元璋第11章 李奶奶的過期藥第97章 馬戛爾尼進自來火鳥槍第233章 風帆戰列艦下水第145章 “上等人與狼”第49章 拍賣會預展第8章 “打俺”的真正含義第93章 朱棣:好侄兒,放學別跑!第222章 《西涼伎》第97章 馬戛爾尼進自來火鳥槍第217章 兀納失裡的恐懼第224章 來自鄭夢周的求救信第8章 “打俺”的真正含義第139章 觀音奴的心病第107章 我大明天下無敵啊!第189章 曹國公府第160章 被散養的藩王們第106章 藍玉的感激第41章 北失南補第117章 抗倭援朝!日本人的狼子野心第222章 《西涼伎》第227章 高麗使團第106章 藍玉的感激第74章 鄭和下西洋?第152章 抵達京城第119章 隆慶開關的巨大利益第148章 還有人敢欺負咱大孫?第108章 北元朝廷的困境第184章 袁珙的投名狀第130章 藍玉案第98章 洪武二十年!第200章 藍玉的小圈子第37章 老登,該爆金幣了!第106章 藍玉的感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