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8章 還有人敢欺負咱大孫?

春日的京城,微風中夾雜着淡淡的花香,卻還沒到莫愁湖上半湖飄絮的時候,正是春遊的好時節。

不過,雖然秦淮河畔遊人如織,皇帝卻不能出去玩,還得悶在宮裡。

陽光透過雕花的窗櫺,斑駁地灑在奉天殿內,朱元璋坐在龍椅上,一如既往地批閱着堆積如山的奏章,他的眉頭緊鎖,目光如炬,手中的硃筆在紙上飛速地勾畫着,發出沙沙的聲響。

整個大殿內,除了朱元璋的批閱的動作,空氣彷彿都凝固了,只有那沙沙的筆聲和偶爾翻動紙張的聲音,在這肅靜的大殿內迴盪。

朱元璋的面容嚴肅而專注,當他停下筆思考的時候,陽光照在他的身上爲他鍍上了一層金色的光輝,就彷彿一座雕塑一般與外界隔絕,沉浸在自己的世界中他的眼中只有那些奏章,彷彿其他事情都與他無關。

沉思了片刻後,朱元璋開口道。

“外城既已築成,按照黃冊遷徙天下富戶到京城的事情,也該提上日程了,王景,你且起草一份底稿。”

“是,陛下。”在一旁始終沒出聲的王景恭聲應道。

因爲京城的人口越來越多,算上流動人口和國子監的生員,甚至逼近了百萬之數,在這個時代是不折不扣的巨城,所以擴建外城的計劃也早就提上了日程,直到今年才完工。

京城的外城周長一百八十里,把玄武湖都包了進去,一共有十六個城門,東爲姚芳、仙鶴、麒麟、滄波、高橋、雙橋六門,南爲上方、夾岡、鳳台、大馴象、大安德、小安德六門,西爲江東一門,北爲佛寧、上元、觀音三門,這也對應了京城的地理環境,西面臨江不需要太多城門,而北面則是軍營等地,只有南面和東面是蕪湖、宣城等地前往京城的通路,也是人口最集中的地方。

王景很快就草擬了一份底稿,朱元璋看了看,卻嫌棄王景的古文學派風格太過言簡意賅。

“既然是寫給百姓告知的,如何這般微言大義?罷了,咱自己寫。”

王景也是面露難色,沒辦法,打工人就是這麼難,領導的要求總是很難滿足。

“昔漢高祖徙天下豪富於關中,朕初不取,今天思之,京城乃天下根本,乃知事有當然,今欲令富民入京師,有司當驗丁產殷富,分遣其來”

事情一件事一件事來總能處理完,隨着時間的推移,小山般的奏章逐漸減少,朱元璋的眉頭也逐漸舒展,當他批完最後一份奏章時,太陽已經西沉,整個大殿被夕陽的餘暉籠罩,顯得格外寧靜。

朱元璋放下手中的硃筆,深吸一口氣,揮手示意臣僚和宦官都可以離開了。

四下無人的奉天殿裡,他靜靜地坐在那裡,目光深邃且幽遠,在思考着未來的路該如何走。

過去的一年,同樣發生了很多的大事,對於朝廷來說,最重要的好消息當然就是“黃冊”制度的貫徹落實。

經過漫長的核查,去年冬天的時候,大明十三個布政使司,上百個府,上千個州縣,終於全部完成了賦役黃冊的登記,而通過這次人口普查,朱元璋也終於弄清楚了他的帝國到底有多少子民如今大明按戶來算,合計一千六十八萬四千四百三十五戶;按人來算,則合計五千六百七十七萬四千五百六十一人。

不過有好消息,自然也有壞消息,那就是去年秋天黃河叕叕叕決堤了,自從宋金時期黃河奪淮入海以來,這條奔騰的巨龍就再也沒有被人所馴服過,元朝的脫脫倒是想把黃河治理好,可惜直接導致了那場“莫道石人一隻眼,挑動黃河天下反”的紅巾軍大起義去年一場秋雨過後,黃河從原武決堤,東經開封城北把周王一家差點給淹了,又東南經項城、穎上等地,至壽州正陽鎮入淮方纔消停,而這次決堤也直接導致了賈魯河與會通河直接淤塞死了,到現在還沒疏通完。

就在朱元璋琢磨着黃河這事到底該怎麼整的時候,王景卻去而復返,手裡還捏着一份抄錄來的電文。

“怎麼了?”朱元璋微微詫異按理說,若是沒有要緊事情,晚點發來的信息是不會在結束辦公後拿來打擾他的,通常會推遲到明天,畢竟皇帝也是人,下班了也不想再幹活了。

而這種情況,就意味着有緊急事件發生了,可朱元璋想了半天也沒想到會有什麼緊急事件,現在蒙古人早已不敢南下牧馬,造艦計劃一切順利,官吏們在考成法的驅策下兢兢業業,百姓能靠着高產作物吃飽飯也就基本不造反了,黃河也不會春天氾濫.還能有啥急事?

王景喘了口氣,面帶喜色道:“恭喜陛下,涼國公找到聖孫了!”

此言一出,朱元璋瞬間愣住,雙眼瞪大,彷彿難以置信,甚至懷疑自己的耳朵出了問題。

他猛地從龍椅上站起身來:“你再說一遍?可是真的?”

“千真萬確,陛下!”王景肯定地點頭,“涼國公剛剛通過軍中的電臺向武樓發來電文,他已經找到了聖孫並且覈驗了身份。”

因爲是軍方的電臺,所以是直接通皇宮武樓那邊的,軍機大臣也有權查看,實際上王景本來就是下班了順路去收電報,然後整理好,以便給明天的工作節省些時間。

朱元璋聽後激動不已,雙手有些難以自控的顫抖着接過了電文,一字一句地仔細閱讀。

看到是觀音奴找到了朱雄英的時候,朱元璋頗爲讚許的點了點頭,自己這個二兒子不爭氣不過觀音奴倒是一直做的很好,很讓朱元璋和馬皇后滿意。

看完整個電文後,朱元璋的眼中都閃爍起了一絲淚光,這是多年未曾有過的喜悅,大孫的失而復得,對於他來說,無疑是一個天大的好消息。

“好!好!好!”

朱元璋擦了一下眼睛,連聲讚歎,臉上漾起的笑容如春風般溫暖,讓王景都有些不適應今年還是頭一回見陛下這麼笑。

“真是天佑咱大明,天佑咱朱家啊!”

此刻的朱元璋,已經不再是那個威嚴的皇帝,而是一個普通的祖父,一個因爲找到失散多年的孫子而激動不已的老人,他的心中充滿了慶幸,彷彿這一刻,所有的煩惱都煙消雲散了,黃河都被他拋到了腦後。

“恭喜陛下!”王景亦是適時地說道。

而就在這時,又有一封來自藍玉的電報送了過來,卻是因爲一次無法發送太多訊息,而藍玉生怕遺漏,所以寫的比較詳細就前後分開發了兩封。

但看完了這封電報,朱元璋的面色卻不再如春風拂面,而是陰沉了下來。

“還有人敢欺負咱大孫?下令錦衣衛,徹查秦王府,務必把此事查清楚,若是有人敢阻攔,讓藍玉直接帶兵進西安城!”

第192章 父與子第13章 醫學奇蹟,戴思恭的震驚!第27章 王公們的質疑第93章 朱棣:好侄兒,放學別跑!第110章 天元帝身死,北元覆滅!第90章 咱真是瞎了眼,立了這麼個皇太孫第9章 馬皇后病危!第26章 道衍:若燕王不棄第201章 工業願景第220章 東察合臺汗國的決定第86章 您說我應該回到大明嗎?第169章 來根華子第52章 朱元璋:大孫能還陽?!第215章 焦煤鍊鋼法,工匠們的震驚!第237章 廢除海禁的初步構想第191章 李景隆:我能成爲大明戰神?第51章 土豆種植神書第207章 劉日新:有一處新的陰陽炁海第167章 帝王之術第223章 令人驚訝的鋼筋水泥城牆第190章 離家出走的表哥李景隆第115章 龍江造船廠大匠們的驚歎第76章 跨海徵日,可行否?第85章 穿越倒計時第189章 曹國公府第130章 藍玉案第238章 幼軍演習第99章 派往日本錦衣衛的回信第125章 大明版“杯酒釋兵權”第61章 黑麥與木薯,神種降臨!第149章 五爪龍牀,僭越之罪!第173章 禮有嫡子而無嫡孫第142章 還請王妃告訴我答案第104章 大明戰神還有第二代?第155章 被皇帝認證的先知第99章 派往日本錦衣衛的回信第234章 皇室海上貿易第187章 老朱力排衆議第7章 來自太子的質疑第127章 佛朗機炮與紅衣大炮,國公們的震驚第229章 大明版的外籍軍團第78章 下下籤第200章 藍玉的小圈子第159章 東宮屬官們的勸諫第178章 爆火的湖景別墅,藩王們的震驚!第98章 洪武二十年!第157章 新手引導任務:熟悉皇宮環境第60章 憤怒的朱元璋【求首訂!】第205章 秦嶺蟲洞再次開啓第65章 來自龍虎山的線索第52章 朱元璋:大孫能還陽?!第58章 清朝是怎麼回事?第208章 天降暴雨,第二個預言應驗第13章 醫學奇蹟,戴思恭的震驚!第113章 航海展與古董航海儀器第95章 你剛纔說話的語氣,四叔不喜歡第26章 道衍:若燕王不棄第40章 天亡大明!朱元璋的恐懼第234章 皇室海上貿易第128章 蒸汽機模型帶來的震撼第214章 大明的技術瓶頸第13章 醫學奇蹟,戴思恭的震驚!第215章 焦煤鍊鋼法,工匠們的震驚!第17章 如何守住漩渦的秘密?第193章 幼軍之議第44章 朱元璋的兩個困擾第37章 老登,該爆金幣了!第137章 解縉的介紹信第200章 藍玉的小圈子第176章 聖孫駕到,統統閃開第16章 敕封聖孫?呂氏的警覺第131章 如何確認身份【求保底月票!】第167章 帝王之術第205章 秦嶺蟲洞再次開啓第49章 拍賣會預展第23章 如何解決空印案?第63章 如何讓大明擺脫宿命?第208章 天降暴雨,第二個預言應驗第174章 應天府第139章 觀音奴的心病第54章 清朝滅亡明朝?朱元璋的驚駭!第141章 四海商會第175章 鬼市第122章 秦嶺中發生的咄咄怪事第102章 新式火銃帶來的震撼第235章 南方局勢第34章 神器試驗成功,國公們的震驚!第64章 女真人覆滅!第3章 爺爺你穿越到大明瞭?第76章 跨海徵日,可行否?第57章 姜老師講內卷第169章 來根華子第156章 先知的恐怖預言第128章 蒸汽機模型帶來的震撼第56章 金盃共汝飲,白刃不相饒第241章 教官到來第187章 老朱力排衆議第131章 如何確認身份【求保底月票!】第67章 徐達背疽!第8章 “打俺”的真正含義
第192章 父與子第13章 醫學奇蹟,戴思恭的震驚!第27章 王公們的質疑第93章 朱棣:好侄兒,放學別跑!第110章 天元帝身死,北元覆滅!第90章 咱真是瞎了眼,立了這麼個皇太孫第9章 馬皇后病危!第26章 道衍:若燕王不棄第201章 工業願景第220章 東察合臺汗國的決定第86章 您說我應該回到大明嗎?第169章 來根華子第52章 朱元璋:大孫能還陽?!第215章 焦煤鍊鋼法,工匠們的震驚!第237章 廢除海禁的初步構想第191章 李景隆:我能成爲大明戰神?第51章 土豆種植神書第207章 劉日新:有一處新的陰陽炁海第167章 帝王之術第223章 令人驚訝的鋼筋水泥城牆第190章 離家出走的表哥李景隆第115章 龍江造船廠大匠們的驚歎第76章 跨海徵日,可行否?第85章 穿越倒計時第189章 曹國公府第130章 藍玉案第238章 幼軍演習第99章 派往日本錦衣衛的回信第125章 大明版“杯酒釋兵權”第61章 黑麥與木薯,神種降臨!第149章 五爪龍牀,僭越之罪!第173章 禮有嫡子而無嫡孫第142章 還請王妃告訴我答案第104章 大明戰神還有第二代?第155章 被皇帝認證的先知第99章 派往日本錦衣衛的回信第234章 皇室海上貿易第187章 老朱力排衆議第7章 來自太子的質疑第127章 佛朗機炮與紅衣大炮,國公們的震驚第229章 大明版的外籍軍團第78章 下下籤第200章 藍玉的小圈子第159章 東宮屬官們的勸諫第178章 爆火的湖景別墅,藩王們的震驚!第98章 洪武二十年!第157章 新手引導任務:熟悉皇宮環境第60章 憤怒的朱元璋【求首訂!】第205章 秦嶺蟲洞再次開啓第65章 來自龍虎山的線索第52章 朱元璋:大孫能還陽?!第58章 清朝是怎麼回事?第208章 天降暴雨,第二個預言應驗第13章 醫學奇蹟,戴思恭的震驚!第113章 航海展與古董航海儀器第95章 你剛纔說話的語氣,四叔不喜歡第26章 道衍:若燕王不棄第40章 天亡大明!朱元璋的恐懼第234章 皇室海上貿易第128章 蒸汽機模型帶來的震撼第214章 大明的技術瓶頸第13章 醫學奇蹟,戴思恭的震驚!第215章 焦煤鍊鋼法,工匠們的震驚!第17章 如何守住漩渦的秘密?第193章 幼軍之議第44章 朱元璋的兩個困擾第37章 老登,該爆金幣了!第137章 解縉的介紹信第200章 藍玉的小圈子第176章 聖孫駕到,統統閃開第16章 敕封聖孫?呂氏的警覺第131章 如何確認身份【求保底月票!】第167章 帝王之術第205章 秦嶺蟲洞再次開啓第49章 拍賣會預展第23章 如何解決空印案?第63章 如何讓大明擺脫宿命?第208章 天降暴雨,第二個預言應驗第174章 應天府第139章 觀音奴的心病第54章 清朝滅亡明朝?朱元璋的驚駭!第141章 四海商會第175章 鬼市第122章 秦嶺中發生的咄咄怪事第102章 新式火銃帶來的震撼第235章 南方局勢第34章 神器試驗成功,國公們的震驚!第64章 女真人覆滅!第3章 爺爺你穿越到大明瞭?第76章 跨海徵日,可行否?第57章 姜老師講內卷第169章 來根華子第156章 先知的恐怖預言第128章 蒸汽機模型帶來的震撼第56章 金盃共汝飲,白刃不相饒第241章 教官到來第187章 老朱力排衆議第131章 如何確認身份【求保底月票!】第67章 徐達背疽!第8章 “打俺”的真正含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