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3章 如何讓大明擺脫宿命?

第63章 如何讓大明擺脫宿命?

三百年?

王朝週期律?

聽到這個答案,朱元璋剛想繼續追問下去,但陰陽炁海卻已經消散無蹤。

這次陰陽炁海的開啓,對於大明來說,收穫無疑是非常巨大的。

除了獲得了關於“清朝”這個敵人的信息以外,還得到了大量的無線電臺和高產作物種子,唯一的問題,就是王朝週期律這一天機。

但陰陽炁海的消失,還是讓朱元璋如鯁在喉一般,有些難受。

看着身邊的那些軍機大臣們,朱元璋問道。

“三百年王朝週期律,是怎麼回事?諸位都是飽讀詩書的大儒,給咱解答解答。”

“這”

幾位軍機大臣沉吟片刻。

王景率先說道:“若是不算夏商周,以秦漢爲始,秦十五年,西漢二百年,新十五年,東漢二百年,晉一百五十年,隋四十年,唐三百年,兩宋相加亦是堪堪三百年,元不足百年確實王朝基本三百年就到頭了。”

“那這王朝週期律,爲何給王朝大限定了三百年這個數?你素來是有學識文采的,好好想想。”

王景當然是有學識的,他少時便聰敏異常,博覽羣書,文采亦是非凡,所寫文章高深雄健,深得古人文風精髓,乃是此時大明文壇古文學派的執牛耳者,被讚譽爲“上繼屈宋,下並班馬”。

洪武十二年的時候,朱元璋就把他徵召爲翰林院值日官,隨班朝見,後來又提拔爲當值夜班的聽事官,繼而外放地方,又召回京內擔任軍機大臣,短短六年時間就爬到了這個位置,而且始終在朱元璋身邊打轉,可以說是朱元璋一手提拔的親信文臣。

但有學識和文采,不代表有急智,一時半會讓王景把這所謂“三百年王朝週期律”想出來,還真是難爲他了。

眼見王景在早春的寒風中額頭見汗,身邊想了好一會兒的董倫連忙出聲道:“臣以爲,所謂王朝週期律,應該是脫不出人地之間的干係。”

從人地矛盾出發,對於王朝週期律,董倫只是簡單地幾句話,就給出了爲何王朝壽命只有三百年的猜想。

歷代王朝在開國時幾乎都是經歷戰亂人口銳減,百廢待興的狀態,而當時的開國君主,能打下江山也註定了是一代人傑,必然會與民生息,人口開始逐漸恢復,而恢復兩三代達到頂峰,便是盛世出現.

而後經過漫長的兼併,富者田連阡陌,貧者無立錐之地,當人口總量達到了土地糧食產量的極限,就必然會爆發動亂.災荒、起義、叛亂、遊牧部落入侵等等,推翻現有的王朝,人口再次銳減用來適應土地糧食產量。

可就是這些並不複雜的話語,朱元璋的內心,被深深地觸動了。

人地矛盾,說穿了就是人多地少吃不飽飯,所以大家要起來造反嘛,多簡單的道理,沒什麼難以理解的。

但道理是道理,當朱元璋回憶起了自己小時候一家人被餓死,自己四處乞討餓的眼冒金星,然後從軍征戰登上九五之尊的寶座,最後建立大明恢復人口經濟的整個過程,意識到了這個道理貫穿了自己的一生,卻有了一種微妙的宿命感。

原來,自己雖然很偉大,但在大孫說的這個“王朝週期律”下,也不過是其中的一環。

而歷史,正在一輪又一輪的不斷重演着。

所謂“秦人不暇自哀,而後人哀之;後人哀之而不鑑之,亦使後人而復哀後人也”便是這個道理。

那麼,自己又能做些什麼呢?

自己能夠讓大明擺脫王朝週期律的命運嗎?

當煌煌天機,毫無遮攔地呈現在了自己的眼前,朱元璋感到了分外的無力。

他是皇帝,但他也只是一介凡人。

面對浩浩湯湯的歷史洪流,朱元璋不知道自己,究竟能做些什麼,來讓大明不要踏進那個必然踏入的漩渦。 或許,他也可以什麼也不做。

但什麼也不做的話,他還是那個朱元璋嗎?

“父皇勿憂,如今大明有了這些高產作物的種子,百姓不會吃不飽飯的。”

見朱元璋面有憂色,身後兩步的朱標低聲勸慰道。

朱元璋沒說話,只是搖了搖頭。

朱標沒有當過農民,很多事情他不懂,有了高產作物的種子,只能保證百姓在災年餓不死,卻控制不了人口的增長,實際上,越是吃得飽,人口增長的速度就越快。

因爲對於農民來說,勞動力,同樣也是農業生產的重要資源。

老百姓見地裡產出的糧食能夠養活一家老小,甚至綽綽有餘,那麼一定會琢磨着生娃,讓家裡有更多的勞動力,這些勞動力生下來過幾年就能幫忙,十幾年就能下地,而勞動力越多,就能讓這個家庭在村裡有更高的地位,只要養得起,完全就是越生越賺。

所以,高產作物能解決小冰河期的問題,卻解決不了王朝週期律的問題。

“諸卿覺得,這王朝週期律,該如何解決?”

這個問題,引發了衆人的深思。

很多人都想到,這樣說來,之所以宋朝能夠苟延殘喘那麼久,跟外族不斷入侵是脫不開干係的,契丹人、女真人、蒙古人這種類似一刀一刀切肉的異族入侵,不斷地戰亂讓宋朝的人地矛盾得以不斷緩解,陰差陽錯之下,反而幫助宋朝的統治階層搖搖晃晃的站穩了,沒有滅亡於內部的農民起義。

但對於大明來說,王朝週期律,顯然不能依靠不斷被異族入侵來解決,畢竟大明又不是鐵血大宋,燕雲十六州既然收復了,就沒有再割出去的道理。

大明的骨氣還是有的,除非你把大明皇帝殺了,不然燕雲十六州,永遠都不可能被異族奪走。

而且,即便是宋朝靠着外部壓力穩住了內部的局勢,最後還是沒有逃脫出三百年王朝週期律的宿命。

所以,這條路顯然也是走不通的。

那麼,到底該如何讓大明擺脫王朝週期律的宿命呢?

“回去想,三天之後,都給咱寫個條陳上來。”

知道這些人一時半會兒也想不明白,朱元璋壓下了心頭的焦慮,下令道。

隨後,朱元璋又對曹國公李文忠說道:“五軍都督府現在就開始準備對遼東的戰事,冰雪消融以後,進攻納哈出,剿滅女真人!”

“剿滅到何種程度?”李文忠小心地請示道。

“毀其巢穴,絕其種類。”

歷史類最高均訂作品,你絕對不能錯過的好書!

(本章完)

第214章 大明的技術瓶頸第106章 藍玉的感激第138章 觀音奴:此人不是太子殿下嗎?第1章 爺爺,我想你了第123章 朱雄英的穿越準備第155章 被皇帝認證的先知第17章 如何守住漩渦的秘密?第78章 下下籤第143章 長命鎖,觀音奴的震驚!第65章 來自龍虎山的線索第50章 沐錦月的決定第81章 沐勝的揭秘第190章 離家出走的表哥李景隆第110章 天元帝身死,北元覆滅!第237章 廢除海禁的初步構想第58章 清朝是怎麼回事?第185章 塌坊建立,第一個任務圓滿完成第138章 觀音奴:此人不是太子殿下嗎?第209章 衆志成城第12章 大孫不會害你第229章 大明版的外籍軍團第225章 幼軍初立(八千字大章)第159章 東宮屬官們的勸諫第194章 行會監管,自船幫始第140章 殺身之禍第214章 大明的技術瓶頸第230章 大受震撼的日本南朝使團第226章 火器化部隊的想法第109章 千里鏡作用完美髮揮第77章 朱棣:永樂帝壞了海禁?我第一個不答第137章 解縉的介紹信第170章 真是個烏鴉嘴第18章 簽訂合同,拿下土地!第81章 沐勝的揭秘第153章 我在地府那些年第1章 爺爺,我想你了第155章 被皇帝認證的先知第169章 來根華子第40章 天亡大明!朱元璋的恐懼第147章 等等,我啥時候去地府了!第210章 抗洪勝利,李文忠的欣賞第175章 鬼市第102章 新式火銃帶來的震撼第51章 土豆種植神書第101章 爺爺想做海貿生意?缺錢有辦法啊第232章 五京之議第138章 觀音奴:此人不是太子殿下嗎?第209章 衆志成城第25章 咱大孫果然是有辦法的!第191章 李景隆:我能成爲大明戰神?第173章 禮有嫡子而無嫡孫第155章 被皇帝認證的先知第227章 高麗使團第158章 嗑死膽大的,嚇死膽小的第232章 五京之議第27章 王公們的質疑第47章 畝產三千斤!朱元璋的震撼第89章 朱元璋:老四,你真行啊!第129章 爺爺是什麼品級?第12章 大孫不會害你第184章 袁珙的投名狀第150章 你招惹了不該惹的人第16章 敕封聖孫?呂氏的警覺第40章 天亡大明!朱元璋的恐懼第73章 卷什麼卷?出海吧!第155章 被皇帝認證的先知第41章 北失南補第10章 重新燃起希望的朱元璋第199章 鎮江龍王節,蒸汽船亮相第192章 父與子第57章 姜老師講內卷第97章 馬戛爾尼進自來火鳥槍第222章 《西涼伎》第222章 《西涼伎》第223章 令人驚訝的鋼筋水泥城牆第220章 東察合臺汗國的決定第90章 咱真是瞎了眼,立了這麼個皇太孫第96章 關於張居正改革的筆記第176章 聖孫駕到,統統閃開第117章 抗倭援朝!日本人的狼子野心第45章 日防夜防,家賊難防第173章 禮有嫡子而無嫡孫第174章 應天府第200章 藍玉的小圈子第47章 畝產三千斤!朱元璋的震撼第136章 初遇解縉第207章 劉日新:有一處新的陰陽炁海第156章 先知的恐怖預言第141章 四海商會第86章 您說我應該回到大明嗎?第120章 白銀貨幣化與一條鞭法第126章 陰陽炁海最後一次開啓第98章 洪武二十年!第80章 郭桓案爆發!第41章 北失南補第191章 李景隆:我能成爲大明戰神?第155章 被皇帝認證的先知第58章 清朝是怎麼回事?第228章 外交方面的連鎖反應第111章 殿試上怒噴海禁政策的解縉
第214章 大明的技術瓶頸第106章 藍玉的感激第138章 觀音奴:此人不是太子殿下嗎?第1章 爺爺,我想你了第123章 朱雄英的穿越準備第155章 被皇帝認證的先知第17章 如何守住漩渦的秘密?第78章 下下籤第143章 長命鎖,觀音奴的震驚!第65章 來自龍虎山的線索第50章 沐錦月的決定第81章 沐勝的揭秘第190章 離家出走的表哥李景隆第110章 天元帝身死,北元覆滅!第237章 廢除海禁的初步構想第58章 清朝是怎麼回事?第185章 塌坊建立,第一個任務圓滿完成第138章 觀音奴:此人不是太子殿下嗎?第209章 衆志成城第12章 大孫不會害你第229章 大明版的外籍軍團第225章 幼軍初立(八千字大章)第159章 東宮屬官們的勸諫第194章 行會監管,自船幫始第140章 殺身之禍第214章 大明的技術瓶頸第230章 大受震撼的日本南朝使團第226章 火器化部隊的想法第109章 千里鏡作用完美髮揮第77章 朱棣:永樂帝壞了海禁?我第一個不答第137章 解縉的介紹信第170章 真是個烏鴉嘴第18章 簽訂合同,拿下土地!第81章 沐勝的揭秘第153章 我在地府那些年第1章 爺爺,我想你了第155章 被皇帝認證的先知第169章 來根華子第40章 天亡大明!朱元璋的恐懼第147章 等等,我啥時候去地府了!第210章 抗洪勝利,李文忠的欣賞第175章 鬼市第102章 新式火銃帶來的震撼第51章 土豆種植神書第101章 爺爺想做海貿生意?缺錢有辦法啊第232章 五京之議第138章 觀音奴:此人不是太子殿下嗎?第209章 衆志成城第25章 咱大孫果然是有辦法的!第191章 李景隆:我能成爲大明戰神?第173章 禮有嫡子而無嫡孫第155章 被皇帝認證的先知第227章 高麗使團第158章 嗑死膽大的,嚇死膽小的第232章 五京之議第27章 王公們的質疑第47章 畝產三千斤!朱元璋的震撼第89章 朱元璋:老四,你真行啊!第129章 爺爺是什麼品級?第12章 大孫不會害你第184章 袁珙的投名狀第150章 你招惹了不該惹的人第16章 敕封聖孫?呂氏的警覺第40章 天亡大明!朱元璋的恐懼第73章 卷什麼卷?出海吧!第155章 被皇帝認證的先知第41章 北失南補第10章 重新燃起希望的朱元璋第199章 鎮江龍王節,蒸汽船亮相第192章 父與子第57章 姜老師講內卷第97章 馬戛爾尼進自來火鳥槍第222章 《西涼伎》第222章 《西涼伎》第223章 令人驚訝的鋼筋水泥城牆第220章 東察合臺汗國的決定第90章 咱真是瞎了眼,立了這麼個皇太孫第96章 關於張居正改革的筆記第176章 聖孫駕到,統統閃開第117章 抗倭援朝!日本人的狼子野心第45章 日防夜防,家賊難防第173章 禮有嫡子而無嫡孫第174章 應天府第200章 藍玉的小圈子第47章 畝產三千斤!朱元璋的震撼第136章 初遇解縉第207章 劉日新:有一處新的陰陽炁海第156章 先知的恐怖預言第141章 四海商會第86章 您說我應該回到大明嗎?第120章 白銀貨幣化與一條鞭法第126章 陰陽炁海最後一次開啓第98章 洪武二十年!第80章 郭桓案爆發!第41章 北失南補第191章 李景隆:我能成爲大明戰神?第155章 被皇帝認證的先知第58章 清朝是怎麼回事?第228章 外交方面的連鎖反應第111章 殿試上怒噴海禁政策的解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