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0章 遠洋艦隊花費,朱元璋的煩惱

朱元璋是一個說幹就幹的人,很快,他就把大明水師如今實際上的負責人,南安侯俞通源召了過來。

此前說過,大明水師的前身是巢湖水師,在統一戰爭中又收編了其擊敗的鄱陽湖水師和太湖水師。

當年巢湖水師,是由兩家豪強率領的,一家是廖永忠、廖永安兄弟,另一家則是俞廷玉和他的三個兒子俞通海、俞通源、俞通淵。

而爲什麼現在大明水師沒有廖家兄弟的身影,則是因爲在元末戰亂時,廖永安就在太湖與張士誠的太湖水師鏖戰,最終兵敗被俘,拒不投降後去世.而廖永忠則活的稍久一點,作爲水師統領,帶領水師參與了平定福建、兩廣的戰役,洪武八年三月,廖永忠因僭用龍鳳等違法之事被賜死,從此水師易主,進入了俞家手中。

廖家兄弟兩人的死因都有些微妙,這裡面不乏明軍內部的派系鬥爭,因爲當初廖永安是有機會活的,當時徐達擒獲了張士誠的弟弟張士德,張士誠派人和朱元璋商量以廖永安換張士德,然而蹊蹺的是,最後張士德被斬了.至於廖永忠所謂的僭越,則更多的被人聯想到他去滁州接小明王韓林兒迴應天的時候,韓林兒至瓜步時詭異地船翻而死,而其他人卻安然無恙的事情。

總之,廖家這支原始股股東,在大明軍界已經物理消失了,大明水師中俞家一家獨大,而俞家之所以能拿到水師的控制權,除了歷史淵源以外,還有一個重要因素,那就是在明軍內部的派系中,俞家是跟着徐達那一撥的。

俞家父子三人中,俞廷玉死的比較早,在統一戰爭的時候攻安慶之役戰死了,長子俞通海也在征討張士誠的最後一戰裡,進攻桃花塢被流矢射中,傷重不治身亡,所以俞家現在剩下的是老二俞通源和老三俞通淵這兩兄弟俞通源全程參與了洪武開國的歷次戰役,並且作爲副將跟徐達鎮撫過甘肅,可謂是資歷將領,俞通淵則常年跟隨徐達征戰秦、隴、燕、趙等地,不過相比於他二哥,俞通淵現在還是一個平平無奇的都督僉事,在歷史上等他嶄露頭角,得是捕魚兒海之戰了,再次出場就是在白溝河之戰中作爲豹韜衛指揮使戰歿。

說回眼下,奉天殿里正在等待皇帝到來的南安侯俞通源其實有些茫然,因爲他不知道皇帝爲什麼要找他。

統領大明水師這個差事,其實現在並不是什麼肥差,而且待在這個位置上,基本就沒什麼發展前途了,所以當初廖永忠被賜死,皇帝讓他從陸師回來繼續統領水師,俞通源是不太樂意的,而結果也正如他所料,水師在大明軍中處於鄙視鏈最底端,而且因爲沒有了用武之地,所以十多年來都處於可持續性的衰落之中,士卒年老久不操練,船隻更是破敗不堪,除了偶爾巡邏緝私以外,水師幾乎沒有任何事情可做。

而朱元璋到來後,開口的第一句話,更是把俞通源給問懵了。

“俞卿,咱問你,若是要跨海徵日,暫以十萬人計,現在的水師可能承擔?”

俞通源低着頭,小心翼翼地回答道:“陛下,若是要跨海徵日,無論是從山東登州出發,還是從浙江舟山出發,以水師現有的家當,都無法承擔十萬人的規模。”

“那能承擔多少人?”

俞通源的話,讓滿懷熱情的朱元璋心涼了半截:“怕是一萬人都承擔不了.陛下,咱們水師的船隻,基本都是內河船隻與近海船隻,而內河船隻與近海船隻,跟遠洋船隻是不一樣的。”

朱元璋蹙眉問道:“怎麼個不一樣法,你給咱說說。”

“現在水師絕大部分的艦船都是沙船,這種船平底,方頭方艄,船身寬,吃水淺,多桅多帆,只適合內河或者近海航行,遠洋航行遇到風浪很容易翻船。而想要遠洋航行,就需要福船,這種船底尖上闊,首尾高昂,兩側有護板,吃水深,穩定性好,適航於海闊水深,浪大風急的環境。”

“那如果現在開始造福船,需要新添多少艦船、人手,花費幾何?”

俞通源老實答道:“如果要供十萬大軍跨海徵日之用,至少要五百艘各類遠洋艦船,其中以兩千料和一千五百料的福船爲主,其他船隻則包括運輸船隊所需要的糧食以及後勤供應物品的糧船、專門用來儲存和運輸淡水的水船、作爲海上偵查的馬船等等至於人手,水手需新募集三萬人左右,花費的話主要在於新建船廠、招募船工、運輸巨木以及其他所需材料,材料的大頭是巨木,因爲福船的船底需有縱貫前後長約十丈的巨大龍骨。”

十丈?

朱元璋擡頭看了看奉天殿的金絲楠木承重柱,有了具體的概念。

奉天殿作爲皇宮最重要的宮殿,也就是民間俗稱的“金鑾殿”,上承檐廡殿頂,坐於三層漢臺階之上,整體面闊九間,進深五間,在數據上算則是廣三十丈,深十五丈,高十二丈。也就是說,造一個遠洋艦隊,需要數百根奉天殿承重柱級別的巨木?!

朱元璋回想起了當初營建皇宮時的花費,不禁眼前一黑。

這種級別的巨木,只有雲貴川的深山老林裡有,尋找、砍伐、運輸.一根巨木的花費,就堪比等重的黃金。

當然,如果不算人力,那麼這個成本會極大下降,但問題是,就算用徭役白嫖百姓,百姓也受不了啊,進山找木頭,不僅要耗費數月甚至一年的時間,而且山裡瘴氣、毒物、猛獸遍佈,都威脅着百姓的生命,即便找到了,也需要通過人力把將近三十米長的巨木從深山中運到河邊,必須要上百人肩扛手提,山路一旦遇險,那就都得死。

在歷史上,明宅宗萬曆時期,工部的王德完和御史況上進在給萬曆的奏章中就曾說過此事,爲了運輸幾根巨木,數年內一個縣城中便死了近千人,以至於鬧出了造反事件。

俞通源見皇帝半天沒說話,謹慎地擡頭窺視了一眼,發現皇帝面色不善,這才意識到自己好像忘說了什麼。

“陛下,福船龍骨雖非數百年成材大木不可,但並非需要金絲楠木,而是以松木、杉木爲宜。”

朱元璋聽聞此言,方纔明白過來,原來是自己想岔了,不過,雖然不是金絲楠木,但十丈長的松木、杉木,成本也沒便宜到哪去。

但不管怎麼說,對於封建帝王來說,人力成本都不是最大的成本,因爲有徭役和徵丁這兩個手段在,無論是招募水手還是船工,亦或是徵發百姓尋找、砍伐、運輸巨木,花費都不算特別大。

所以,主要成本就在於新建船廠以及批量建造福船。

一艘福船的造價,根據噸位不同,按照洪武年間尚未貶值的銀價來說,大約在4500兩到6000兩白銀之間,按一千五百料福船和兩千料福船各二百艘計算,那就是210萬兩白銀,再加上建造船廠的費用,至少需要250萬兩白銀,大明每年的實物稅收摺合成白銀,大約在900萬兩左右,財政盈餘摺合成白銀,則只有30-40萬兩。

也就是說,朱元璋想要建造一支足夠支撐起跨海徵日級別的遠洋艦隊,就要把國庫全部的家底都填進去,並且在未來數年乃至十餘年內,不斷投入財政盈餘進行維持。

可是,國庫的家底都投入到建造遠洋艦隊船隻上,其他事情不幹了嗎?那肯定是不可能的,所以需要額外籌集一筆造艦資金。

現在的主要問題成了“遠征日本獲取金山銀山,必須要有遠洋艦船,建造遠洋艦船需要大量金錢,國庫沒這麼多錢”。

沒船搞不了錢,沒錢搞不了船,悖論了屬於是。

俞通源告退後,朱元璋陷入了沉思,到底怎麼才能搞到這麼一大筆用來造艦的錢?

就在他沉思之際,馬三保忽然來報。

“陛下,鐘山聖孫壇的陰陽炁海已經開啓了!”

第202章 朱雄英的反行業壟斷調查第55章 世界局勢與蒙古人的威脅第176章 聖孫駕到,統統閃開第35章 講《明史》的姜老師第228章 外交方面的連鎖反應第124章 出現在別古崖的古代獵戶第3章 爺爺你穿越到大明瞭?第110章 天元帝身死,北元覆滅!第224章 來自鄭夢周的求救信第223章 令人驚訝的鋼筋水泥城牆第142章 還請王妃告訴我答案第81章 沐勝的揭秘第203章 皇商們的屈服第103章 考成法!文官噩夢降臨!第164章 登錄在野謀士:道衍第139章 觀音奴的心病第37章 老登,該爆金幣了!第3章 爺爺你穿越到大明瞭?第219章 哈密城破,威震西域!第70章 身上不屬於現代的痕跡第119章 隆慶開關的巨大利益第132章 一石激起千層浪第47章 畝產三千斤!朱元璋的震撼第183章 長夜第35章 講《明史》的姜老師第52章 朱元璋:大孫能還陽?!第77章 朱棣:永樂帝壞了海禁?我第一個不答第35章 講《明史》的姜老師第163章 先找個狗頭軍師吧!第200章 藍玉的小圈子第127章 佛朗機炮與紅衣大炮,國公們的震驚第222章 《西涼伎》第204章 行會登記的後續影響第54章 清朝滅亡明朝?朱元璋的驚駭!第100章 遠洋艦隊花費,朱元璋的煩惱第178章 爆火的湖景別墅,藩王們的震驚!第160章 被散養的藩王們第153章 我在地府那些年第129章 爺爺是什麼品級?第217章 兀納失裡的恐懼第102章 新式火銃帶來的震撼第214章 大明的技術瓶頸第76章 跨海徵日,可行否?第81章 沐勝的揭秘第176章 聖孫駕到,統統閃開第22章 朱元璋:所有人都瞞着咱!第104章 大明戰神還有第二代?第27章 王公們的質疑第22章 朱元璋:所有人都瞞着咱!第75章 世界地勢圖!震撼無比的大明衆人!第151章 來自朱樉的怨恨第37章 老登,該爆金幣了!第68章 朱棣獻策,道衍密謀第37章 老登,該爆金幣了!第126章 陰陽炁海最後一次開啓第139章 觀音奴的心病第159章 東宮屬官們的勸諫第197章 內帑的錢不能真躺着啊第183章 長夜第25章 咱大孫果然是有辦法的!第74章 鄭和下西洋?第157章 新手引導任務:熟悉皇宮環境第20章 爺爺你逗我呢?第76章 跨海徵日,可行否?第19章 辦公室中的線索第39章 冰封四百年?第219章 哈密城破,威震西域!第228章 外交方面的連鎖反應第34章 神器試驗成功,國公們的震驚!第64章 女真人覆滅!第194章 行會監管,自船幫始第179章 蓄水池之論,朱元璋的讚歎第39章 冰封四百年?第108章 北元朝廷的困境第5章 洪武寶鈔的價值第185章 塌坊建立,第一個任務圓滿完成第161章 朱允熥第118章 倭寇作亂之根源第53章 主僕矛盾第46章 朱允炆:這啥啊?揪一株!第106章 藍玉的感激第178章 爆火的湖景別墅,藩王們的震驚!第202章 朱雄英的反行業壟斷調查第9章 馬皇后病危!第235章 南方局勢第115章 龍江造船廠大匠們的驚歎第159章 東宮屬官們的勸諫第76章 跨海徵日,可行否?第138章 觀音奴:此人不是太子殿下嗎?第47章 畝產三千斤!朱元璋的震撼第96章 關於張居正改革的筆記第77章 朱棣:永樂帝壞了海禁?我第一個不答第104章 大明戰神還有第二代?第40章 天亡大明!朱元璋的恐懼第9章 馬皇后病危!第96章 關於張居正改革的筆記第3章 爺爺你穿越到大明瞭?第130章 藍玉案第5章 洪武寶鈔的價值第175章 鬼市
第202章 朱雄英的反行業壟斷調查第55章 世界局勢與蒙古人的威脅第176章 聖孫駕到,統統閃開第35章 講《明史》的姜老師第228章 外交方面的連鎖反應第124章 出現在別古崖的古代獵戶第3章 爺爺你穿越到大明瞭?第110章 天元帝身死,北元覆滅!第224章 來自鄭夢周的求救信第223章 令人驚訝的鋼筋水泥城牆第142章 還請王妃告訴我答案第81章 沐勝的揭秘第203章 皇商們的屈服第103章 考成法!文官噩夢降臨!第164章 登錄在野謀士:道衍第139章 觀音奴的心病第37章 老登,該爆金幣了!第3章 爺爺你穿越到大明瞭?第219章 哈密城破,威震西域!第70章 身上不屬於現代的痕跡第119章 隆慶開關的巨大利益第132章 一石激起千層浪第47章 畝產三千斤!朱元璋的震撼第183章 長夜第35章 講《明史》的姜老師第52章 朱元璋:大孫能還陽?!第77章 朱棣:永樂帝壞了海禁?我第一個不答第35章 講《明史》的姜老師第163章 先找個狗頭軍師吧!第200章 藍玉的小圈子第127章 佛朗機炮與紅衣大炮,國公們的震驚第222章 《西涼伎》第204章 行會登記的後續影響第54章 清朝滅亡明朝?朱元璋的驚駭!第100章 遠洋艦隊花費,朱元璋的煩惱第178章 爆火的湖景別墅,藩王們的震驚!第160章 被散養的藩王們第153章 我在地府那些年第129章 爺爺是什麼品級?第217章 兀納失裡的恐懼第102章 新式火銃帶來的震撼第214章 大明的技術瓶頸第76章 跨海徵日,可行否?第81章 沐勝的揭秘第176章 聖孫駕到,統統閃開第22章 朱元璋:所有人都瞞着咱!第104章 大明戰神還有第二代?第27章 王公們的質疑第22章 朱元璋:所有人都瞞着咱!第75章 世界地勢圖!震撼無比的大明衆人!第151章 來自朱樉的怨恨第37章 老登,該爆金幣了!第68章 朱棣獻策,道衍密謀第37章 老登,該爆金幣了!第126章 陰陽炁海最後一次開啓第139章 觀音奴的心病第159章 東宮屬官們的勸諫第197章 內帑的錢不能真躺着啊第183章 長夜第25章 咱大孫果然是有辦法的!第74章 鄭和下西洋?第157章 新手引導任務:熟悉皇宮環境第20章 爺爺你逗我呢?第76章 跨海徵日,可行否?第19章 辦公室中的線索第39章 冰封四百年?第219章 哈密城破,威震西域!第228章 外交方面的連鎖反應第34章 神器試驗成功,國公們的震驚!第64章 女真人覆滅!第194章 行會監管,自船幫始第179章 蓄水池之論,朱元璋的讚歎第39章 冰封四百年?第108章 北元朝廷的困境第5章 洪武寶鈔的價值第185章 塌坊建立,第一個任務圓滿完成第161章 朱允熥第118章 倭寇作亂之根源第53章 主僕矛盾第46章 朱允炆:這啥啊?揪一株!第106章 藍玉的感激第178章 爆火的湖景別墅,藩王們的震驚!第202章 朱雄英的反行業壟斷調查第9章 馬皇后病危!第235章 南方局勢第115章 龍江造船廠大匠們的驚歎第159章 東宮屬官們的勸諫第76章 跨海徵日,可行否?第138章 觀音奴:此人不是太子殿下嗎?第47章 畝產三千斤!朱元璋的震撼第96章 關於張居正改革的筆記第77章 朱棣:永樂帝壞了海禁?我第一個不答第104章 大明戰神還有第二代?第40章 天亡大明!朱元璋的恐懼第9章 馬皇后病危!第96章 關於張居正改革的筆記第3章 爺爺你穿越到大明瞭?第130章 藍玉案第5章 洪武寶鈔的價值第175章 鬼市